王保生
新疆大學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莊子的幸福觀呈現出中國傳統(tǒng)幸福觀中浪漫主義的典型特征。但就《莊子》全書而言,從未提到過幸福二字。但是在《莊子》中的“樂”或者“至樂”就是幸福的同義詞,甚至從某一方面來說“至樂”與“幸福”是等同的,都表達了幸福的含義。一方面,《莊子·至樂》中開篇就有莊子對世上有無至樂論述,提出了“至樂無樂,至譽無譽”的論斷,“至樂”,即人的幸福。另一方面,莊子認為物應各盡其樂,人有至樂而物有其樂,故世間萬物各有其樂而應各盡其樂,即應該各得其幸福。
莊子的幸福觀內涵豐富,總結出來有四個方面的內容,即天地逍遙、心齋坐忘、至人無己和法天貴真的自然法則。天地逍遙,人活在天地之間,必然要活的自由。在莊子看來,天地無窮無盡而萬物并生其中。他在《莊子·逍遙游》中提出了物物各有區(qū)別而各自的幸福均不相同,故無絲毫可比性。心齋坐忘,天地逍遙只是外部的環(huán)境,而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通過心齋坐忘的途徑來到達幸福的彼岸,心齋意為摒除雜念,使心境虛靜純一,不聽,而心悟;不悟,而感知,然天下大道自然與之相合。坐忘,非靜坐,而忘己,次拋外部感知,后離棄本心,忘智識,然與大道融合,通而為一,即為坐忘。至人無己,在《莊子》中是一種完美的理想人格。他認為要做到至人無己就應該破除個人成見,順物的本性而為,不拘泥于個人生活習慣的影響,即無用之用乃為大用。法天貴真,是人可以達到幸福的法則。想要了解什么是“法天貴真”,先應該了解“真”。從《莊子·漁父》來看,本真就是精誠的極致,不精不誠則不能感人。成玄英認為真正的法天貴真就是“法效自然,寶貴真道,故不拘于俗禮?!?/p>
《莊子·秋水》中有則小故事說:“莊子釣于濮水。郭象注曰:“性各有所安也?!痹谇f子看來,在廟堂之上錦衣玉食,不如于山野泥澤之中曳尾求生,不為名利所束縛才能得大逍遙,莊子的人生觀中,莊子認為名利比泥澤浮云都不如,名利對于人來說著實是一種極大的束縛,阻止人通往幸福之路。
自適其適是相對于適人之適而言。莊子在《莊子·駢拇》篇中論適人之適的悲哀與自適其適的大自由。他說:“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xù),無所去憂也。”不管是鳧脛續(xù)之還是鶴脛斷之,對鳧與鶴來說都是不幸福的,因為脛不管是續(xù)之還是斷之,之后的鳧與鶴已經不是原來的鳧與鶴了,而變成其物,已然喪失了自我,即“適人之適”。這對鳧與鶴來說當之悲矣。故郭象注曰:“知其性分非所斷續(xù)而任之,則無所去憂而憂自去也?!薄白赃m其適”最之守其本心,成就自我,然后才可以得幸福。
在《莊子·至樂》篇中描述莊子妻死之后的故事?!扒f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此故事中,可見莊子看來,大道在恍惚之內、造化芒昧之中,和雜清濁,即變?yōu)殛庩柖?,氣則凝結出形,既有形,則可生。這樣則出生即是從無到有,而死亡則是自有還無,而生來死往就像四季更替一樣自然無比,人是為了生命的價值而活,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需要成為的自己,并成為真正的自己,生與死的界限只是生命機能的消逝而非其他,看輕生死,不執(zhí)著于生死才能得到幸福感。
在《莊子·逍遙游》中有則小寓言說:“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6]郭象注曰:“茍足于其性,則雖大鵬無以自貴于小鳥,小鳥無羨于天池,而榮愿有馀矣。故小大雖殊,逍遙一也?!庇衷唬骸皩Υ笥谛?,所以均異趣也。夫趣之所以異,豈知異而異哉?皆不知所以然而自然耳。自然耳,不為也,此逍遙之大意。”[7]在莊子看來,物物不同,物物都有其自然之性,如果物物都能根據自己的天性生活,順應天性,則無物不可得幸福。
在莊子的哲學里面,他非物質之追求與向往,反,即滿足于精神。從莊子思想之中,汲取營養(yǎng),確立正確的幸福觀,筆者有以下幾點啟示:
首先,做真實的自己,追求精神的幸福。想要獲得幸福,首先要解放自己,正確認識自己,人失去自我,始終處于痛苦之中,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其實每個人均有自己的個性,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且每個人的生長經歷都各不相同,所以每個人對于幸福的感悟也各不相同。其次,各盡所能到達自己能力所及程度。放下世俗名利的壓迫,放空自我,陶冶心靈,使心境空靈,從而使精神世界飽滿得以滿足,也讓得處于高速發(fā)展中的人放下對物質的過分執(zhí)著,使得心靈得以凈化,得到幸福之體驗。再次,順其自然。應該看到每個人的長處與短處,然后去掉各種約束與束縛,只要不危害社會與他人,按照自己本性去發(fā)展即好,這就是順其自然。莊子的幸福觀也可以作為精神食糧填充世人空虛的靈魂。最后,樹立正確的生死觀。輕視生命和極度怕死而采取的極端方式都是違背自然的,順其自然的,既不輕生,也貪生怕死。我們只有放下生死的執(zhí)念,才能解脫生死的束縛,順其自然,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