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橋
“諾,你奶奶給你捎的菜,多吃點。”媽媽夾起一塊雞肉放進我碗里。我深知其中蘊含的意義,笑了笑,聞到了幸福的香味。
面對食物,我有一種虔誠的態(tài)度,不論喜歡的,不喜歡的,普通的,精致的。
看到一樣食物,我首先開始思考,它是用什么做成的,這原材料是以怎樣的方式來到制造者手中,制作的時候,制作者又是什么樣的心情呢?而我,又是以什么心態(tài)得到它的呢?每每想到這些,我便不得不對眼前的食物肅然起敬。吃起來,自然會有無比的幸福感。
還很小的時候,奶奶抱著我,輕輕地坐在凳子上搖啊搖,把香甜的牛奶喂進我嘴里,“乖孫孫啊,多喝點哦,長高高……”
大一點后,整天跑來跑去,看著屋前柚子樹上結出的小花,聞著它的清香,爺爺笑著說:“乖乖地等著吧,等到秋天結出黃橙橙的蜜柚給我們丫丫吃……”
那個時候,媽媽工作地方遠,一周才回家看我一次,每次回家,媽媽總會從包里掏出好吃的,后來我才知道,那是她自己舍不得吃,專門帶回家給我的。
時光的漩渦轉動,回憶驚起波瀾,一幕幕浮現,氤氳出幸福的香味。春天,是奶奶采下幼嫩的香椿芽,與雞蛋一起炒;夏天,老冰棍兒融化出甜甜的汁水混著西瓜的清涼;秋天,爺爺摘下柚子,剝開皮,芳香四溢;冬天,各種臘味發(fā)出誘人的香味……
爺爺奶奶一定最喜歡我,總把好吃的留給我。然后,小小的我懂得了,喜歡誰,就把好吃的留給誰。
再大一點,對食物有了苛刻的選擇,嫌媽媽做的菜難吃,要求著爸爸每周帶我去買零食,回爺爺奶奶家得做我愛吃的菜……
他們還是依著我,按照我的想法和口味做出食物,總是說:“我吃過了,你吃吧。”慢慢地,媽媽從不會做飯到樣樣拿手了;每次回老家,爺爺奶奶總會大包小包用食物填滿整個后備箱;爸爸總會問我“吃的好不好”。
我開始明白,每一種我愛吃的食物背后,是他們的愛,而食物正是最真切最樸素的愛的表達方式,他們用食物這一載體,承載著愛與幸福,教會我禮讓,謙遜,節(jié)制,尊老愛幼……這些品質,從他們的身上,通過食物,以吃的形式,也將流淌在我的血脈里。也讓我懂得了用食物去表達愛,在幸福與溫暖中成長。
林清玄先生寫出許多關于吃與食物的文章,從小時候躲在茅坑里吃汽水的幸福,母親在艱難的日子里把同一種番薯做的別有滋味……都是與食物有關的獨特體驗,我想我是與其有共鳴的。
面對食物,我懷著一顆感恩的、虔誠的心,去感受它們的秘密——是愛和幸福。
“媽,這個好吃,給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