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朱熹的哲理詩

2018-11-13 10:24胡迎建
中國韻文學刊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朱熹太極

胡迎建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江西 南昌 330077)

宋人作詩好言理,王安石詩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說明登高望遠、高屋建瓴的哲理。蘇東坡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寺壁二首》),是在觀察之后的領(lǐng)悟,據(jù)真實境界而發(fā)的議論。其帶有哲理,不著議論說理之痕,然不可謂之理趣詩。楊萬里的詩“忽逢下灘舟,掀舞快云駛。何曾費一棹,才瞬已數(shù)里。會有上灘時,得意君勿恃”(《蘇木灘》),也是借景喻其人世感觸。辛棄疾的詞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暗示潮流不可阻擋。但他們并非哲人,所以其詩中之理是無意而獲得的,且與具體場景、與人生現(xiàn)實結(jié)合較緊。

北宋以來的理學家程頤與邵雍等,作詩好言理,而在藝術(shù)上則不大講究,信口而發(fā),直率通俗,以議論為詩,形象欠缺,影響了人們對詩的喜愛,是為理障。明人胡應(yīng)麟說:“禪家戒事、理二障,余戲謂宋人詩,病政坐此。蘇、黃好用事,而為事使,事障也;程、邵好談理,而為理縛,理障也?!?/p>

“理障”本為佛教語,謂由邪見等理惑障礙真知真見:“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xù)諸生死?!?《圓覺經(jīng)》卷上)明何良俊認為:“思索文字,忘其寢食,禪家謂之理障”(《四友齋叢說·尊生》),則認為作文之苦,乃為理障。后用來指詩作中陷于說理而少情趣的現(xiàn)象。詩人需要以詩表達其主觀理念,但必須是形象大于理念,需要詩的語言。詩蘊哲理,言此意彼,含蓄雋永,方為好詩。否則,每被譏為理障。謝章鋌《論詩絕句三十首》其一云:“《擊壤》常為風雅譏,考亭詩格獨深微。且看《感興齋居》句,三嘆朱弦此調(diào)希。”指出邵堯夫詩因理障而被譏,不如朱熹詩之深微有興趣,并特別推許其《感興齋居》詩??梢哉f,朱熹是理學詩中最有成就者。但他的這類言哲理的詩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特征,大體上經(jīng)過了一個只說理到以形象喻理的過程,而此理有人生之理、自然造化之理、性理情之理。試依次說來。

一 立志研學窮理詩,從理直言宜到以形象表達之

朱熹在紹興二十六年(1156)前后,完成了棄佛道而歸于儒、研求理學的轉(zhuǎn)變,同時也堅定了他研究學術(shù)的信心與決心,不務(wù)外求,安心著述,終于融會貫通,成為理學集大成者,當時即被公認為有學問者。張栻以詩評價他說:“遺經(jīng)得紬繹,心事兩綢繆。超然會太極,眼底無全牛?!?《送元晦》)認為他整理闡發(fā)典籍,又能悟太極之大道,學術(shù)精熟,到了超妙的境界,用《莊子·養(yǎng)生主》庖丁解牛典故,以喻其得中腠理。

這段時期,他寫了不少言理詩,《頃以多言害道絕不作詩兩日讀大學誠意章有感至日之朝起書以自箴蓋不得已而有言云》一詩:“朋來自茲始,群陰邈難留。行迷亦已遠,及此旋吾辀?!北砻魉Mc友人共同討論學問,珍惜光陰,以及從佛道中回頭的決心。朱熹既認為寫詩有害于道的研求,為什么還要作詩呢?這就是因為他在此時期需要用詩來表達感受與體會,有不得已于言者。

此段時期,他還寫了《仰思二首》《困學二首》《復齋偶題》《克己》《曾點》《伐木》等詩。如《仁術(shù)》談的是:“惻隱來何自?虛明覺處真。擴充從此念,福澤遍斯民?!薄堵勆茮Q江河》說的是:“一言分善利,萬里決江河??捎怯赏?,惟聰不在它?!贝祟愒娡且栽姎w納道理,是他研學內(nèi)省的心得。

不過此類詩理直言宜,氣勢充沛,加之常用反問、疑問、否定句法,令人不容置疑。贈給同道看,是勵志悟道的箴言。如《石子重兄示詩留別次韻為謝三首》:

此道知君著意深,不嫌枯淡苦難禁。

更須涵養(yǎng)鉆研力,強矯無忘此日心。

克己工夫日用間,知君此意久曦顏。

攡文妄意輸朋益,何似書紳有訂頑。

喜見薰成百里春,更慚謙誨極諄諄。

愿言勉盡精微蘊,風俗期君使再醇。

石子重(1128—1182),號克齋,隆興二年(1164)開始向朱熹問學。朱熹的第一首詩是勸石子重不要嫌研學之枯淡與辛苦,更要下涵養(yǎng)之功夫;次首是鼓勵也是在指導他,克己功夫要在日常生活中體會;第三首希望他盡力精微之蘊,以轉(zhuǎn)變世風,末句化用杜甫“再使風俗淳”(《奉先詠懷》)詩句。

也有直接論學言理之作。如《讀易有感》云:“潛心雖出重爻后,著眼何妨未畫前。識得兩儀根太極,此時方好絕韋編?!睗撔挠谧x爻辭易象,其實應(yīng)著眼于爻辭問世之前。要懂得太極是天地萬物的根源,才能韋編三絕,真正讀通《周易》。如此直接談天地太極之理,沒有多少人樂意誦讀,但是朱熹毫不忌諱,以詩言其理。

有的類似格言詩,是闡釋學術(shù)思想或讀書心得,既是自警自箴,又用以勸勉友人或弟子?!度沼米跃酒礁浮罚骸皥A融無際大無余,即此身心是太虛。不向用時勤猛省,卻于何處味真腴?尋常應(yīng)對尤須謹,造次施為更莫疏。一日洞然無別體,方知不枉費功夫?!毖云渖硇呐c理之融通,修養(yǎng)在用時猛省??梢哉f,全詩都在發(fā)議論,但寫得有理有力,不至于太差。又如常為人稱道的“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yǎng)轉(zhuǎn)深沉”(《鵝湖寺和陸子壽》),也不過是此類格言詩,總結(jié)出了治學的規(guī)律,重在義理的表達,但缺少形象、意趣,在文人看來,適為理障,可能比程、邵好不了多少。

又如贈別詩《送林熙之詩五首》,是以理學觀念勸勉、告誡人。其中二首云:“仁體難明君所疑,欲求直截轉(zhuǎn)支離。莊言妙蘊無窮意,涵泳從容只自知”;“天理生生本不窮,要從知覺驗流通。若知體用元無間,始笑從前說異同”。直接將體用無間的觀點寫入詩中,勸諭務(wù)求仁體之明,認為直截在心上求悟,必轉(zhuǎn)為支離破碎,要從知覺上檢驗大道之流行。這也是以議論為主,多理學觀念,并無多少形象,在詩中并不為宜。但組詩中的另一首還有些形象,耐人尋味:“古鏡重磨要古方,眼明偏與日爭光。明明直照吾家路,莫指并州作故鄉(xiāng)?!币怨喷R喻圣賢之學、源頭之學;以古方喻正確方法,喻我們要追求的光明大道;以并州喻走錯了地方,喻支離之學,化用了賈島詩句“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渡桑乾》)。

朱熹學有所成,也開始作了一些以形象言讀書窮理的詩。如《寄藉溪胡丈及劉恭父二首》其一:

甕牖前頭列翠屏,晚來相對靜儀刑。

浮云一任閑舒卷,萬古青山只么青。

這首詩是寄給居住在藉溪的胡丈的。胡丈即胡憲,字原仲,研伊洛之學,講學故里,當時入朝任秘書省正字。劉恭父由秘書丞改除監(jiān)察御史。二人書邀朱熹入京做官。朱熹隱居不出,以詩代信答之。其《跋胡五峰詩》云:“紹興庚辰,熹臥病山間,親友仕于朝者以書見招,熹戲以兩詩代書報之。”小注云“時籍溪先生除正字,赴館供職”,“劉共父自秘書丞除察官”,介紹了作此詩的緣由。

詩的前兩句言自己家門前,山如翠屏橫列,晚來而觀,山如儀型相對?!爱Y牖”,即以破甕口為窗框,極言其家貧寒。“儀刑”,即儀范,模范?!对姟ご笱拧の耐酢罚骸皟x型文王,萬邦作孚。”朱熹集傳:“儀,象;刑,法?!焙髢删涫钦f,任憑浮云舒卷,但此青山雖歷萬古而不改其青色。以青山為本體,浮云為客體,青山巍然不動,而浮云瞬息萬變。青山喻人生以治學為本,以浮云喻仕途、喻富貴。

胡宏讀到朱熹這二首詩,既贊許他不為名利所動的節(jié)操,也批評他“有體而無用”,只顧獨善其身而忘記經(jīng)世濟民之大義,于是和作一首云:“幽人偏愛青山好,為是青山青不老。山中出云雨太虛,一洗塵埃山更好。”兩人以詩寓理,以形象說理,成就一段佳話。

朱熹研學有得,從容悟道,故能構(gòu)設(shè)境界以言其體會。其《春日》便是言讀書有得的名作,詩云: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此詩作于紹興二十六、七年間,時在同安任期內(nèi)?!堆悠酱饐枴份d李侗于紹興二十六年答朱熹書,知其時作者方自我反省,潛研經(jīng)籍有得,此詩正可相與發(fā)明。首句交待了時間以及馳想之地點?!皠偃铡豹q言風和日麗的好日子。泗水在山東,古水名,源于泗水縣東。泗水之濱,其地春秋時屬魯,孔子嘗居洙、泗之間,教授弟子。朱熹恍惚之間,神馳于泗水之濱,那里光景無邊,絢麗多彩,萬象更新。然朱熹所處時代,宋室南渡,泗水其地已淪陷在金國境內(nèi),朱熹未曾北上,怎能于此游春吟賞? 說明春日并非眼前實境,而是為說理悟道而構(gòu)造的境界。王相注《千家詩》,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踏青之作,實是誤解。所謂“尋芳”,即求圣人之道。

后兩句說忽然悟得東風面,是東風帶來了無邊光景,暗寓大道之運行??鬃又畬W說,就如東風吹遍了萬紫千紅的春天一樣,常在常新。“等閑”,如不經(jīng)意間。洪力行《朱子可聞詩集》中認為:“淵明延目清沂,先生尋芳泗水,皆有‘圣賢去人,其間亦邇’意思;徒解作流連光景,尚未識此中真趣也。如何喚做春風面?曰:動植各生遂,德容自清溫?!贝嗽娨孕蜗蟮脑娂艺Z,將眼前光景移植到泗水之濱,抒發(fā)了悟道有得的喜悅心情,生動流麗,淺顯明白,人盡能解,卻又意味無窮。若非在理學、詩學兩方面均有體悟,決無此種境界。且此詩較其延平問學期間所作理語詩已大跨了一步,有了理趣,誠如錢鍾書評此詩云:“略涵理趣,已大異于‘先天一字無,后天著功夫’等坦直說理之韻語矣。”劉揚忠主編的《宋代文學通論·宋代卷》也認為此詩是“講治學心得的作品,然而這一層意思又深藏在景物描寫之中,毫不影響讀者對于詩歌所表現(xiàn)的盎然春意的愉悅感受。應(yīng)當說,這類理學詩為宋詩增添了不少的風光意趣”。

其實無論是這首詩,還是《觀書有感》之類詩,都不過是言日常生活與讀書的淺顯道理。因其形象鮮明,通過寫景來蘊涵淺顯道理,字面上又不點破,耐人尋味,哪怕不明其理,也同樣覺得很美,所以廣為流傳。杭世駿在《鄭筠谷詩鈔序》中說:“朱子超然一洗道學之障,清詞麗句,矯訛翻淺?!贝蟮志褪沁@一類清詞麗句,通俗而形象。清代陳僅《竹林答問》中有一段答問云:“問:昔人論詩,謂不可墮入理障,然乎?答:宋儒以詩為語錄,則不可。若《烝民》之詩,有尹吉甫之‘穆如清風’,何不可之有?此惟朱子詩庶足以當此?!闭J為宋代理學家多以詩為語錄以說理,是墮入了理障。而朱熹詩則如《烝民》之詩,“穆如清風”。

朱熹還以在大自然的活動證人生讀書之理,其《吳山高》一詩云:

行盡吳山過越山,白云猶是幾重關(guān)。

若尋汗漫相期處,更在孤鴻滅沒間。

春秋時吳、越兩國相鄰,吳國在今江蘇;越國在今浙江一帶。朱熹并未從吳山到過越山,這不過是他借題發(fā)揮而已。此詩由登山起興,喻學無止境。過了吳山,更有高峻的越山,而白云仍掩蓋了幾重關(guān)隘。后兩句用假設(shè)句進而言之,假如要尋找汗漫,與他相約會面,那就更須前往孤鴻出沒的遙遠天邊?!昂孤?,傳說中的仙人。據(jù)《淮南子·道應(yīng)訓》記載,盧敖游于北海,見一人迎風起舞,欲與之交談,那人笑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于是聳身跳入云中。此句本于這一故事,喻人生也如同登山,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無止境,只有努力奮進,方能獲得成功。

有的詩作觀物象以蘊窮理之境。如《偶題三首》應(yīng)是歸于儒學之后解困釋惑的中年時所作,在乾道年間或淳熙年間。其二云:

擘開蒼峽吼奔雷,萬斛飛泉涌出來。

斷梗枯槎無泊處,一川寒碧自縈回。

首句“擘開”即以手盡力擘開蒼峽,頓時瀑布飛流,如奔雷怒吼。斛為量器名,古代以十斗為一斛,此極言瀑布之盛。看似寫峽中瀑布注入潭中之景,有沛然氣勢,實際上是哲人在窮理,在奮力擘開障礙,以求真理之源泉;謬誤之念都如斷??蓍稛o處藏身,因而無礙智慧之川的清澈。自然界中不可能看到擘開蒼峽之景,此亦構(gòu)想意象之妙,以理造境。郭齊注認為此詩“言浮淺無根者終難立足,渟蓄深厚者方穩(wěn)如泰山”。以“穩(wěn)如泰山”喻“渟蓄深厚”之水,似不當,聊備一說。

朱熹有兩首以草喻理的詩,其《次韻擇之見路旁亂草有感》云:

世間無處不陽春,道路何曾困得人?

若向此中生厭斁,不知何處可安身!

世間處處有陽春,不管道路多么艱險,都不能因困難而阻礙了人。與前一詩同樣,三四句也用了假設(shè)句,假如因見困境而生厭敗之情,那就不知什么地方可以安得了身。此詩因見草而悟理,言人也當如野草隨遇而安,不被境遇所困。但如果只知自怨自艾,則無處可以安身。

全詩借物蘊理,不著一“草”字,全是由亂草不因路旁被踩死而萌生出來的感想,是極其深刻的處世警語。詩人從路旁野草頑強的生命力中得到啟示,指出一個有志氣、有抱負的人,無論生活在哪里,都不會被艱難困苦壓倒,而能在任何環(huán)境之中能有所作為。假如在逆境中只知自悲自嘆,則失去了在這世界上生存下去所應(yīng)有的精神和能力。這種哲理詩何嘗不是上乘之作。又《再答擇之》云:

兢惕如君不自輕,世紛何處得關(guān)情?

也應(yīng)妙敬無窮意,雪未消時草已生。

詩的前三句全是說理,言君子當警懼持敬,方有妙用,如同春草生生不已。只是這首詩言理成分稍多了一些,唯結(jié)句形象。

正因重研求學術(shù)日新又新之功,所以當他們游南岳,經(jīng)蓮花峰,夜宿方廣寺,得知長老守榮坐化,了解到此老并無學問,遂作《夜宿方廣,聞長老守榮化去,敬夫感而賦詩,因次其韻》一詩以諷之:

拈椎豎拂事非真,用力端須日日新。

只么虛空打筋斗,思君辜負百年身。

此詩言僧人修行事未必真。用了力氣,必須日日要有新功?!澳樽地Q拂”,指僧人行佛事。椎,捶擊工具,指敲木魚的小木槌?!胺鳌保鼢?,古人用以撣塵和驅(qū)趕蚊蠅的工具,以木柄頂端綴以牦牛尾之類為之。豎拂為僧人講論時的一種動作?!叭杖招隆?,《禮記·大學》引湯之《盤銘》云:“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贝司溲皂氁豢滩煌5匦奚眇B(yǎng)性,滌去污垢,滅盡人欲。后兩句言,只是這樣向虛空中打筋斗,想到君(指長老守榮)辜負了百年光陰,為之惋惜。詩的主旨在論無論研佛還是研理,都必須真正有所收獲,而不在乎外在形式。當時張栻也有詩句諷之:“山僧忽復隨流水,可惜平生未了身?!?《聞方廣老長老化去有作》)

朱熹自湘返閩時,贈別張栻之作《二詩奉酬敬夫贈言并以為別》其一云:

昔我抱冰炭,從君識乾坤。

始知太極蘊,要眇難名論。

謂有寧有跡,謂無復何存?

惟應(yīng)酬酢處,特達見本根。

萬化自此流,千圣同茲源。

曠然遠莫御,惕若初不煩。

云何學力微,未勝物欲昏。

涓涓始欲達,已被黃流吞。

豈知一寸膠,救此千丈渾。

勉哉共無斁,此語期相敦。

馬一浮說:朱熹當時對于“涵養(yǎng)須用敬”未甚得力,“及見南軒,其學一變?!敝祆湓诼∨d年間初識張栻,開始知道太極的精蘊所在,但不明其要眇?!疤珮O”,《易·系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币蕴珮O為原始混沌之氣、宇宙萬物之源。周敦熙、朱熹等理學家則認為太極是理,是宇宙萬物的最終根源。朱熹認為,太極只是一個渾淪的道理,里面包含陰陽、剛?cè)?、奇耦,無所不有,變化無窮。又說:“太極如一木生上,分而為枝干,又分而生花生葉,生生不窮。只是一個渾淪底道理,里面包含陰陽、剛?cè)?、奇耦,無所不有?!薄耙稹庇肿鳌耙睢?,精深微妙義。乾道三年冬,朱熹往訪長沙,與張栻同游南岳,一路行吟時,也就這一論題“太極”交談了自己的體會。

開始四句,是說從前研學總有不可解之矛盾,幸好從您學而認識到乾坤之理。冰炭即冰塊和炭火,喻對立矛盾。陶淵明《雜詩之四》:“孰若當世士,冰炭滿懷抱?!贝司溲猿鋈敕鸬?、再研理學而躊躇歧路時事。進而回憶了他領(lǐng)悟太極過程,說太極有,則未見有跡象;如果說無跡,那么太極又到底存在何處?通過交往討論,終能悟得根源,認識到萬千造化均從太極流出,千圣與太極同源。其廣遠而曠然無所止息。其“惕若”并不繁雜,只要時時戒懼持養(yǎng),就能提綱挈領(lǐng),以簡馭繁?!疤枞簟保磻n懼、儆戒義,語本《易·乾卦》:“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p>

朱熹進而感慨自己學力微薄,不能制勝物欲之昏。涓涓之積累,又被滾滾黃流所吞沒。修身養(yǎng)性,方有點滴寸進,又湮沒于世俗人欲之橫流。幸好有您的片語只字警省了我,救我出了千丈之渾流?!耙淮缒z”極言其微少,語本《晉書·夏侯湛傳》:“投盈寸之膠,而欲使江海易色;燒一羽之毛,而欲令大爐增勢。”

此詩言作者探求太極之艱難,修身養(yǎng)情之不易,更見出得識張栻之難得,因能為之指點乾坤之道,最后表達共同努力研求、共同勉勵敦促的意愿,切勿敗壞下去。這里面,也有一些形象性的詩句用了借喻,如“昔我抱冰炭”“涓涓始欲達”“已被黃流吞”“豈知一寸膠,救此千丈渾”,增加了詩的感染力。

二 在自然中悟天地造化之理,以物境表達之

朱熹既要“即物窮理”,故總能在自然界中悟天地造化之理:“連林爭秀發(fā),生意各呈露。大化本無言,此心誰與晤?!?《題林擇之欣木亭》)自然界中的欣欣生意,要靠人在觀察萬物時悟得天地變化之理。所以朱熹詩有別于一般詩人作詩之僅僅追求情景交融,而要在詩中寫出物理、大千世界造化之理。朱熹把這種感悟?qū)懭朐娭?,使其詩帶有言理成分,又不同于北宋程、邵詩,不注重形象。因為他的詩力求形象鮮明,蘊涵理趣,這也就使他成為人們公認的理學家中的大詩人。誠如張謙宜《絸齋詩談》中所說:“朱文公學詩煞用工夫,看其顏古色蒼,自非晁無咎諸人所及。因他胸中先有許多道理,然后尋詩家言語襯托出來,此卻別是一路。”指出其雖是言理,卻是用詩家言語寫出來的。

與一般詩人不同的是,他不僅要求情與理會,更要在宇宙中、大自然中體會出理來。所謂即物窮理,不僅在其理學論著中,也同樣影響到他作詩力求蘊有哲理。所以他說:“境空乘化往,理妙觸目存?!?《寄題咸清精舍》)有道者觀物,觸目所得,無不有妙理在。又云:“守道無物役,安時且盤桓。翳然陶茲理,貧悴非所嘆?!?《晨起對雨》)守道則不為俗物役使,安靜時盤桓于大自然中,陶然于物理中。又說:“便覺園林頓蕭爽,不妨隨境味玄虛”(《次秀野葺居》),“個中詎有行藏意,且把前峰仔細看”(《登山有作次敬夫韻》)。他要力圖通過對外界格物,達到“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用詩來表達則是:“千葩萬蕊爭紅紫,誰識乾坤造化心?!?《春日偶作》)與元代翁森“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四時讀書樂》)以及英國勃朗克的詩句“一朵花中見天堂”境界相似。

朱熹又有詩云:“霽色登臨寒夜月,行藏只此驗天心”(《登山有作次敬夫韻》),“茲焉發(fā)天秘,始造寒巖幽”(《題吳公濟風泉亭》),“徘徊瞻詠久,默察造化機”(《次韻劉彥集觀雪之句》)。足見他以哲人的眼光去觀察、去體悟外物。又如《次祝澤之表兄韻》詩云:

裸裎相向但悠悠,信道“乾坤日夜浮”。

此去安心知有法,向來示病不難瘳。

伏游靜室閑齋里,放浪東阡南陌頭。

萬事何由到懷抱,夕陽芳草自春秋。

此詩可見道學家看待世界的眼光。首句中的“裸裎”,即赤身露體?!睹献印す珜O丑上》:“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于我側(cè),爾焉能浼我哉?”韓愈《答張籍書》:“吾子譏之,似同浴而譏裸裎也?!贝司溲愿筛蓛魞舻叵蚯白?,與過去的雜亂相告別?!靶诺馈本溲詧孕糯蟮肋\行不息,借用杜甫《登岳陽樓》詩句“吳楚東南圻,乾坤日夜浮”。然老杜是想象天地壯闊之景,而朱熹卻借景譬大道流行。

第二聯(lián)頷聯(lián)兩句化自蘇軾詩:“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榮更無方?!卑残挠蟹ǎ獬衅鹁涠鴣?。此詩為其表兄養(yǎng)病而作,道養(yǎng)病之法在閑適,在大自然中悟道,勸其安心、潛心涵養(yǎng)心性。對既往之癥,開治疾之方,自將好轉(zhuǎn)。第三聯(lián)是“安心”養(yǎng)病之方的具體化。上句言書齋里讀書臥游,下句言到野外縱情游覽,一靜一動,均是養(yǎng)病安心法。末聯(lián)言萬事之理如何入得心中,夕陽芳草,各有春秋,亦各遵其當行之理,萬事莫不如此。但此詩之妙理基本上是通過物境表達的,而不能直接敘述出來。唯通過觀察,心中可悟各各之物理,這即如朱熹在《寄題咸清精舍》中所說:“境空乘化往,理妙觸目存。”洪力行說:“‘但悠悠’三字便是安心方法。日夜循環(huán),乾坤亦只悠悠的知得此法,出入行止,無不可從容涵養(yǎng)到這地位,自然物我,心無觸礙也。祝君乃褊急人,故箴之以觀他日還鄉(xiāng)。先生送行云‘應(yīng)緣心未愉,豈是世相違’益見?!o室’‘閑窗’‘東阡’‘南陌’,句中自對。”

再讀其《偶題三首》其一云: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嵬崔。

只看云斷成飛雨,不道云從底處來?

首句寫哲人面對青山沉思,次句寫凝思終日的自我形象?!胺怼?,古代男子以整幅絹裹頭的頭巾?!逗鬂h書·鄭玄傳》:“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見?!薄度龂尽の褐尽の涞奂o》亦有記載,裴松之注引《傅子》:“漢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為雅?!边@是厭棄冠冕公服,以幅巾束首的風氣。后兩句轉(zhuǎn)而說,一般人只看見了云凝集遮斷山勢而雨飛降,卻不探究云自何處來的道理?!安坏馈?,猶言不知。李白詩:“雖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幽州胡馬客歌》)

古人不知是水蒸發(fā)而上天凝而為云的道理。朱熹見山而及云,對此發(fā)出疑問以格此理。眼前習見之物成為他思考的對象,窮根究底,思索云既化雨、云又自何處產(chǎn)生之理。既是寫景,又是心理活動。雖有議論之痕,卻無抽象說教之理,情、景、理難以截然劃分。很可能來自他對自然界種種觀察與體會,沉淀為片斷經(jīng)驗、意象的結(jié)晶體,一旦有理性的閃光,便構(gòu)建為完整的物境,用以表達心中之理。其三云:

步隨流水競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始悟真源行不到,倚筇隨處弄潺湲。

此詩前兩句,寫詩人隨流水而欲尋源頭,走到了源頭卻很惘然。后兩句說,到了這里,卻開始感悟到真源是走不到的,只好倚仗竹杖,隨意之所至,掬弄潺湲之水?!罢嬖础?,喻萬物之源,即太極,亦即理。太極乃無極,理無形無影,故言行不到,也難以眼見?!绑獭保衩?,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唐李咸用《苔》:“每憶東行徑,移筇獨自還。”

此詩表達欲尋事物終極之理而不得的迷惘心理。比如,天地究竟如何形成,是外力還是自身物質(zhì)作用,這些是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性難以回答的問題。朱熹在科學不發(fā)達的時代,能力求萬物變化之本源,難能可貴。這組詩看似寫景,其實是他領(lǐng)悟哲理的過程。

洪力行論此詩:“也是比體?!畣柷堑们迦缭S’二句,是循流逆源,此從源說到流處也。雷吼泉飛,即混混不舍之意。寒碧縈回,即靜深有本之意。”是比體卻全然不出現(xiàn)本體,而是以整個物境言理,足見高妙。郭齊箋注此組詩認為:“言太極乃無極,不應(yīng)憑空徒勞苦求,而應(yīng)注重日用?!睜砍兜饺沼茫艘嗳收咭娙?,智者見智。這組詩應(yīng)是如錢鍾書先生所說的“心物兩契,舉物以寫心”之作,是為造境。

朱熹此詩中的意象,很可能是對自然界種種觀察、體驗,沉淀為經(jīng)驗的結(jié)晶,一旦得到理性的頓悟,便喚起這些結(jié)晶,組成動人的意象,構(gòu)成完整的意境,妙在物態(tài)與所悟之理水乳交融在一起,趣味適在其中。

三 即景遣興以悟性、理、情

從朱熹一些即景遣興詩中可探尋他對性、理、情的感悟。

朱熹以道為體,以文為用,以性為體,以情為用,其“體用”說還牽涉到“寂”與“感”的關(guān)系。他在《答張敬夫書》中說:“是乃心之所以為體,而寂然不動者也。及其動也,事物交至,思慮萌生,則七情迭用,各有攸主?!毙约湃徊粍?,情乃感而遂通所致。“寂而常感,感而常寂,君子即可以此致中和?!贝苏f吸收了老莊虛靜說,又帶有禪定成分。寂就是冥思入定的靜止狀態(tài),感就是讓心感受到外界一切,心靈無牽掛壓抑,而有活潑的天機。寂與感相互作用,心與境融和無間。這種境界,朱熹詩中時常寫到,如《杜門》一詩云:

杜門字貞操,養(yǎng)素安沖漠。

寂寂閟林園,心空境無作。

細雨被新筠,微風動幽籜。

聊成五字句,吟罷山花落。

浩然誰與期,放情遺所托。

前兩句寫閉門涵養(yǎng)素性,心境沖淡平和,寂靜之時?!白帧?,養(yǎng)。貞操,非言女子之貞操,乃言士人之堅貞操守?!梆B(yǎng)素”,涵養(yǎng)本性?!皼_漠”,沖淡虛寂。言涵養(yǎng)本性則安于恬靜沖淡。三四句言在安靜的林園中,靜而養(yǎng)性,心空寂則感受不到外在的實境。然后轉(zhuǎn)寫寂而感,感而通,因景致而情動。被,表面,此處名詞動用,遍灑的意思。筠,嫩竹皮。但見細雨灑滿新生的竹林,微風徐徐吹來,拂動了幽林竹籜,于是性為情所動而吟詩。吟罷花落,浩然之氣,更與誰可為知音。曠放之情,當寄托于大自然中。洪力行說:“前四句寂然不動,后四句感而遂通。結(jié)兩句言寂感皆無所系也。如此說理,有些豪腐氣否?”

如果我們對朱熹理學中“寂”“感”這一認識范疇有所了解,則此詩意豁然神通。此詩不應(yīng)簡單看作是情景之作,而是以情景來體現(xiàn)“寂—感”“性—情”的變化反復過程,淵粹之理適在其中。此詩正是其修養(yǎng)論的詩化,情景形象化。

據(jù)羅大經(jīng)記載:“(朱熹)嘗誦其詩示學者云:‘孤燈耿寒焰,照此一窗幽。臥聽檐前雨,浪浪殊未休?!唬骸穗m眼前語,然非心源泉澄者不能道’?!笨梢娭祆湟孕臑轶w,客觀外境是他悟理的機會。最后達到心境之悠然悟理“我心自悠悠,兩忘喧與寂”(《山居即事用疊翠亭韻》)的境界。

性與理是統(tǒng)一的、和諧的,而情基于性而動,故情必須是合乎理的。理既在天地之間恒存,又須人心去體察,故物境之妙理,在于心之體物而感應(yīng)。主觀心性能與外物相摩相蕩,則激蕩起詩情。所以他強調(diào)冥心觀物,心與物會:“茲晨與心會,覽物遍芳菲”(《春日言懷》),“景翳夕陽起,竹密幽禽還。嘗愜虛方融,理會心自閑”(《憶齋中三首》)。與景相愜而塵慮消融,因與“理”會而心境閑曠。

心與物中,心是第一性的,沒有心則沒有物境,所謂“靜觀靈臺物,萬化從此出”(《齋居感興》)。心應(yīng)包容萬物,“只是常存得此心,則天理常行,而周流不息矣”。

四 晚年以詩言宇宙、歷史之大道,格局恢宏,精義疊出

朱熹自言讀唐代陳子昂《感遇》詩后受到啟發(fā),效其體作《齋居感興》詩二十首。據(jù)岳珂《桯史》所說,此組詩作于其晚年,“非風云月露之詞”。但其實這組詩應(yīng)是作于朱熹中年,內(nèi)容上大多言儒學之仁,談宇宙之大道、言理學,但還有論史二首,有辟佛辟道各一首。試看《其九》云:

微月墮西嶺,爛然眾星光。

明河斜未落,斗柄低復昂。

感此南北極,樞軸遙相當。

太一有常居,仰瞻獨煌煌。

中天照四國,三辰環(huán)伺旁,

人心要如此,寂感無邊方。

寫星夜之景,微微光亮的月墜落西嶺,此時卻顯出群星燦爛,銀河傾斜而未墮落,北斗七星的斗柄低而高昂?!懊骱印奔淬y河?!岸繁?,指北斗七星之柄?!案写恕本溲蕴熘媳眱蓸O,樞軸遙遠但相當。北極星常居不動,仰瞻而星光煌煌。朱熹認為天圓而動,地方而靜。天的一半覆蓋地上,一半環(huán)繞地下,旋轉(zhuǎn)不息?!澳媳睒O”,天南北兩端不動之處?!皹休S”,貫穿南北兩極的天軸。“太一”即帝星,又名北極,因離北極星最近,故隋唐以前文獻多以為北極星。“中天”句言北極星在天空中心,照耀四方,日月星三辰環(huán)繞其旁。人心應(yīng)如北極星一樣,既靜且動,體用兼該,通達無邊無際處?!八膰奔此姆健!叭健?,指日、月、星?!凹鸥小闭Z本《易·系辭》:“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朱熹《周易本義》卷三注云:“寂然者感之體,感通者寂之用。人心之妙,其動靜亦如此?!?/p>

這首詩借天象以說明人心的修養(yǎng)。當初生的微月從西方沉落的時候,許多小星就燦爛放光。當銀河斜橫在天邊時,北斗的斗柄從低處又高昂地上升??梢娔蠘O與北極,其樞機杼軸是彼此相當?shù)?。此沉則彼起,彼低則此昂。只有中天的太一,有一定的位置,不隨便移動,為眾天體所環(huán)伺。星光斗柄,自然之象,適與人心相會:人心也該如此,不論寂也好,感也好,不要偏離常軌。

再看《其十九》云:

哀哉牛山木,斤斧日相尋。

豈無萌蘗在,牛羊復來侵。

恭惟皇上帝,降此仁義心。

物欲互攻奪,孤根孰能任?

反躬艮其背,肅客正冠襟。

保養(yǎng)方自此,何年秀穹林?

哀傷牛山之木原很茂盛,但是斧斤每日來砍伐。并非沒有新萌生的根蘗,但牛羊又時常來害,于是只見濯濯童山,無復林木。四句詩出于《孟子·告子章句上》所云:“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于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迸I皆诮裆綎|淄博市,春秋時齊景公泣牛山即此。

五至八句,言恭敬的上天降臨給人的“仁義”之心皆同,但是物欲來攻占搶奪,“仁義”這一孤獨根苗怎能受得了?!盎噬系邸敝干咸??!渡袝a》:“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孔傳:“衷,善也?!薄拔镉保溉说穆暽?。

最后四句言如能反躬自養(yǎng),肅容正襟,注意保養(yǎng)本心,則牛山之木必有一天能蔚然秀茁,成為一片青蔥的樹林?!胺垂保词⌒摒B(yǎng),自我檢束?!抖Y記·樂記》云:“好惡無節(jié)于內(nèi),知誘于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艮其背”,朱熹對《艮》卦辭有解釋:“艮,止也?!ū碁橹?。艮其背,則止于所當止也?!?/p>

以“斤斧”“牛羊”比物欲之侵伐,要時時保養(yǎng)樹林,方能繁茂,仁心也如此,養(yǎng)護方可深厚。根據(jù)《孟子·牛山之木章》章旨,以比譬“仁義”之心的保持長養(yǎng),是儒家修養(yǎng)論。從這個觀點引申出來,就成為宋儒“存天理,滅人欲”的教條。

《齋居感興》組詩十二首過去通常被看作是朱熹的代表作,評價極高。南宋人王柏在《朱子詩選跋》中說:“凡篇中所述,皆道之大原,事之大義,前人累千萬言而不能仿佛者,今以五言約之,此又詩之最精者,真所謂自然之奇寶歟?!闭J為此組詩言道與事,能以五言寫出來,最為精約。這是從理學角度來評價的。

姚勉在《黃端可詩序》中說:“余嘗謂陶靖節(jié)、韋蘇州、柳愚溪之詩皆深遠入妙,然皆不若紫陽朱夫子之詩為尤妙,觀《感興》諸詩可見矣?!边@是肯定朱熹詩的說理,其氣象超過陶、韋、柳三人的沖淡深遠,因為內(nèi)中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圣賢氣象,傳大道于后、正是非得失的意圖明顯,在他看來,比陶、韋、柳詩的深遠還要高妙。

孫承恩在《書朱文公感興詩后》中給予高度評價:“今觀其《感興》二十首,其音響節(jié)奏雖亦后人之矩步,而大而闡陰陽造化之妙,微而發(fā)性命道德之厚,悼心學之失傳,憫遺經(jīng)之墜緒,述群圣之道統(tǒng),示小學之功夫,以至斥異端之非,訂史法之繆,亦無不畢備。所以開示吾道而儆切人心,較之云煙風月之體,軒輊蓋萬萬不侔。其奧衍宏深,雖漢唐以來儒者未有能臻斯閾,而區(qū)區(qū)之詩家,豈能窺其涯涘?!贝苏f更強調(diào)作為理學家的朱熹,集學者與詩家于一身,以詩擔當開示道學之任,遠勝于漢唐以來學者與詩家,因為歷來學者與詩家,很難兼兩者于一身。

清初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大雅》中理語“造極精微”,陳子昂、張九齡能承其脈,《感遇》之作能“駘宕人性情”,爾后“朱子和陳、張之作,亦曠世而一遇。此后唯陳白沙為能以風韻寫天真”。認為朱熹的《齋居感興》和陳子昂、張九齡《感遇》一樣能抒性情,難得一遇。后來的理學家陳獻章也能以理語寫風韻。劉熙載《藝概》則從詩風方面評價,認為其“高峻寥曠,不在陳射洪下,蓋惟有理趣而無理障,是以至為難得”。

雖然明心見性、格物致知、深研義理等內(nèi)容在朱熹詩中隨處有痕印,但與東晉玄言詩相比,這些作品在藝術(shù)形式創(chuàng)造上已有較大進步。玄言詩對此類問題的探討只會用“玄言尾巴”直接明理,與全詩意境無法契合。而朱熹這組詩夾敘夾議,有興有比,不乏超然自得之情致。不容諱言,朱熹也有一些告誡人的言理詩,未免一本正經(jīng)了一些。有的詩,對于不研求學問的文人來說,不免難懂有隔閡,以致被譏為理障。

當代則有人對這組詩評價甚低,認為“還不能說它們都是一些押韻的語錄講義,但就藝術(shù)表現(xiàn)而言實在并不高明,和陳子昂慷慨悲愴、寄興無端的《感遇》詩,實難相提并論”,認為這些詩“全是以闡明理學義理為內(nèi)容”,與鵝湖之會時朱、陸兩派所作的詩歌同樣,“大多抽象枯燥,缺少詩味,是理學家詩中最沒有文學價值的部分”。我認為這些看法欠當。因為從其胸襟抱負、詩中氣象來說,陳子昂未必如朱熹這一組詩。而從藝術(shù)手法看,陳子昂詩悱惻蘊藉,是志士失志之作,朱熹這一組詩則是哲人言理之作,從正面主觀說理的意圖顯露,可謂之哲理詩。其詩有談修養(yǎng)之道,有論史詩,有論天道,理正義嚴,氣勢充沛。這里面有比譬,有排比,有敘有議有情。哲理成分大于理趣,但又不失形象,能借境喻理,在每首詩最后往往點出詩之旨意。當然也有的詩整首都在敘述說理,只可用來研究其哲學思想、歷史觀點,難以作詩歌鑒賞。

朱熹以理學道統(tǒng)為主體,揚棄早年信奉的佛道學說,影響及于其詩。他以其真懷抱、真性情以窮物之理,冥辟群界,牢籠萬有。以理說法,境中蘊涵哲理,有超曠之趣。情景圓融,物我相諧,以物顯理,借物說理。法不孤生,仗境而生。寓意深遠,理味交融,見其胸中神智澄明。局勢大,氣格高,可以見出一位哲人燭照天地、探究事物之源的形象,誠如清吳之振在《宋詩鈔·文公集鈔序》所論:“中和條貫,渾涵萬有,無事模鐫,自然聲振,非淺學之所能窺。此和順之英華,天縱之馀事也?!?/p>

猜你喜歡
朱熹太極
太極大同傳藝德 七彩華文聯(lián)世界
朱熹“撤廣告”
人到老年學太極
春日
朱熹“撤廣告”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練太極100%安全嗎?
太極馬扎(三)
太極達摩伏虎棍與太極達摩杖對練(一)
朱熹治足疾
南和县| 临漳县| 岗巴县| 惠来县| 汽车| 尖扎县| 左权县| 福海县| 蕉岭县| 积石山| 靖宇县| 宁陵县| 康乐县| 扎鲁特旗| 南靖县| 涿州市| 绍兴市| 库车县| 富川| 龙里县| 招远市| 英山县| 太仓市| 宜兰县| 大渡口区| 抚宁县| 宾川县| 佳木斯市| 天祝| 延寿县| 深圳市| 汾阳市| 自治县| 米脂县| 原阳县| 托克逊县| 江门市| 平远县| 永安市| 姜堰市| 积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