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科幻電影創(chuàng)意與末日倫理

2018-11-12 20:14黃鳴奮
中國文藝評論 2018年11期
關鍵詞:科幻電影人類世界

黃鳴奮

“世界末日”是由于人們試圖把握自己未來命運而產生的一個議題。古往今來,被當成相關預言根據的,既有行星排列、特殊紀年等聯想,又有大地震、大洪水、大時疫、大火災、大濃霧、厚烏云等親歷;既有維京神話、瑪雅神話、羅馬神話等口頭文本,又有《易經》《推背圖》《圣經》、達?芬奇油畫等書面文本;既有從神諭師、巫師、修女等特定人士到各種或正或邪的宗教組織的布道,又有凡夫俗子以至于精神病人的臆想;既有悲天憫人的終極關懷,又有唯恐天下不亂的煽風點火。自從科學昌明之后,人們漸漸習慣于通過觀察與實證把握世界,將地磁變化、氣候異常、麥田圈等在內的自然現象和末日預測聯系起來思考,或者將微軟公司1990年受托開發(fā)的WEB.BOT之類軟件的運行結果當成根據,以至于從宇宙生成與毀滅的客觀規(guī)律認識世界末日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凡此種種,都可能成為科幻電影擷取創(chuàng)意的來源。并非所有描寫世界末日的電影都屬于科幻,像美國《世界末日》(This is the End,2013)就是如此。不過,作為藝術類別的科幻電影確實將世界末日作為一種現象予以關注和描寫,從中揭示倫理意義上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因此值得關注。

一、世界末日定位的倫理依據

末日觀念可以溯源于古代神話。據說,古羅馬首任國王羅慕路斯(Romulus,約前771—約前717)曾經看到12只鷹出現在天空。當時有些人因此將12理解為代表羅馬國運的神秘數字,認為一只鷹代表10年,推算出羅慕路斯所創(chuàng)建的羅馬城會在落成后第120年滅亡。宗教意義上的末日往往是指世界末日,亦即地球文明的壽終正寢,像基督教關于基督再臨、世界終結的預言就是如此。佛教用長時之劫說明世界成毀??茖W意義上的世界末日往往是就人類社會滅亡或宇宙系統(tǒng)崩潰而言,其原因為不可抗力、人類作孽等??苹秒娪瓣P于世界末日的創(chuàng)意多數是就科學意義而言,但有時也受到神話和宗教的影響。

1. 世界末日的自然定位

不少民族流傳著有關世界末日的預言。根據白瑞斯(Berthold Riese)、王霄冰的研究,在15、16世紀歐洲人占領美洲之前,中美洲的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擁有著關于世界和神靈起源的歷時性神話,以及關于自身部落歷史與未來的特殊想象。墨西哥南部和危地馬拉的瑪雅人歷法將時間劃分為幾個紀元,每一紀有五千多年。他們相信自己生活在第二紀,且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業(yè)已消失。這一信息僅見于極少的文字文獻。證據相對較多的是墨西哥中部阿茲特克人的歷法和神話。他們相信自己生活在“第五宙”,它將結束于地震之災,并為以往的四個“宙”各設想出了一個災難性的結局:洪水、火—雨(火山爆發(fā))、風暴和兇殘的猛獸(美洲豹)。災難滅絕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過后世界和人類都要被重新創(chuàng)造。從科學角度看,下述自然現象可能是世界末日到來的原因或征兆:地軸偏移,小行星沖擊,太陽膨脹成紅巨星、使地球過熱甚至被吞噬,超新星爆發(fā),宇宙大撕裂或者大坍塌,等等。

在萬物有始必有終的意義上,任何一個具體的世界都有末日。即使是宏觀宇宙,也有對應于開端的大爆炸和對應于終結的大坍塌。當然,人類所關注的世界實際上是以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地球為基點的。因此,所謂“世界末日”往往是地球劫難的同義語。這種劫難可能純粹由自然原因引起。在科幻電影中,編導率先想到彗星撞擊可能導致生靈涂炭。例如,丹麥默片《世界末日》(

Verdens Undergang

,1916)描寫地球穿過彗星時發(fā)生暴亂,社會動蕩不安。本片和一戰(zhàn)氛圍有關,但類似的題材直至今日仍頗受關注。美國《末日救地球》(

Falling Fire

,1998)可以為例。它描寫天文愛好者、中學生里歐無意中發(fā)現巨大的彗星正朝地球飛奔而來,估計一年內將造成沖撞。意識到人類危在旦夕、封鎖消息無濟于事之后,影片中的美國總統(tǒng)貝克一方面下令讓宇航員登上彗星安放核彈以炸毀它,另一方面著手建造可供百萬人逃生之用的“方舟”庇護所。核彈雖然按計劃引爆,但只是將彗星炸成兩塊。方舟容不下所有的人,除了政府特許的杰出人士之外,其余人只好靠抽簽決定能否進入。整個世界籠罩在末日氛圍中。

2. 世界末日的社會定位

從科學角度看,下述社會現象可能導致世界末日到來:電腦臭蟲,大型強子對撞機在實驗中生成微型黑洞或奇異夸克團,核戰(zhàn)爭,過度開采導致地殼活動異常,科技呈指數性發(fā)展的復合效應造成技術奇點,宇航或地外智能探索引來有害外星生物,等等。這些現象幾乎都和科技本身的異化、失控相關,也可以說是地球人自身的罪過,所謂“自作孳,不可活”。其中,核戰(zhàn)陰影揮之不去。美國《世界、眾生與惡魔》(

The World

,

the Flesh

and the Devil

,1959)描寫一礦工升井后發(fā)現核戰(zhàn)后的荒涼,致力于尋找幸存者。日本《末日爭霸》(

The Last War

,1961)以導致美蘇核決戰(zhàn)的事件為背景。它展示了北約和華約這兩大國際性軍事組織的對立,還有東京在戰(zhàn)爭中被夷為廢墟的景象。英國《地球失火之日》(

The Day the Earth Caught Fire

,1961)描 寫美國和蘇聯不明智地同時測試原子彈,這改變了地球的回轉,造成了巨大危機。美國《核戰(zhàn)爭狂》(

Dr. Strangelove

,1964)描寫一個瘋狂的將軍觸發(fā)了通往核浩劫的不歸路。美國《小街的毀滅》(

Damnation Alley

,1977)也是以核戰(zhàn)為末日背景的影片,著眼于后天啟世界一群幸存者流浪并尋找定居點的過程。美國《末日機器》(

Doomsday Machine

,1972)則抹黑中國,設想中國政府造出末日機器并計劃迅速使用它。美國飛船載七名宇航員逃往金星,但被金星人用心靈感應術消滅。其中有兩名宇航員此前換乘一艘因駕駛員已死亡而漂流的蘇聯飛船,但被拒絕入境,因為金星人覺得地球人具有自毀傾向。世界末日也可能由于事關普通人的科技應用所誘至。美國《致命電話》(

Cell

,2016)根據著名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的同名小說改編,描寫人們普遍被其手機所控制,惡意攻擊靠近自己的人。這些“手機僵尸”不僅可以四處活動,而且居然可以彼此聯系、成為幫派。世界因此陷于瘋狂。就創(chuàng)意而言,反向思維導致“科技倒退才是世界末日”的構思。例如,美國電視連續(xù)劇《滅世》(

Revolution

,2012)以電在全世界神秘消失為背景,描寫了這種變故對社會生活的巨大沖擊。側向思維導致“不明來源的高科技生物帶來災難”的構思。例如,美國科幻劇《黑鏡》第四季第五集《金屬頭》(

Metalhead

,2017)描寫智能機械狗占領地球。它們行動迅速,極富攻擊性,不僅可以通過機械爪上的接口入侵電腦,而且還可以通過發(fā)射彈丸式的追蹤器使被打中的人變成眾狗群攻的目標,人類根本不是它們的對手。

3. 世界末日的心理定位

從科學角度看,下述心理現象可能和世界末日觀念相關:對異種族、異教徒、異文明、異文化掌權的極端恐懼,對宗教經典或文化經典的穿鑿附會,盲目相信天意、神意、靈異、偶然性或偉人意志的非理性思維,社會矛盾難以調和時的跼天蹐地、悲觀失望,等等。這類現象在科幻語境中往往呈現為怪獸肆虐、機器人取代人類、外星人毀滅地球等。例如,在美國《世界末日》(

End of the World

,1977)中,外星人因為不想讓地球繼續(xù)污染銀河系而力圖用自然災難摧毀它。日本《福音戰(zhàn)士新劇場版:破 》(

Rebuild of Evangelion: 2.0 You Can (Not)Advance

,2009)將世界末日的到來歸因于“使徒”(似人的巨大機械戰(zhàn)斗群)入侵地球,似乎是代表上帝來懲罰作惡多端的人類。在科幻電影中,世界末日可能是人們的一種主觀感覺。例如,日本《阿基拉》(

Akira

,1988)接觸到有關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的謠言對社會心理的影響。美國《死亡幻覺》(

Donnie Darko

,2001)描繪了一個有妄想癥和夢游癥的男孩所體驗到的世界末日感。美國《蝙蝠俠大戰(zhàn)超人:正義黎明》(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2016)則描繪主人公韋恩如何夢想著自己在末日后世界率領一群追隨者去反對法西斯超人。在純粹心理的意義上,世界末日可能只是某種假設。例如,美國和印尼合拍的《末日哲學家》(

The Philosophers

,2013)描寫的是雅加達一所國際學校所進行的心理實驗。在畢業(yè)前的最后一堂哲學課上,哲學老師假定核災難發(fā)生,讓參與實驗的21名學生自選10人可進入庇護所以重啟人類。為延續(xù)人類命脈,他們需運用哲學邏輯,公開咨詢并舉手投票,選出10位最有價值的人物住進防空洞。聰明人比好人有資格留下?工程師的價值比詩人重要?一票延續(xù)一命,要犧牲誰去成就社會?實驗先后進行了三次,每次的選擇和結果都不一樣。本片標題采用了雙關修辭:不僅故事內容是關于末日哲學,而且教哲學課的老師自己也面臨心理末日,因為他希望通過實驗親近和挽留心儀女生的努力失敗了,很可能因此沮喪到尋短見的地步。我國動畫電影《拂曉傳奇》(2018)通過當下少年尋星之夢展示了后末日時代神覺集團與人類同盟者之間的沖突。這個集團以將超神之能從未來回傳、重新塑造人格來吸引客戶,人們的當下自我固然有望接受未來自我所賦予的異能而變得空前強大,但這樣做勢必改寫歷史、影響許多人的命運,因此被尋星所拒絕。在具體作品中,上述關于世界末日的三種不同定位完全可能彼此交織。以自然定位和心理定位的關系為例。美國恐怖片《迷霧》(

The Mist

,2007)描繪了女教徒如何將暴風雨、霧氣、龍卷風等惡劣天氣當成是世界末日的征兆。以社會定位和心理定位的關系為例,作為術語,“末日”可能被用于描繪特定社會一種沮喪、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例如,加、荷合拍片《末日狂城》(

Deathline

,1997)主要描寫經生物研究復活的被謀殺者出發(fā)尋找兇犯及被偷的錢,背景是從美國往高科技俄羅斯走私。當時的俄羅斯社會心理就是以頹廢為特點的。一般認為,科技與理性是一致的,“科技理性”早就已經成為專門范疇。盡管如此,高科技未必就等同于高度理性。在某些情況下,科技高度發(fā)達所帶來的是精神世界空虛、社會心理頹廢,沒有出路,這也是一種末日。以德、澳、法、美合拍《直到世界末日》(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1991)為例。本片在開頭設想一枚印度的核衛(wèi)星預計在1999年(世紀末)墜地,地球人因此一片恐慌,以為世界末日將臨。其實,這顆核衛(wèi)星后來被美國擊落,沒帶來毀滅世界這么嚴重的后果,只是由此產生的核電磁脈沖影響了全球所有非屏蔽電子產品,使主人公克萊爾和山姆所乘的小飛機迫降而已。盡管如此,兩位主人公都陷入不可擺脫的夢境追尋中。這件事的起因本來是山姆的父親亨利為讓盲妻看得見親人而造出記錄和翻譯大腦沖動的特殊裝置,將他們所見影像傳送給她,盲妻雖然看到了親人,但同時看到了令她失望的世界,因為心理上不堪重負等原因而去世。亨利拿自己和兒子、克萊爾做夢境分析的實驗,希望能以這項技術贏得諾貝爾獎,結果是他自己被中央情報局帶去實驗室當樣本,山姆和克萊爾則沉浸于在屏幕上觀看夢境而無法自拔。對他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世界末日。后來,是克萊爾的前男友、小說家尤金用自己的作品將她引導出沉溺夢境狀態(tài)。

二、世界末日敘事所涉及的倫理關系

在現實生活中,有關世界末日的預言可以根據所處的時段區(qū)分為三類:一是未來的預言,尚未被證實或證偽;二是過去的預言,已經被證實或證偽;三是介于上述二者的預言,正在被證實或證偽。與此類似,對于科幻電影中有關世界末日的創(chuàng)意所涉及的倫理關系,可以根據所著眼的三種不同時段加以探討。

1. 世界末日預防時的倫理關系

有些時候,世界末日僅僅是某些人的一種猜測或者預感。他們雖然言之鑿鑿(甚至信誓旦旦),但實際上卻沒有什么根據,因此,關于世界末日的宣傳只是危言聳聽。反過來的情況也無法完全排除,這是指雖然某些人確實預見到重大危機即將發(fā)生,卻被平庸的百姓或無知的君主當成妖言惑眾。如果有人既知道世界末日在未來確實存在,又能力挽狂瀾、消弭危機,那確實是善莫大焉。與此相反,如果是因為自己的當下野心或過失,使世界在未來面臨末日,那確實是罪莫大焉。

在美國《明日世界》(

Tomorrowland

,2015)中,關于世界末日的預言是由超光速粒子機器計算得出的,時間精確到從女主人公凱西所處時間往前58天。若據相對明了其技術細節(jié)的男主人公、發(fā)明家弗蘭克的解釋,這一預言真正起作用還需要某一觸發(fā)事件,因此實際日期可能有所變化。本片將小姑娘凱西作為救世主一樣的人來塑造,原因不僅在于她執(zhí)著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永不放棄,而在于她率先意識到了超光速粒子機器所起的負面誘導作用而提出將它毀掉。在當下世界中,她最初是因為獲贈一枚標有“T”(Time的首字母)的徽章而得以接觸未來世界的。只要一碰它,就能即時看到自己彼岸處未來世界的情景(只是全息交互性投影)。凱西真的乘火箭來到未來世界之后,由對上述投影的回憶悟出未來世界和原先自己所處的當下世界之間是存在信息通道的。這一信息通道實際上由超光速粒子機器來維系。機器根據當下地球環(huán)境污染、人口擁擠等問題計算出世界即將因此毀滅的前景,這種前景通過信息通道給予生活在當下世界的人以暗示,不僅無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使之變得更加嚴重。要拯救當下世界,就必須從毀掉超光速粒子機器開始。這一觀念將兩個世界的關系理解為交互的,和機器的建造者、執(zhí)政官尼克斯的想法截然相反。尼克斯認為自己所處的未來世界和地球人所處的當下世界是完全無關的(二者平行),因此不必對當下世界的毀滅感到難過,更不必承擔責任。弗蘭克本來是個追求夢想的人(夢想家),因為從機器的預測得知不遠的將來會發(fā)生世界規(guī)模的災難而喪失所有希望,被從未來世界驅逐。凱西不接受世界注定要滅亡的觀點,結果未來因此而改變。影片的結局是凱西所代表的觀念的勝利——預言地球即將毀滅的超光速粒子機器被炸毀,冷漠的尼克斯死于爆炸。在凱西和(恢復了信心的)弗蘭克主持下,未來世界派出一批機器人招募官前往當下世界,尋找那兒的夢想家,用徽章吸引他們到未來世界參與建設。如果世界末日是一個謎語,誰知道它的謎底?如果世界末日是一種趨勢,如何加以把握?如果世界末日最初不過是孩子們的戲言,怎么才能阻止它成真?如果世界末日是陰謀家的借口,怎么才能揭示事情的真相?科幻電影創(chuàng)意完全可以圍繞諸如此類的問題大做文章。日本《20世紀少年》三部曲(

20th Century Boys

,2008-2009)構思了相當復雜的情節(jié)。小學生夢想成為拯救人類的正義英雄,捍衛(wèi)世界的和平,因此設想了地球滅亡的情境。不料據此寫成的《預言書》后來被別有用心的宗教“朋友”所利用,給全世界帶來災難。關系人類命運的最終決戰(zhàn)因此展開。

和其他類型的預測相似,關于世界末日的預言存在如下悖論:如果上述預言使當事人意識到將來確實存在的某種可能性(通常是負面的)而成功地予以避免,那么,這一預言本是真,如今卻成了假;如果上述預言本來就是沒有多少根據的猜測,但卻由于對當事人產生心理暗示而確實導致了事件的發(fā)生,那么這一預設本是假,如今卻成了真。就此而言,不論在現實情境或科幻假設中,對相關人物的倫理評價都存在類似矛盾:某些具有遠見者用自己的觀念影響世人,避免了相關負面事件的發(fā)生,或者說防止歷史朝他們所不希望的方向發(fā)展。盡管后人可能認為他們是危言聳聽,但其貢獻是不應當埋沒的。反過來的可能性也確實存在:某些喜歡臆測者用自己的觀念影響世界,誘導了相關負面事件的發(fā)生,或者說制造出本來不該發(fā)生的事情,盡管后人可能因此肯定這些人的睿智,但其惡劣影響是不應當掩蓋的。我們可以從上述兩點理解那些惡托邦性質的科幻電影的悖論性價值。上述分析亦可移于分析烏托邦性質的科幻電影,因為它們的樂觀預言既可能因為使公眾無視即將到來的危機而產生負面影響,又可能因為激勵公眾為建設理想社會而努力而產生正面影響。究竟是哪一種趨勢占主導地位,和諸多因素相關,其中最重要的是相關的闡釋與評論。

關于世界末日的預言還存在另一悖論,即預言家能否預言涉及自己的未來。自古相術便有“算命莫算己,算己死無疑”的祖訓,不過這是就為個人(包括其家人)做預測而言,如果所預測的是人類的命運,情況可能比較復雜。若預言家本身也是人,那么,他關于世界末日的預言不可避免地會涉及自己,因此很可能不靈光,但也可能一語成讖。比、德、加、法等國合拍片《無姓之人》(

Mr. Nobody

,2010)中安娜和尼莫邂逅于火星旅游。安娜說自己是研究時間的,并預言了世界末日。說話過程中,火星空間站被流星撞毀,他們都死了。如果預言家本身不是人,但卻是人造的機器,那又會怎樣?不少科幻電影對預測未來的機器持否定態(tài)度,像前述《時光機器》(

The Time Machine

,2002)等就是如此。說到這里,似乎只有人以外的存在物來進行有關人類未來的預測才比較可靠。其實事情并非如此,因為這樣的存在物并非與人類同呼吸、共命運,很可能不會設身處地為人類著想。

2. 世界末日過后的倫理關系

由于歷史積淀的緣故,時至今日,關于世界末日的預言多數是過去的預言,我們已經確切地知道它們的真?zhèn)巍Ec此相映成趣的是:在科幻領域中,有關世界末日的科幻電影多為關于世界末日過后如何的作品。其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們便于構思一種不同于現實情境的假設前提。換言之,生活在當下的人都還沒有經歷過世界末日,因此,為他們講述一個以世界末日已經發(fā)生為條件的故事,容易讓大家感到新奇。正因為如此,描寫世界末日到來之后倫理關系變動的科幻電影為數很多,其內容集中于下述熱點:

一是人種變異??苹秒娪氨緛砭鸵猿尸F跨物種交往見長。在以末日后世界為背景的作品中,人種變異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關系變化更是常見的題材或主題。例如,美國《圈養(yǎng)的婦女》(

Captive Women

,1952)描寫浩劫之后變種人、正常人和“上游人”(因入侵渠道而得名)之間的矛盾。美國《造物弄人》(

Creation of the Humanoids

,1962)設想核戰(zhàn)之后人類社會已經無法維持正常的人口再生產,除純粹由血肉構成的生物人、純粹由零件構成的機器人(類人生物)之外,出現了介于二者之間的新的生命形式,即生物人的機器人復制品,其來源是通過丘腦移植術讓機器承接最近死亡的人的記憶和個性。這種人機混合體未必知道自己的由來,其特點是其意識在每天上午四時到五時之間被關閉,因為那時他們必須向機器人神殿報告。這種神殿既是充電站,又是負責組織信息交換的中央電腦所在地。當時,社會上名為“血肉秩序”的準種族主義的人類組織反對類人生物,要求將所有現有的類人生物分解或降級為嚴格功能性的機器形式??茖W家拉文博士發(fā)明的丘腦移植術代表了化解生物人與機器人矛盾的一種解決方案。他本人也是人類的復制品,不僅在新形式中幾乎不朽,而且也是第一個升級到最高級別的類人生物。經過改造,他們本身將能夠復制。在影片的最后,拉文博士直接看著攝像機,并告訴觀眾:“當然,操作是成功的,否則你不會在這里。”這等于暗示說本片的觀眾看起來像是生物人、實際上都是機器人復制品。在美國《魔界傳奇》(

Wizards

,1977)中,人類由于核戰(zhàn)爭已經湮滅,灰燼上興起的種族(精靈族、仙女族、矮人族和突變種)繼續(xù)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仙女族女王生下雙胞胎兒子,都是強大的巫師。其中,阿凡達是一個善良的小精靈,黑狼則是一個邪惡的變種人。在蒙塔格爾,阿凡達已經成為一名導師,負責將總統(tǒng)的女兒埃莉諾培養(yǎng)成一名成熟的仙女。突然之間,總統(tǒng)被Necron 99暗殺,這是一名由黑狼派來殺死魔術信徒的機器人。阿凡達面對機器人,使用讀腦術進行戰(zhàn)斗。Necron 99因此失去了對戰(zhàn)爭的渴望,并改名為和平。阿凡達從機器人那里了解到,黑狼找到一臺“夢幻機器”(舊的投影儀),以古代戰(zhàn)爭的形象激勵他的軍隊的斗志,準備制造大屠殺。為了拯救世界,阿凡達、埃莉諾、和平,還有精靈間諜Weehawk一道出發(fā),準備去摧毀投影機。結果當然是邪不敵正,黑狼被殺,其軍隊解體。以末日后世界人種變異為特色的科幻影片還可以舉出許多:(1)英國《薩杜斯》(

Zardoz

,1974),描寫2293年劫后余生的人類被分為不朽的“永恒”和凡人的“野蠻”,后者供養(yǎng)前者。(2)日本動畫片《幻魔大戰(zhàn)》(

Harmagedon

,1983),描寫人類為惡魔部落所征服。(3)法國《最后決戰(zhàn)》(

The Last Battle

,1983),描寫遭劫后人皆不能言,唯與匪徒苦戰(zhàn)以求生。(4)美國《金甲無敵》(

Cherry

2000

,1987),描寫浩劫之后社會日益官僚化、超性化,女性機器人被用為妻子的替代物。(5)美 國《原 型X29A》(

Prototype X29A

,1992),描寫后天啟時代洛杉磯殘疾人為擺脫輪椅而接受賽伯基因工程實驗結果,變成無情殺人機器。(6)美國《電子人3:回收大戰(zhàn)》(

Cyborg 3: The Recycler

,1993)描寫人類與電子人合作時代終結。有人以獵取電子人珍貴部件為業(yè),號稱“回收人”。電子人則奮起反抗并取得勝利。二是文化接續(xù)。世界末日意味著文化傳統(tǒng)的斷裂,相關接續(xù)因此成為相關科幻電影情節(jié)的重要因素。例如,根據美國《葛倫與蘭達》(

Glen and Randa

,1971)的描寫,在核戰(zhàn)毀滅城市之后,來自鄉(xiāng)下的一對夫婦根據舊漫畫書所見尋找原先的城市。在法國《格溫或沙子之書》(

Gwen, or the Book of Sand

,1985)中,末日后時代被游牧族收養(yǎng)的小女孩與老婦啟程救被綁架的朋友,結果發(fā)現其他人生活在一個孤立的城市,以奇怪的方式保存著古老的文明遺產。蘇聯《亡者之信》(

Dead Man's Letters

,1986)描寫核災難后新一代走向不確定未來。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試圖在觀念中給其兒子寫信,盡管它似乎永遠沒有機會被閱讀。蘇聯、瑞士、西德合拍片《博物館的來訪者》(

A Visitor to a Museum

,1989)描寫人形、人思靠葬于海底的博物館廢墟保存。在美國《機器人9號》(

Numero9/Nine/9

,2009)中,人造縫合朋克在人類滅亡后覺醒,成為傳承人類文化的關鍵。美國《艾利之書》(

The Book of Eli

,2010)描寫孤獨者在美國致力于保護一本神圣書,因為它保存了關系到拯救人類的秘密。相比之下,美國《微光城市》(

City of Ember

,2008)可以說是從反面描寫了文化斷裂的遺憾。世界末日到來之際,人類為自己的后代建了地下城,讓他們在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的情況下度過劫難。離開地下的方法寫在紙片上,連同開啟相關設備所需要的塑料卡片一起裝在盒子里,設定200年后打開。這個盒子交給地下城的市長往下傳,但后來不知何故,就沒人將盒子當回事了。它就留在第七任市長家里。他死前未及將盒子的重要性告訴其他人。因此,盒子雖然在預定的時間自動打開,但沒有人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三是秩序重建。既然是“世界末日”到來,那么,與之相應的社會自然不會是美好的??苹秒娪熬帉Υ诵闹敲鳌U驗槿绱?,意大利《你,來自未來的獵手》(

Yor

,

the Hunter from the Future

,1983)描寫核浩劫之無情霸主用他的機械師軍隊控制世界。美國《模范警察》(

Omega Cop

,1990)將后世界末日社會作為極權主義荒原來描寫。日本《修羅雪姬》》(

The Princess Blade

,2001)則強調了這類社會的孤立主義性質。經歷劫難之后,人類社會原有的秩序通常解體,幸存者面臨著重建秩序的任務。這類作品為數眾多。試舉數例:(1)美國《劫掠者》(

Ravagers

,1979),揭示核浩劫之后的社會對抗,描寫幸存者如何不遺余力地尋找可以安居樂業(yè)的地方。(2)意大利《冷血太保 》(

1990: The Bronx Warriors

,1982),將 重點放在社會秩序解體與重建的過程。(3)意大利《地獄流氓》(

Anno 2020 - I gladiatori del futuro

,1982),描寫勇士群體在末日后環(huán)境中反抗法西斯政權。(4)意大利《末日戰(zhàn)士》(

Warrior of the Lost World

,1983),描寫騎高科技摩托游牧的傭兵獲得局外人、邊緣人的擁戴,帶領他們推翻邪惡政府,功成不居,繼續(xù)游牧。(5)澳大利亞《瘋狂的麥克斯3:超越雷穹 》(

Mad Max

,

Beyond Thunderdome

,1985),描寫幸存的流浪者與棄兒反抗女王。(6)美國《鋼鐵黎明》(

Steel Dawn

,1987),描寫劍客幫助定居者對付壟斷水源的匪徒。(7)美、澳合拍片《壯士血》(

The Blood of Heroes

,1989),描寫角斗士為榮譽和救贖參加類似足球的殘酷游戲。(8)美國《終極神差》(

The Postman

,1997),描寫美國無名氏自命郵差,有了追隨者,對社會重建起了巨大作用。(9)美國《六弦武士》(

Six-String Samurai

,1998),描寫核戰(zhàn)后一個搖滾樂武士舍命保護路上遇到的失去母親的孤兒。(10)法國《憤怒》(

Furia

,1999),描寫末日后世界造反的年輕人張貼反政府標語,與神秘女子產生危險的愛情。(11)美國《撕裂的末日》(

Equilibrium

,2002),描寫當所有形式的感情都被判為非法時,一位負責執(zhí)法者卻起而推翻這一體制。在這類題材的科幻電影中,反映普通人命運和處境的小敘事給人以深刻印象。例如,美國《孩子與狗》(

A Boy and His Dog

,1975)將重點放在末日之后的人狗心靈感應、地底探險上。又如,美國《最后一個人》(

The Last Man

,2000)寫的是末日后世界中的三角戀。在某種大災難毀滅人類之后,艾倫逐漸相信自己是地球上最后一個人。不過,他很快就遇到了美麗的薩拉,并愛上了她??伤龑λ⒉辉趺丛谝?,但也不愿意自己落單。后來出現了拉菲爾,一個比他帥得多的男人。此人很快就和薩拉搭上了關系。艾倫想將拉斐爾趕走,而且辦到了。等他回來時,才明白薩拉送出帶著給他的紙條的氣球,讓他回來。結果,是薩拉和拉斐爾反過來將艾倫趕走了。

3. 世界末日來臨時的倫理關系

這類影片在時段上定位于末日前世界和末日后世界之間,往往致力于表現末日到來時世界所經受的震憾、人們所體驗的震驚。世界末日作為不可抗力來臨之際,人性、人倫都經歷嚴峻的考驗。古人云:“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弊钣H密的人尚且如此,遑論其余?盡管如此,不同的人仍然存在不同的表現,不同情境仍然存在不同要求。與此對應,相關科幻電影有不同的主旨。例如,美國《世界毀滅時》(

When Worlds Collide

,1951)關注的重點在于不同社會階層的應急反應。它描寫新星即將與地球相撞,末日臨近,人們只好通過彩票來決定誰能上飛船。在影片結尾,空間方舟飛到了新的宜居星球。相比之下,西班牙《末日浩劫》(

The

Last Days

,2013)更多關注主人公個人的情感聯系。在本片中,神秘的流行病遍布全球,人類對幾秒鐘內就會造成死亡的開放空間形成非理性恐懼。不久之后,全球人口幾乎都被困在建筑物內。巴塞羅那陷入混亂狀態(tài),馬克開始尋找失蹤女朋友朱麗婭(她從未冒險到外面)。幾經周折,終于找到。后來他們的兒子順利出生并長大。英國《安靜時刻》(

The Quiet Hour

,2014)則相對重視如何對待陌生人。在本片中,地球遭到外星機器人入侵之后,形勢嚴峻,連原先強調斗志的父親都走上自絕之路。但原先柔弱的山村女孩莎拉不懈求生,堅強地擔負起了照料失明哥哥湯姆的重任,而且救助自稱記者、受傷的持槍人裘德,反擊前來索要此人的五名襲擊者。時世艱難之際如何保護家人,這個問題順理成章在相關科幻電影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美國《零年恐慌》(

Panic in Year Zero

,1962)中,洛杉磯四口之家去野營,遇到核戰(zhàn)爆發(fā)。父親必須在無法無天之際保證家庭平安。影片結尾顯示:“想必沒有終局,唯有新的開端?!北酒钊讼肫鹈绹鵀碾y片《2012》(2009)。它以全球化視角展示了社會各階層應對世界末日的情況,重點是一位平日受挫的作家在全球災難降臨時如何盡力維護家人生存。相比之下,美國《末日情緣》(

Seeking a Friend for the End of the World

,2012)將著眼點置于家庭重組上。根據本片的描寫,一顆小行星即將與地球相撞,紐約保險公司職員道奇在妻子驚恐離開后發(fā)現自己孤單,決定走公路與其高中戀人重聚,伴隨他的是想回英國與其父母相聚的女鄰居潘妮。兩人在同行中意外綻放愛情之花。以上對世界末日所涉及的倫理關系的分析著眼于不同時段的劃分。必須補充說明的是:若引入時間旅行觀念的話,那么,科幻電影的構思可以打破這一局限。美國《終結者》(

Terminator

,1984)及其續(xù)集(1991,2003,2009,2015)可以為例。它的主要沖突是本為人造的天網通過核戰(zhàn)爭統(tǒng)治了人類,這對于人類來說是世界末日。為了改變自己被奴役的命運,人類抵抗戰(zhàn)士奮起抗爭,天網則派殺手通過時間旅行試圖從源頭上清除人類抵抗運動,即殺死其領袖的母親莎拉以阻止他出生。不過,它的陰謀沒有得逞,因為一名抵抗戰(zhàn)士自愿從未來回到當下以保衛(wèi)莎拉,他就是不久成了莎拉戀人的里斯,他們生下的孩子也就是后來人類抵抗運動的領袖。在本片中,時間運動是雙向的,倫理關系也就復雜得多。

三、世界末日題旨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如前所述,世界末日觀念有神話、宗教和科學等多種含義。對科幻電影來說,宗教意義上的世界末日觀念主要來源于基督教經典,特別是《新約圣經》的最后一章《啟示錄》(又名《默示錄》)。根據記載,羅馬皇帝多米田(Domitian)迫害猶太教徒和基督徒。在他于公元81年當政之后,使徒約翰(Yolanda,耶穌十二門徒之一)被放逐到拔摩海島上,在那兒見到主向他顯現了真道,包括現在之事和將來必成之事。他將這些內容記載下來,這就是《啟示錄》的由來。它對世界未來發(fā)出預警,包含了對世界末日的預言。因此,以世界末日為題材的科幻電影經常被歸納為“天啟”(apocalypse)或“后天啟”(post-apocalypse)類型。此處所謂“天啟”的含義與末日相近?!秵⑹句洝返暮诵氖恰耙d基督的啟示”?;浇陶J為歷史上的耶穌是《舊約圣經》中所預言的救世主(Messiah,彌賽亞,基督)。世界末日不同于純粹的毀滅。經過彰顯正義的末日審判,對罪惡施予刑罰的地獄之火最終熄滅,整個宇宙從此享有和平安寧,神因此可以專注于新天地的創(chuàng)造。以上述理解為基礎,可以認為科幻電影世界末日敘事和天啟、救世主、浴火重生等倫理觀念密切相關。

1. 天啟

“天啟”指的是來自“天”的啟示,具有超理性、至上性、權威性。神是“天”的具體化、人格化、形態(tài)化,因此,“天啟”等同于“神示”。神說世界有末日,末日就一定會到來。更準確地說,對于信徒來說,這就是信仰的力量的表現。

法國《世界末日》(

End of the World

,1931)致力于描繪彗星與地球軌道預計交會之際基督型人物的言行。在影片開頭,讓?諾瓦立克在耶穌受難復活劇中扮演基督。后來,當他試圖幫助一個被虐待的年輕女子時,被控強奸,頭部挨了重擊。不久,他開始預言正在到來的大災難,并宣稱這場災難到來是為了拯救人心。大約與此同時,富有的科學家馬夏爾?諾瓦立克利用其私人天文臺觀察到萊克塞爾彗星即將與地球相撞。讓?諾瓦立克在被帶到收容所之前留下錄音,指示另一個科學家的女兒吉納維茨放棄她的世俗生活,幫助馬夏爾?諾瓦立克組織新的世界政府,彼此結婚并結伴、成為人類的牧羊人。吉納維茨因此看到了讓?諾瓦立克作為基督的幻象。馬夏爾?諾瓦立克向他的同事表示,彗星將在114天內擊中地球。這事實上支持了讓?諾瓦立克關于世界末日的預言。雖然后來吉納維茨死于非命,但馬夏爾?諾瓦立克成功地實現了讓?諾瓦立克的囑托:當彗星與地球軌道交會之際,他在“同一個世界大會”(the One World Congress)發(fā)表演講。大會一致同意將所有政府聯合為一個和諧實體。彗星緊貼著地球飛過。雖然世界上有許多地方被夷為平地,但生活仍將繼續(xù)。在這部影片中,科學家馬夏爾?諾瓦立克成為基督型人物讓?諾瓦立克的支持者,科學成為神學的擁躉,科學觀測成為宗教直覺的佐證。也許這是科幻意義上的天啟的一種形態(tài)。在英、美合拍片《神秘代碼》(

Knowing

,2009)中,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約翰認識到50年前(1959)女生露欣達寫下的一連串數字都和過去與未來的災難有關,雖欲阻止而無能為力。在課堂上,約翰曾引導學生討論決定論和偶然論的區(qū)別。他持偶然論的觀點,但其后發(fā)生的事情改變了其看法。原來,教授偶然發(fā)現兒子卡萊布帶回家的紙上有91101的數字,緊跟著是死難人數2996。這明顯和9?11事件相關。經過比對,教授明白所有的數字都是對災難的預言,其中有三組數字對應事件尚未發(fā)生。他試圖阻止前兩個事件(飛機墜毀,地鐵出軌),但無能為力。第三個事件是世界末日,教授從容就死,但孩子們(包括卡萊布)在上帝派來的使者的引導下登上救世飛船,前往新世界,代表了人類僅存的希望。在這部影片中,約翰本來是個相信偶然論的科學家,后來卻在所謂事實面前改變觀點,成為神學目的論的信奉者。天啟以神秘數字的形態(tài)出現。當初小姑娘露欣達之所以能夠寫出這樣的數字,這些數字之所以能夠流傳到50年之后,完全是因為下述背景:她在凝視太陽時聽到有人與之耳語,因此向校方提出通過時間囊傳送信件的建議,數字也鬼使神差地假她之手冒了出來。這部影片中的科學家約翰和基督教經典中的使徒約翰同名,在認可天啟方面也有類似之處。不過,仍然存在一點重要區(qū)別:影片中上帝使者沒有直接對科學家約翰說話,而是通過耳語和兩個孩子聯系,也許這一構思隱喻了這樣觀點:科學研究應當服從宗教天啟,但科學和宗教畢竟存在不可通約之處。并非所有的科幻電影都對天啟表示膜拜。例如,在美國超級英雄片《X戰(zhàn)警:天啟》(

X-Men: Apocalypse

,2016)中,“天啟”被作為歷史上第一個變種人沙巴泊的稱謂。他是世界破壞者,靠靈明不斷轉附于青年人的身體而長生,統(tǒng)治古埃及多年。在他施行靈明轉體儀式時,有一次手下視之為偽神者起來造反,攻陷宮殿。四個副手以犧牲自己來保全他。他被埋于宮殿的廢墟中,過了數千年?!疤靻ⅰ痹俅纬霈F是在1983年。他從廢墟中蘇醒后,覺得人類因為沒有自己的引導已經迷失方向,世界必須推倒重建,因此糾集團伙搗亂。X戰(zhàn)警必須團結一致,擊敗他的滅絕計劃。

2. 救世主

宗教意義上的救世主是貫徹天的意旨、挽救世界命運的偉人?;蛟S因為受其影響的緣故,科幻電影意義上的救世主可能是善于運用自身力量、為拯救人類而斗爭的英雄。例如,在德國《大都會》(

Metropolis

,1927)中,城市建立者之子弗雷德愛上工人的女兒瑪麗亞。她預言將有調和不同社會階層的救世主出現,其實就是弗雷德本人。日本動畫片《風之谷》(

Nausica?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1984)預言了身著藍色長袍、能將人們從有毒叢林引導到純凈土地的救世主。在美國《北斗神拳》(

Fist of the North Star

,1995)中,核戰(zhàn)后出現的救世主是古老中國神秘暗殺拳法傳人,帶領人們反對殘酷野蠻政權的統(tǒng)治。在美國《黑客帝國》(

The Matrix

,1999)中,救世主是一位電腦黑客。他從神秘的造反者那兒得知計算機統(tǒng)治人類的真相,明白他自己所要承擔的拯救人類的重任,義無反顧地投入反抗斗爭。本片獲得第26屆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之榮譽。不過,唯物史觀對于所謂“救世主”表示懷疑,正如《國際歌》所唱道:“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在科幻電影中,救世主也可能以多樣化形象(包括負面形象)出現。例如,在美國《金屬風暴》(

Metalstorm: The Destruction of Jared-Syn

,1983)中,出現于某沙漠星球的救世主是軍閥自封的,遭到居民的反抗。美國《外星種》(

Alien Seed

,1989)描寫外星人使地球婦女受孕,以便讓她生下可以統(tǒng)治世界的外星救世主。美國《宇宙追緝令》(

The One

,2001)亦名“救世主”,主要人物是生活在平行世界中的多重自我,彼此不能相容,因為殺掉平行時空的另一自己便可長力量,最后導致顛峰對決。在加拿大《異形》(

Phil the Alien

,2004)中,外星人菲爾墜落加拿大北部后,靠心理感應力使人相信他是救世主并作為歌手巡回演出。在法國《巴比倫紀年》(

Babylon A.D.

,2008)中,邪教認為某少女是救世主的孕育之母,企圖利用她產下基因改良人。我國網絡電影《時弦》(2017)中的救世主實際上不過是實驗品。本片描寫人類在血河通過時弦力量打開另一世界,怪物從中涌出,屠殺人類。人類啟動白夜計劃,消滅所有怪物,代價是時弦力量擴展,毀滅了世界的大部分,人類被迫撤退到錫麥城中。渡立勛大人指示科學家研制實驗品夜雨澤,模擬其心智,使之誤以為自己是人類。接下去,該城由當年地下團體演變而來的遠征軍和目前掌權的衛(wèi)戍部隊沖突。遠征軍統(tǒng)領柯北島在出逃之前召見部下夜雨澤隊長,囑咐他照料其女兒暮光。暮光按父親要求將夜雨澤領到血河,稱他是救世主,鼓勵他沿橋前行,這意味著重新打開另一世界,將所有的人當成祭品,這正是渡立勛所致力于重啟的新白夜計劃。救世主的形象在某些影片中以另類的姿態(tài)出現。例如,我國所謂“獨立科幻片”《北海怪獸》(

Peking Monster

,2006)將救世主的角色賦予一個因為多次猥褻少女而受到當局通緝的中國生理研究院博士,其搭檔是一個百無聊賴的北京青年。他們因為各有一枚祖?zhèn)靼庵?、若合力的話可以將具備神力的寶龍從北海公園水下喚出,在外星人飛船進襲地球時立下蓋世奇功。

3. 浴火重生

埃及神話中有火鳳凰(Fenice)每500年自焚后重生于灰燼的傳說,我國成語“浴火重生”“鳳凰涅槃”等均由此而來。從這一角度看,神話中的末日并不意味著滅絕死寂,而是包含了棄舊圖新含義。宗教意義上的末日審判是宗教貫徹其教義的方式。它一方面讓人們?yōu)樽约簩τ谧诮痰膽B(tài)度承擔責任,另一方面進行因果關系總清算,以期達到懲惡揚善的基本目標。在基督教的觀念中,這種審判將導致新天地的開拓。如果借用上述理解來把握科幻電影中有關世界末日的描寫的話,那么,我們可以認為末日審判是對人類活動的終極影響、人類發(fā)展的終極歸宿加以評價和反思,其目標同樣是浴火重生。

就已知的科幻電影而言,有不少作品表明了人類即使處在世界末日仍保持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例如,美國《火焰末日》(

Reign of Fire

,2002)描寫人類幸存者起來反對統(tǒng)治地球的火龍。《末日侵襲》(

Doomsday

,2008)描寫因病毒流行而被隔離在蘇格蘭地區(qū)的人們絕境求生?!赌┤罩畱?zhàn)》(

World War Z

,2013)的重點在于前聯合國工作人員與世界性僵尸流行做斗爭。在美國《遺落戰(zhàn)境》(

Oblivion

,2013)中,一名被泰坦星人指派析取地球剩余資源的技師接觸到幸存人類,開始質疑泰坦星人的謊言,加入反對泰坦星人及其所生產的人類復制品的戰(zhàn)斗。這類作品所表現的頑強意志無疑是很可貴的。

總的來看,末日倫理本質上是社會面臨極其嚴重危機時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的反映,長期以來為神話、宗教、科學等研究者所關注??苹秒娪暗幕咎攸c是將末日倫理置于與科技相關的假定條件下加以考察,以求激發(fā)觀眾對于深重危機的成因、消弭危機的可能性和方法的思考,并借用末日情境拷問人性、人情和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平時日常生活中不容易碰到的大是大非因為末日情境而豁顯,人物命運的大起大落驚心動魄,通過危機化解而顯示的大慈大悲發(fā)人深省,這正是以世界末日為題材的科幻電影的長處。

猜你喜歡
科幻電影人類世界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意聊
科幻電影五問
誰變成了人類?
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數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襄城县| 安岳县| 工布江达县| 莱州市| 延吉市| 栾城县| 新邵县| 新民市| 台中市| 宾阳县| 临潭县| 明光市| 武城县| 浏阳市| 三穗县| 皮山县| 乌鲁木齐县| 诸城市| 遂川县| 横峰县| 高邮市| 黑山县| 吉隆县| 郴州市| 中阳县| 炉霍县| 石台县| 安国市| 揭西县| 南皮县| 邹平县| 岑巩县| 河间市| 保康县| 河北省| 大洼县| 应城市| 屯昌县| 乃东县| 拉萨市| 什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