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卓奇 徐翠 吳超杰
摘 要:本研究基于傳統(tǒng)二層自走式車庫基礎上,進行結構創(chuàng)新,建立智能感應系統(tǒng)。具體分析了停車地況(車流量小的停車場),車庫靜止、動態(tài)受力及側翻受力的強度。在上述基礎上趨向輕量化結構設計,創(chuàng)建智能感應一體化,對車主下車及行人誤入等一系列突發(fā)情況進行模擬,設計出安全保障結構。根據(jù)車庫結構設計的最終結果,通過solidworks拉伸裝配出車庫結構設計,通過有限元分析模擬及強度計算顯示,創(chuàng)新設計后的車庫,可接受規(guī)格更大的汽車,維修周期增長,停車均為機械式,取車時間8到10秒。
關鍵詞:車庫;智能;結構創(chuàng)新;安全保障;私家車
前言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私家車保有量逐年上升,且一個家庭擁有兩輛及以上數(shù)目的私家車數(shù)不勝數(shù)[1]。日益嚴峻的停車空間催生了各種停車設備[2],停車空間提升率高,停、取車時間短,環(huán)保整潔,維修周期短,成本低,地況兼容度大這些特點,成了企業(yè)客戶所追求的停車設備性能[3]。
傳統(tǒng)的雙側立體停車設備只是滿足了車位一變二[4],導致使用體驗和安全防護不理想,有些車庫甚至對新手駕駛員來說十分不友好[5]。這極大破壞了人們對雙層車庫的使用印象,智能二層車庫是以車位一變二的設計理念上,創(chuàng)新結構,建立智能系統(tǒng),豐富了地況使用要求,改變以往客戶的停車印象,降低停、取車時間,大幅提高安全系數(shù),也滿足企業(yè)要求的低制造成本,低維修成本。這款設備對于目前的停車理念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案,通過傳統(tǒng)二層車庫的原始理念——車位一變二,運用solidworks三維軟件建立基礎構架,選定私家車重量為3噸,總長度5米,寬度2.5米為實驗數(shù)據(jù),因為鎂合金在汽車行業(yè)的應用[6],未來汽車逐漸趨于輕量化[7],所以本實驗數(shù)據(jù)可看成極限數(shù)據(jù)。在基礎構架上,創(chuàng)新結構,建立出翻轉式二層車庫。然后進行受力分析,計算出各個支撐桿所承受的載荷和彎曲強度,在通過滿足支撐桿的受力情況下,修建模型,重新建立出輕量化的車庫,最后用CAD導出,并進行尺寸修正,獲得最終車庫模型。
再用solidworks三維軟件的觸碰檢查和運動算例[8]來對車輛停車進行模擬,觀察車庫使用情況,及車主的使用體驗。在模擬過后,更改模型尺寸來符合車輛進入的實際情況。
2 基礎模型的建立及結構創(chuàng)新
2.1基礎幾何模型
雙層立體車庫的原始理念就是車位一變二,利用縱向空間,節(jié)省地面占用面積。與其他類型的車庫相比,其具有構造簡單,無需地面工程動土,地況適應性強[9]。還可任意搬遷,停、取車時間短,能適應辦公人士快節(jié)奏的工作方式,也可用以家用收藏汽車位。但目前,二層立體車庫過多的注重結構的簡便,卻忽視了用戶的停車體驗[10]。本車庫通過傳統(tǒng)雙層車庫的設計理念,建立了基礎結構,根據(jù)以往雙層車庫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進行創(chuàng)新結構如圖2所示。運用液壓缸作為動力元件,雙曲柄的結構形式帶動二層載車板進行翻升,經過計算的曲柄可以保證二層載車板,在舉升的過程中始終與地面保持平行,這很好的保證了汽車在上升過程中的穩(wěn)定[11]。
2.4二層載車板工作狀態(tài)
二層載車板的工作狀態(tài),液壓缸回到原始位置,經過計算,此時圓拱的兩個軸心對齊與地面平行,且液壓缸底面與底座的上表面貼合,這使車的載荷從圓拱過渡到底座時,為液壓缸提供承載力,保證設備的牢固性。二車載車板的實際有效寬度有2.2米。二車載車板在放置地面后,與行車道平行,這對新手駕駛員來說非常友好,車主直接將車開上平臺,隨即下車,控制APP或手動按鈕將平臺翻身至上空間位。
2.5一層載車板工作狀態(tài)
一層載車板的工作狀態(tài),由安裝在底座內側的齒輪齒條作為動力元件,傳動時保證了精確的傳動比[12].在前端兩側裝有導向輪,載車板的下方還擁有承載輪,其同樣裝有與二層載車板一樣的減速帶,用于給汽車進行橫向定位。其也同樣是平行于行車道,一層載車板的有效寬度比二層板寬。移動時間為0.375m/s。
3強度分析
3.1支撐柱的強度校核
圖8所示本車庫在有限元分析下的結果顯示,二層載車板所受載荷為30000N,即三噸小轎車的重量,圓拱及前支撐柱和載車板均為Q235碳鋼,分析顯示,前支撐柱的屈服強度為282.7Mpa,而本車庫的受力最大點的載荷為62.59Mpa,完全可以承受中小型轎車。當壓力升到13噸時,即1.3×10^5N,車庫實際所受的最大屈服強度接近理論最大屈服強度,即說明本車庫可承受13噸及以下的重物。數(shù)據(jù)顯示在二層載車板上有最大位移量為0.2mm,其他部件均有一定量的位移,但沒有發(fā)生肉眼可見的崩塌型形變。
4結果分析
4.1創(chuàng)新結構優(yōu)化結果
從上述可知,本設備(翻轉式智能立體車庫)在結構上與傳統(tǒng)二層車庫全然不同,后者往往采用單支撐型安全構架,這具有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連臺風這些自然災害都會使該設備發(fā)生坍塌。但本設備采用雙支柱構架,在達到最大限位時,液壓缸與前曲柄及二層載車板形成三角形[13],牢固穩(wěn)定,底座由地腳螺栓與地面緊密相連,當然地腳螺栓拆裝方便,適于搬遷。本設備左右兩側的構架,即已形成了保護功能,本設備的載車板寬度比傳統(tǒng)車庫更寬,更長,能接受市場上規(guī)模更大的汽車。汽車兼容性大幅提高。
本車庫最大可承受載荷為1.3×10^5N,此結果可承受所有中小型轎車。優(yōu)化后的車庫結構更加簡明,支撐效果更好,性價比升高。
5結論
本研究通過翻轉式立體車庫的結構設計,完全創(chuàng)新了以往所沒有出現(xiàn)過的車庫結構,,重新定義了智能立體車庫。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采用雙支柱型的結構,最大承受載荷提升至1.3×10^5N,更安全更牢固
(2)停、取車時間均縮短至8秒,提升用戶體驗。
(3)載車板更寬更長,汽車兼容性大幅提高,可接受SUV。
(4)視覺傳感器及紅外感應裝置的安裝,確保行人安全,也起到恐嚇小偷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可以發(fā)展出更多的智能系統(tǒng),對未來的立體車庫設計提供構想。
(5)APP控制及手動緊急按鈕,保證設備在突發(fā)情況下的運行。
(6)運用solidworks三維軟件進行了CAD圖紙的修正處理,以便于批量生產,通過三維軟件的碰撞檢查及運動算例,確認了設備是滿足要求的。
(7)結構清晰簡單,成本低,投放效果好,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逐年上升,本設備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參考文獻
[1]朱祥和.基于多元線性回歸的私家車保有量預測[J].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26(3):38-39.
[2]梁先登,劉英舜,陳征.機械式停車設備研究[J].起重運輸機械,2010(3):58-62.
[3]邵海燕.立體停車設備的特點與選擇[J].中國科技信息,2016(9):112-113.
[4]陳力禾,劉正,林立,等.鎂——汽車工業(yè)通向新世紀的輕量化之路[J].鑄造,2004,53(1):5-11.
[5]范子杰,桂良進,蘇瑞意.汽車輕量化技術的研究與進展[J].汽車安全與節(jié)能學報,2014,5(1):1-16.
[6]Zhang C,Jiang Z,Lu D,et al.3D MEMS Design Method via SolidWorks[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ystems.IEEE,2007:747-751.
[7]董婭麗.DF公司機械式停車設備經營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
[8]胡貴龍.智能停車系統(tǒng)用戶體驗設計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7.
[9]王淑坤.曲柄四桿機構尺寸的優(yōu)化設計[J].裝備制造技術,2002(1):8-10.
[10]魏澤川.齒輪傳動的特點分析及失效形式[J].中國包裝工業(yè),2012(19):33-34.
[11]楊儒軍.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J].湖南教育旬刊,1999(8):35-35.
[12]關保源.物業(yè)項目的停車場如何規(guī)劃與管理更高效?[J].北京房地產,2009(1):82-84.
[13]謝覃禹.考慮區(qū)位和環(huán)境影響因素的城市大型停車場選型研究[D].東南大學,2016.
作者簡介
施卓奇(1998-),男(漢族),浙江省余姚人。浙江師范大學工學院,本科在讀,專業(yè):機電技術教育(師范)。Tel:17757992363;E-mail:17757992363@163.com。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