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烽雅
【摘 要】由于廣闊的地域和人文環(huán)境的差異,各地形成了不同傳統(tǒng)音樂,比如戲曲說唱、器樂音樂等等。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既相互影響又互相融合,形成了各地獨特的音樂風格。河南小曲是中國民族音樂家、弓弦大師劉明源先生創(chuàng)作的一首獨具河南特色的二胡獨奏曲,他在胡琴界有很高的造詣,這首作品也是精髓之一。本文通過研究左右手演奏技法:滑音、揉弦,運弓的各種技巧:顫弓、頓弓、墊弓等等來對曲子簡要做一個分析。以及通過以上研究來深入了解河南地區(qū)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河南人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河南人民熱情灑脫的豪放性格。同時對河南民族音樂未來的發(fā)展道路做一個簡要思考。
【關鍵詞】河南小曲;二胡;河南風格;滑音
中圖分類號:J63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2-0067-01
一、左手滑音的探究
滑音在二胡中的應用應該說是非常廣泛,滑音是二胡的靈魂。不同曲子有不同的方法來處理。它們的力度和速度不同表現(xiàn)出來的人物形象也不同。在河南小曲中采用滑音最多的基本是上滑音,簡練干凈就這樣表現(xiàn)河南人物的性格特點。在開頭譜例1,如果單純按照音來演奏就顯得很干,沒有靈魂血肉,如果加上上滑音味道就立馬出來了,而且這段演奏不能拖泥帶水,一定要干脆,符合河南人民的性格,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所以奠基了整曲的主題,熱情奔放、灑脫自如。在第五小節(jié)處是一段切分的節(jié)奏型,而且重音部分采用了上滑音,滑的時候一定要從弦的最根部向上快速滑動,才能出來那種韻味,可以很好地理解為河南人民詼諧的那一面,簡簡單單的6個小節(jié)就充滿著濃濃的河南韻味。其實本曲也是借鑒了河南梆子、河南墜子的音韻而創(chuàng)作的,他們手法幅度大,對右手的配合也是非常高的?;粢彩欠趾枚喾N,在這里再說一種回滑?;鼗亲笫稚舷滦》秶苿佣葑喑鰜淼囊羯?,例譜2:第五小節(jié)采用四個回滑,在聽覺上就有一種搖擺的感覺,黏黏糊糊的,音與音之間不要斷,手指的配合度一定要高。在這里我們可以理解為坐轎子上下顛簸的視覺。
再者滑柔也是本曲的一個特色。例譜3:在第四和第五小節(jié)有si do,在全曲中,凡是這樣的地方我們都采用滑柔,滑揉到底怎么揉,按字面意思翻譯就是一邊滑一邊揉,簡單的說先上滑到半音位置再下滑并揉弦,上下幅度不要太大,虎口一定要放松。在曲子中si do mi fa也是表現(xiàn)河南特色的重點音。所以想要演奏好河南地方的曲子就要把滑音做到位。
二、右手運弓技巧
運弓也分為很多種,例如顫弓、頓弓、長弓、拋弓等很多,但是在河南小曲中最為特色的是墊弓。簡單來說墊弓就是弓子拉到最末尾顫兩下帶入下一句,不會顯得很干很單調,這也是很具有河南特色的,所以墊弓在這里出現(xiàn)也不足為奇。演奏時必須有彈性,快速,通常演奏為相同的兩個音。頓弓也是本曲的一個特色,在演奏頓弓時必須緊貼弓毛,手腕控制、大臂帶動小臂進行演奏,音色是富有顆粒性有彈性的,頓弓在本曲中出現(xiàn)比較多的地方是在慢板中,像說話一樣鏗鏘有力但又時而婉轉,更能體現(xiàn)出河南人民的形象。顫弓也是本曲有特點的一個技法,顫弓一般使用中弓偏右,手腕放松去抖動弓幅,顫弓一般為了渲染氣氛增強情感,在本曲中慢板地方有兩處顫弓,渲染了氣氛也表達了河南人民激動的情感。運弓是演奏技巧里最為重要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由于當?shù)厝嗣竦男愿裰苯記Q定了樂曲的整體基調,河南人民熱情開朗豪爽灑脫的性格使得本曲也要演奏出這樣的感覺,在運弓過程中更要松弛有度、伸縮自如,多模仿墜胡的運弓,使得音樂更灑脫。
三、對河南音樂的思考
繼承和發(fā)揚。河南地處中原,土地肥沃,農(nóng)產(chǎn)品發(fā)達;正所謂一方土地養(yǎng)育一方人,這里的人性格開朗,豪爽,有話直說,不會像南方委婉。河南的戲曲是生機勃勃的,作為河南大學的一名學子,好的文化我們就要發(fā)揚傳承,不僅是要讓河南地區(qū)的人民都有愛好,更要傳播到別的省份別的國家走向全球,現(xiàn)在大家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忽略了很多,崇洋媚外現(xiàn)象比較嚴重,我們更應該好好思考什么才是我們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應該仔細推敲認真反復琢磨當?shù)爻弧⑸钊肓私夂幽衔幕?,再去理解曲子演奏曲子才會有更高的層次?/p>
四、結語
綜上研究,要想演奏好河南小曲,就要深入了解當?shù)氐奈幕捅尘?,其次運用好上滑音、揉弦、墊弓、顫弓,多了解墜胡的演奏技巧,多聽河南唱腔,左右手高度配合,把握樂曲的韻味和走向,這樣才能很好地演繹曲目;其次就是繼承發(fā)揚并創(chuàng)新我們的民族文化,讓我們獨具特色的音樂走向全世界!
參考文獻:
[1]黃安源.懷念劉明源大師,兼評劉明源演奏風格[J].人民音樂,1996(6).
[2]王冰.二胡左手潤腔藝術在演奏技法中的體現(xiàn)——二胡曲《秦腔主題隨想曲》與河南小曲的對比[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