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福
(四川省工業(yè)環(huán)境監(jiān)測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細化晶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鋼的強韌化手段,這是固溶強化、第二項強化、形變強化等手段不可比擬的。因為它們在提高鋼的強度的同時總是以犧牲鋼的塑性和韌性為代價。為了使鋼的綜合力學性能既提高鋼的強度、硬度又提高鋼的塑性、韌性。本實驗依據(jù)細晶強韌化的原理,采用快速加熱循環(huán)淬火的熱處理方法達到細化晶粒的目的,從而提高鋼的綜合力學性能[1-2]。
實驗使用Φ20 mm×25 mm的20鋼圓柱體為研究對象,表1為20鋼的化學成分。加熱設備采用SRJX—8—13型高溫電阻爐,額定功率8 kW,額定加熱溫度1350 ℃,控溫精度±1 ℃,實際溫度波動±10 ℃。實驗預備熱處理采用正火,正火溫度920 ℃,保溫時間20 min,空冷。
表1 20鋼的化學成分
實驗采用空氣電阻爐加熱。為了研究不同加熱溫度對奧氏體晶粒大小的影響。選擇了正常淬火溫度里的低、中、高三個溫度。20鋼的AC3溫度為845 ℃[3],實驗選定的加熱淬火溫度為890 ℃、900 ℃和910 ℃。
由于試樣的尺寸小、形狀簡單,為了迅速加熱,采用到溫入爐的裝爐方式。
加熱時間由工件“有效厚度”乘以加熱系數(shù)確定,即:
τ=αKD[4]
(1)
式中:τ——保溫時間,min;
α——保溫時間系數(shù),min/mm;
K——工件裝爐方式修正系數(shù);
D——工件有效厚度,mm。
根據(jù)文獻[5],對于空氣電阻爐取α=1;試樣平放在爐低,沒有重疊和相互接觸且裝爐量很小,取K=1;對于圓柱型20鋼棒,其有效厚度就是其直徑20 mm;所以此試樣的保溫時間τ=αKD =1×1×20=20 min。在保證熱透的前提下,為了研究保溫時間對奧氏體晶粒尺寸的影響,最終確定為兩個保溫時間:18 min和 20 min。
20鋼的淬透性很差,即20鋼在淬火時能獲得馬氏體組織的傾向很小。對于20鋼來說,文獻[5]推薦為水淬。這也是最為方便和廉價的淬火介質。
循環(huán)淬火使鋼多次經歷奧氏體化,每一次奧氏體化晶粒就被細化一次。雖然淬火循環(huán)次數(shù)越多,晶粒細化的程度越好,但當?shù)竭_一定次數(shù)后淬火細化晶粒的效果逐漸減小。文獻[6]表明循環(huán)次數(shù)為3~5次晶粒細化的效果最佳,所以本實驗所選取的淬火循環(huán)次數(shù)為3~5次,試樣的熱處理參數(shù)見表2。
表2 試樣的熱處理參數(shù)
表3為所有試樣的檢查結果,從表3中可以看出,20鋼循環(huán)淬火超細化晶粒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為:淬火加熱溫度890 ℃,保溫時間18 min,淬火次數(shù)4次。其得到的奧氏體晶粒大小將近7.0 μm,比原始組織的晶粒有明顯的細化(見圖1),硬度為49.5 HRC。
表3 試驗結果
3.1.1 淬火加熱溫度對奧氏體晶粒尺寸的影響
奧氏體的晶粒大小是由奧氏體化形核率和長大速度決定的。由圖2可以看出,當溫度達到890 ℃時,為奧氏體化的最佳溫度,其晶粒度級別最高。
(a)原始組織(正火)
(b)890 ℃、18min、4次淬火后組織圖1 晶粒大小(飽和苦味酸100 ml加8 ml紅玫瑰洗潔劑,400×)
圖2 淬火溫度對晶粒度的影響
3.1.2淬火加熱保溫時間對奧氏體晶粒尺寸的影響
不同保溫時間,奧氏體晶粒大小也不一樣,晶粒的平均直徑的增加服從以下經驗公式[7]:
D=ktn
(2)
式中:D——晶粒平均直徑;
t——加熱時間;
k及n——是與材料與溫度有關的常數(shù)。
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奧氏體的晶粒度級別有減小的趨勢。保溫時間越長,奧氏體化時其晶粒就越大。在890℃,保溫18分鐘時,奧氏體的晶粒達到了最小,晶粒度級別最高。
圖3 不同保溫時間對晶粒度的影響
3.1.3 循環(huán)淬火次數(shù)對奧氏體晶粒尺寸的影響
淬火次數(shù)的增加,奧氏體平均晶粒直徑越來越小。這是因為每一次加熱淬火都要經歷奧氏體化,在快速加熱,短時保溫的工藝下,每次奧氏體化晶粒就被細化。但圖4顯示,循環(huán)次數(shù)不是越多越好,它還與淬火的溫度,保溫的時間等有關。
3.2.1 冷卻速度和室溫組織的變化
當鋼加熱奧氏體化后,在隨后的連續(xù)冷卻過程中,冷卻速度決定了室溫下的組織。根據(jù)20鋼的CT圖,冷卻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珠光體、貝氏體和馬氏體。根據(jù)文獻[2],20鋼在0~20 ℃的水中淬火其臨界淬透直徑為8 mm,本實驗所采用的試樣直徑為20 mm,試樣未被淬透。淬火時,試樣從表層到心部的冷卻速度是逐漸減小的,因而從表層到心部的組織也從馬氏體轉變到珠光體類組織。當鋼的化學成分一定時,熱處理工藝決定了鋼內在的組織結構和外在的力學性能。馬氏體的強度、硬度最高,塑性韌性最差,而平衡組織鐵素體加珠光體恰恰相反。淬透性差是制約20鋼及其它低碳鋼使用范圍,特別是對于大型或形狀復雜的零件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本熱處理工藝細化20鋼奧氏體晶粒后仍然制約其力學性能大幅提高最大因素。20鋼的含碳量很低,淬火可得到板條狀位錯型亞結構的馬氏體,所以具有比較好的塑性和韌性。在此前提下,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20鋼的強度和硬度,希望淬火得到低碳馬氏體,并輔以低溫回火,使20鋼在回火馬氏體的室溫下使用。提高20鋼的淬透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采用相同含碳量的合金鋼,這就要從力學性能、工藝性能和經濟性等方面綜合考慮確定;(2)采用冷卻能力更大的淬火介質,如NaOH水溶液。
圖4 淬火次數(shù)對晶粒度的影響
3.2.2 奧氏體晶粒大小和室溫下組織大小的關系
通常,奧氏體晶粒越細小,其室溫下的組織也越細小。此外,奧氏體晶粒大小還會影響鋼在冷卻時的轉變特點。以珠光體轉變?yōu)槔?,奧氏體越細,珠光體轉變進行得越快。這是因為珠光體的形核位置是在奧氏體的晶界或晶界處的先共析相。珠光體的長大是受C原子通過γ/α及γ/Fe3C的擴散速度控制的[2]。奧氏體晶粒越細,晶界越多,就為珠光體的形核和長大提供了有利條件。長大速度越大,珠光體的片層間距越小,其機械性能也越高。同樣,奧氏體晶粒大小也影響馬氏體束、塊或板條的尺寸大小。馬氏體轉變的切變性和變溫形成、極速長達的特性,使得原奧氏體晶界細化馬氏體束、塊或板條的效果最明顯。
(1)本實驗采用快速循環(huán)加熱淬火細化晶粒的工藝對20鋼晶粒進行細化,實驗結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20鋼的細化效果最好的淬火工藝是:淬火加熱溫度:890 ℃,保溫時間:18 min,循環(huán)次數(shù):4次。經過處理后,20鋼奧氏體平均晶粒直徑細化了將近一倍。硬度提高到44~50 HRC 。
(2)高溫時奧氏體晶粒越細小,其室溫的組織也越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