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師凡
“文革”時的勘探隊
1970年初夏的一天,我從湖南嘉禾縣“五七干?!北弧案脑臁背鰜?,修了半年國防公路后,無法回到原單位。正掛靠在養(yǎng)護公路的公路段打閑時,突然接到嘉禾縣革命委員會通知,要我和原縣人民法院院長劉占山兩個“問題干部”籌辦嘉禾縣鉛鋅礦。
因為事先一無所知,接到這奇怪的通知,我們兩人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我們倆都是外行,根本不知道鉛鋅為何物,更不知道嘉禾哪里有鉛鋅礦。我們不明白,究竟是哪位領導頭腦發(fā)熱,在一無資源、二無地質資料、三無技術的情況下做出了這個決定。
劉占山性情直爽,是個急性人,他沉不住氣,馬上去找縣里主管工業(yè)的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劉占山問:“要我們辦鉛鋅礦,礦在哪里?礦辦在什么地方?怎么去辦?”得到的回答是:“你來問我,我去問哪個?什么事都來找我,你們是干什么的?”兩句話就把劉占山打發(fā)走了。
過了一個星期,縣里召開三級干部會,我倆被通知參加。到會上才知道,原來中央有精神,為了實現(xià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各縣都要大辦工業(yè)。具體內容是,每個縣都要辦“五小”工業(yè),即小鋼鐵、小水泥、小有色、小造紙、小化肥。
既然上面要求要辦“五小”,那我們縣里也要照辦不走樣。小鋼鐵、小水泥、小造紙、小化肥的建廠地點已定,小有色的礦址等找到礦再說。反正架子搭起了,班子定下了,可以上報了。
會后,縣革委會發(fā)給我們一顆木質“嘉禾縣鉛鋅礦籌備組”的公章和1500元開辦費,就算成立鉛鋅礦籌備組了。我相信,當時在地區(qū)和省里的廠礦名錄中,一定有我們“嘉禾縣鉛鋅礦”的名單。
領到公章和開辦費后,我倆滿臉愁容,不知工作如何開展。我們沒有辦公地點,連辦公桌都沒有一張。劉占山只好每天主動到我家來商量。
因為之前向縣領導請示礦辦在哪里,沒有得到確切的答復,所以我們決定問計于群眾。我們到各公社、大隊走訪老干部、老農民。經過多方調查走訪,終于在盤江公社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幾個老農民告訴我們:“聽老輩人傳說,盤江公社木栗元大隊石古元村古代曾挖過銀子?!睋?jù)說白銀常和鉛鋅共生或伴生,我們趕緊到當?shù)卣埩藘晌晦r民帶路,在荊棘叢生的石灰?guī)r山上找到一處據(jù)說是挖過銀子的溶洞。我們打著手電筒進洞查看,除了看到一些疑似人工挖鑿的痕跡外,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經過幾天冥思苦想,我們倆達成了共識:要辦礦得先找礦;要找礦必須請專家。我們經過調查了解,得知在嘉禾附近有兩個專業(yè)的有色金屬勘探隊:一個是在桂陽縣的“湖南有色238勘探隊”,另一個是在江永縣的“湖南有色206勘探隊”。經過比較,決定去桂陽向238勘探隊求助。
劉占山以縣革委會名義出具介紹信,親自出馬去桂陽找238勘探隊領導求援。劉占山是河北遵化縣南下來嘉禾的,說一口標準的唐山普通話,而且長相英俊,器宇軒昂,舉手投足都透著一種大干部氣概。雖然238勘探隊領導以“沒有計劃” “經費不足”為由婉拒,但禁不住劉占山的三顧茅蘆,最后還是決定派一個普查小組來嘉禾。
聽說勘探隊要來嘉禾,我們高興極了,把找礦、辦礦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他們身上。我們自知對礦業(yè)知識一竅不通,在找礦方面插不上嘴,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為他們安排好后勤生活。我們按照普查組事先提出的要求,在盤江公社帥家大隊找到3間閑置的空房,作為普查組的住處。我和劉占山也同他們住在一起,每天我騎單車往返20多里到縣城為他們買菜買米。還經常到縣革委財貿組為他們批購當時十分緊俏的豬肉、豆腐、黃豆等副食品。他們覺得嘉禾縣對他們這樣熱情,如果不能為嘉禾找到礦,真是愧對嘉禾人民。
勘探隊普査組開始來了3個人。組長王慶安,湖南寧鄉(xiāng)縣人;組員魯君似也是寧鄉(xiāng)縣人;袁彩生,廣東梅州人。后來隊伍不斷擴大,最高峰時達到六七十人??碧焦ぷ靼凑盏刭|工作的科學程序逐步開展。第一步,踏勘。普查隊員對全縣的山山水水普遍走一遍,查露頭,看巖性。第二步,填圖。對踏勘以后認為有成礦可能性的重點地區(qū)填地質圖。第三步,上工程。通過填圖后對重點地區(qū)上地質工程,在盤江廣塘村開了數(shù)百立方米的槽探工程;在石古元村開了90米硐探工程;在廣塘村上了約10平方公里的物理探礦工程。第四步,上鉆機。這是探礦最有效的手段。1971年,238勘探隊在盤江公社廣塘村上了1臺鉆機,鉆孔密度為50米間距,深度為300~500米。
從1970年到1972年兩年多的時間里,湖南有色238勘探隊在嘉禾縣境內做了大量的找礦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用上了當時所有的找礦手段。
然而,最后的結論卻讓人大失所望:“嘉禾縣境內沒有具備開采價值的鉛鋅礦藏?!?/p>
勘探隊無奈地撤回桂陽?!凹魏炭h鉛鋅礦籌備組”至此也壽終正寢。
不過這段經歷對筆者來說倒是有不少收獲,在踏勘階段,我始終陪同普查組的同志跋山涉水,不僅一路上為他們聯(lián)系食宿,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而且向他們請教有關地質方面的知識,幾個月下來,我獲益不少,特別是我有幸走遍了嘉禾縣的山山水水。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嘉禾縣,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像我這樣踏遍嘉禾的全部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