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新
【摘 要】目的:觀察使用清胃止痛微丸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消化性胃潰瘍患者的療效及其安全性。方法:92例我院于2017年5 碌?018年5月間收治的消化性胃潰瘍患者收歸到本次實驗研究當中,在按照隨機分層法做分組處理之后,對比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對癥治療,實驗組患者另予以清胃止痛微丸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差異做統(tǒng)計、比較。結果:實驗組獲得治療總有效率93.5%可見明顯的要比對照組78.3%高(P<0.05),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0%明顯要比對比組的34.8%低(P<0.05)。結論:對消化性胃潰瘍的治療,采用清胃止痛微丸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方案,相較于常規(guī)西藥治療,療效更確切且安全性更高。
【關鍵詞】清胃止痛微丸;中醫(yī);辯證分型;消化性胃潰瘍;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851.6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094-01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發(fā)生率較高的消化系統(tǒng)病癥,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節(jié)律性、周期性腹痛,伴有反酸、噯氣等癥狀,隸屬于中醫(yī)學里的腹痛、胃脘痛范疇?;谂R床中醫(yī)學應用的廣泛深入,諸多臨床報道已經證實,對消化性胃潰瘍患者采用中醫(yī)方法治療效果非常理想[1]。下面展開論述。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92例我院于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間收治的消化性胃潰瘍患者收歸到本次實驗研究當中,中醫(yī)辨證分型:肝氣犯胃型28例、胃陰虧損型18例、脾胃虛寒型32例、淤血停胃型14例。在按照隨機分層法做分組處理之后,對比組46例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從23歲--75歲,平均年齡48.9±3.7歲,病程從10天--3年,平均病程1.3±0.4年;實驗組46例患者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從24歲--78歲,平均年齡49.8±3.8歲,病程從15天--4年,平均病程1.5±0.5年。兩組數(shù)據(jù)資料對比有高度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比組 采用常規(guī)西藥對癥治療,用藥方案: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口服,每天2次、每次20mg;阿莫西林膠囊口服,每天2次,每次1g;甲硝唑片口服,每天3次、每次0.4g。
1.2.2 實驗組 除上述外,實驗組患者采用清胃止痛微丸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方案:清胃止痛微丸(方藥組成:黃連、白芍、白及、地榆、雞內金)口服,每天3次、每次3.2g,于飯前用溫開水送服;辯證分型:①肝氣犯胃:加香附10g、木香10g、柴胡10g、蘇梗12g、炒白芍30g、甘草3g;②胃陰虧損:加生甘草3g、竹茹10g、石斛12g、麥冬15g、瓜 ?5g、蒲公英25g、北沙參25g、生白芍30g;③脾胃虛寒:炙甘草3g、炮姜5g、香附10g、茯苓12g、山藥15g、炒白術15g、黨參25g、紅棗7枚;④淤血停胃:炒甘草3g、青皮5g、枳殼6g、炒蒲黃10g、五靈脂10g、延胡索20g、丹參20g、炒白芍30g。以上藥方水煎服,去渣取汁300ml,每天1劑,分早、晚兩次分服。
1.3 療效評價與指標觀察 進行為期4周的治療后,統(tǒng)計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2]:①治愈:癥狀與體征表現(xiàn)皆消失不見,胃鏡下可見潰瘍已徹底消失;②顯效:癥狀、體征表現(xiàn)有顯著的改善,胃鏡下可見潰瘍大多消失不見;③有效:癥狀、體征表現(xiàn)皆為稍見改善的狀態(tài),胃鏡檢查結果提示,病灶較之于治療前縮小超過50%;④無效:癥狀與體征表現(xiàn)皆為見有好轉趨勢,胃鏡檢查結果提示病灶與治療前相比縮小未超過50%。另統(tǒng)計兩組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應用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軟件版本為SPSS22.0,對數(shù)據(jù)中二者間的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x2)檢驗,以百分率(%)表示,結果P若<0.05,則提示差異值統(tǒng)計意義顯著。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獲得治療效果上的差異 如表1:實驗組獲得治療總有效率93.5%可見明顯的要比對照組78.3%高(P<0.05),差異值統(tǒng)計意義極大。
2.2 比較兩組治療不良反應發(fā)生上的差異 如表2:實驗組藥物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0%可見明顯要比對比組的34.8%低(P<0.05),差異值統(tǒng)計意義極大。
3 討論
中醫(yī)學將消化性胃潰瘍歸屬到“胃脘痛”、“腹痛”等范疇當中,認為病變主要在胃,和肝、脾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聯(lián)。該病的發(fā)生機理認定為是:因為脾胃虛弱、飲食不節(jié)、氣血虧虛等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脾胃損傷。根據(jù)中醫(yī)分型,可主要將消化性胃潰瘍分成肝氣犯胃、胃陰虧損、脾胃虛寒、淤血停胃這幾種。而相應的也有各自針對性用藥方案。本次實驗當中以清胃止痛微丸作為主要治療用藥,該藥可起到有效的柔肝止痛、清胃降火之功效,藥方中的黃連、白芍、白及等藥物組成,可更好的起到強化粘膜屏障作用、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四周炎癥吸收之功用,繼而促進胃潰瘍的快速康復[4]。這一結果于本文實驗也得到了驗證:實驗組獲得治療總有效率93.5%可見明顯的要比對照組78.3%高(P<0.05),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0%明顯要比對比組的34.8%低(P<0.05)。
可見,對消化性胃潰瘍的治療,采用清胃止痛微丸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方案,相較于常規(guī)西藥治療,療效更確切且安全性更高。
參考文獻
[1] 李勇,張艷.消化性胃潰瘍的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33(1):121-122.
[2] 周秀遠.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消化性胃潰瘍的效果分析[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42(20):96-97.
[3] 包媛媛.中醫(yī)辨證分型在消化性胃潰瘍治療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5,31(3):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