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清代一件白釉瓷器

2018-11-06 10:15:10潘汀蘭
山東青年 2018年8期

潘汀蘭

摘要:燭插作為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器具,除了有其生活價值的存在,它同樣也具備著藝術(shù)價值,本文通過以德化白瓷燭插為例,并且對其造型、材質(zhì)、形態(tài)的分析,闡述其實用價值,以及其藝術(shù)價值。

關(guān)鍵詞:德化白瓷;燭插;獅紋

燭插,又叫燭臺,插置蠟燭的照明用具,古人燃燭都有燭臺,用以扦插蠟燭和承接滴淌的蠟油。精巧型的放于桌上或手持行走,大件的則置于地上。三國時期有青瓷臥羊形燭臺,西晉流行臥獅形燭臺。南朝時燭臺樣式較為豐富,有獅形、單管、雙管、四管、荷花形等。隋唐時期的燭臺底座常刻有精美的花紋。明清燭臺造型豐富,藝術(shù)價值頗高。

除了最簡易的帶有尖針的承盤,古代的能工巧匠們將這種實用性強的生活器具鑄造成各種工藝造型,并賦予了濃郁的藝術(shù)氣息。在經(jīng)濟繁榮的唐宋時期,人們更講究生活的品位,即使是日常用器也要做得異常精致,于是燭臺就不再是單一的生活用具,還兼有了更多的藝術(shù)觀賞性。宋人陶谷在《清異錄》說道:“案上捧燭鐵人,高尺五,云是楊氏時馬廄中物。一日黃昏,急須燭,喚小黃門,掇過我金奴來。”從文中的“金奴”可以看出雖是簡單的鐵鑄燭臺,卻賜予美名,可見這一時期,燭臺已經(jīng)具備了審美的價值了。

如圖一所展示的器形為清代燭插,名為“白釉獅子燭插”,其尺寸為12.1cm×14.8cm×35.8cm。通體施釉白,釉色白中泛青且均勻,其造型為一只獅子前肢直立、后肢蹲坐在四方臺柱上,怒目圓睜,昂首齜牙,頸部掛有三顆小鈴鐺,背部鬃毛卷曲,左腳踩著一顆繡球,嘴里還叼著系在繡球上的繩子,形態(tài)俏皮有趣,做工精美,與往常右腳踩球代表權(quán)力的獅子不同。在獅子左后腿處,有一小圓柱形管插,19世紀法國二世還將其改為了燈座,添加上了銅質(zhì)四方底座和燈柱。

一、“獅紋”的發(fā)展及價值

六朝前期,青瓷上流行獅紋裝飾,多在堆塑罐、唾盂等器物的肩腹部塑貼獅紋或胡人騎獅紋,還盛行以獅為造型的獅形燭臺。之后獅紋也常出現(xiàn)于各類裝飾,到了五代,還開創(chuàng)了獅戲紋飾的先河。宋代以后,則流行獅子與繡球相配合的紋飾。以及到后來的元、明、清幾代青花瓷、五彩瓷和琉璃器上,獅紋都是常用的紋飾。

因為獅子在古代被視為“百獸之王”,又因被佛教收為坐騎,自然其形象在中國的圖案紋樣中,常被作為吉祥圖案廣泛采用,以象征威嚴,權(quán)力與吉祥。此器物以“獅子”為主體,而獅子剛好也是陶瓷裝飾的傳統(tǒng)紋樣之一。獅子造型和燭插相結(jié)合,也使燭插在具備實際功能時,也兼具了獅子祥瑞辟邪的象征意義。燭插主要是放置蠟燭,而用來照明和祭祀的用具。作為日常照明器,蹲獅形燭插的實用性表現(xiàn)在底座都為平面或四角支撐,保證了燭臺的穩(wěn)定性。獅子為半蹲式,比較高,有利于擴大燈光所照的范圍。而作為祭祀用具,和香爐等起用于供奉祖先的祭祀,具有象征意義。獅子在佛教中備受推崇,蹲獅形燭插運用于日常祭祖供奉,符合祭祀的莊嚴神圣感。

二、燭臺(燭插)的發(fā)展

1、材質(zhì)的發(fā)展

陶瓷燈具是我國古代使用時間最長、普及范圍最廣的燈具。三國、兩晉以后,陶燈雖然用量大大降低,但因為瓷器原料易取、來源廣,并且造價低廉,燒制的工藝簡便,價格便宜,在民間老百姓那里還是很受歡迎的,再加上冥器也有較大的需求量,所以陶燈依然出現(xiàn)在南北朝的各個時期里,沒有消失。從魏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陶與瓷是燒紙燭臺的主要材料,但每個時期又存在差異,并且各具特色。

魏晉南北朝時期:瓷制的燭臺多為常見,尤其當時青瓷燭臺更是這一時期的流行。

隋唐時期:陶瓷依然為這個時期燭臺的主要材質(zhì)。其中白瓷到隋代才開始用于燭臺的燒制,其釉面光潤,胎質(zhì)較白。而唐代則是我國陶瓷業(yè)的興旺期,其特點為“南青北白”,除了常規(guī)的青白瓷,還有少量的黑瓷出現(xiàn)。

宋元時期:此時期的燭臺材質(zhì)依然以陶瓷為主,但因這時期我國的制瓷工藝發(fā)展迅速,出現(xiàn)了五大名窯,其他材質(zhì)的燭臺也就少見得多了,例如石料、青銅材質(zhì)等。此時,相對成熟的青花質(zhì)燭臺出現(xiàn)于元代,從而也徹底改變了瓷器畫面以單色為主的局面。

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燈具達到歷史上的一個新高峰,從而其材質(zhì)也豐富的多,有陶瓷、金屬、玻璃、木制的燭臺等。雖然材質(zhì)種類豐富了,但陶瓷的燭臺依然是主流,相比前朝,此時期的青花瓷燭臺的需求也變的更大了。明代之后,銅制燭臺(黃銅、紅銅或白銅)更受世人青睞,因為其硬度低于鋼鐵,但又比鋼鐵有更強的韌性和耐腐蝕性,其類似金色的光澤。

2、造型形態(tài)的發(fā)展

燭臺在承托安插蠟燭的方式上,有三種基本樣式:一是中空筒管式;二是孔穴式;三是立釬式。前兩種樣式多見于晉唐宋時期,后一種樣式在明清時期出現(xiàn)的較多。

(1)中空筒管式燭臺外觀形態(tài)變化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分為單管式燭臺和多管式燭臺兩種,以盤式和動物形為主要形式;隋唐時期單管式燭臺又進一步演為單盤單管式燭臺和雙盤單管式燭臺,出現(xiàn)花瓶式,而多管式燭臺燭管的排列方式從并列式演化為中心環(huán)繞式;宋元時期單管式燭臺的燭插由管狀素面形式演化為較常用的蓮花形,而多管式燭臺的燭插與主體物合二為一;明清時期單管式燭臺演化為壽字形墩式燭臺和盤式燭臺兩種形式,而多管式燭臺很少。

(2)孔穴式燭臺外觀形態(tài)變化

從魏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一直沿用動物神獸造型,其姿態(tài)演變趨勢從原先的蜷伏狀或伏臥狀到最后的動態(tài)站立姿勢,面部表情也由兇猛、陰沉轉(zhuǎn)為喜慶、慈祥。宋元時期同時還出現(xiàn)了盤式燭臺,到明清時期燭臺樣式更為豐富,除了動物形燭臺外,還有墩式燭臺、人物形燭臺和器皿形燭臺等。

(3)立釬式燭臺外觀形態(tài)變化

在明清以前的朝代并無立釬式燭臺,它僅與漢代支釘式油燈有一定的淵源,是明清時期最具特色的燭臺形制。其基本上都由底座、立柱和帶較長燭扦的燭盤組成。

三、結(jié)語

明清兩代的官窯和民窯,都燒制了大量的瓷質(zhì)燭臺,造型極為豐富:圓形、方形、獸形、人物形,可謂多姿多彩,配上各種花紋邊飾,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水準。一些精品,即使在當前的藏品市場上也能賣出驚人的高價。但相較而言,大多數(shù)燭臺仍然屬于低端藏品,其中亦不乏造型優(yōu)美、能反映一時社會文化風貌的藝術(shù)品。我們從文化藝術(shù)的角度去品味、去發(fā)掘其中的內(nèi)涵,很有可能會獲得意外的收獲。

[參考文獻]

[1]卿烈軍.中國民間陶瓷土燈精品鑒賞[M].北京: 京華出版社,2008: 27.

[2]徐巍.中國古代陶瓷燈具研究[J].文物世界,2004,(1):41.

[3]邵丹.中國古代燭臺的材質(zhì)演變研究[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年3月第27卷第2期.

[4]邵丹,宋魁彥.中國古代燭臺的材質(zhì)演變研究[J].發(fā)展:2011年05期

[5]殷小林.古燈史話與收藏[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渭源县| 北川| 宁德市| 汉川市| 讷河市| 嘉定区| 宣化县| 长寿区| 崇礼县| 乐安县| 澳门| 嵩明县| 松潘县| 廊坊市| 徐汇区| 周口市| 北流市| 禄丰县| 凭祥市| 灵山县| 乳山市| 遂昌县| 宝应县| 永清县| 斗六市| 屯门区| 黄石市| 明星| 远安县| 夏河县| 壤塘县| 石柱| 邳州市| 那坡县| 鹤岗市| 武宁县| 长沙市| 旺苍县| 炎陵县| 建瓯市| 河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