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巖松,王曉麗,薛海鷹
(陸軍裝甲兵學院,北京 100072)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以下簡稱“數電”)是高等工科院校電氣類、自控類和電子類專業(yè)在電子技術方面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具有自身的體系和很強的實踐性。
“數電”的前繼課程為模擬電子電路,后續(xù)課程是微型計算機原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何學好這門課程?經驗來談,學生在經過《電路》和《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兩門課程的學習后,往往將“數電”的學習理解為物理電路的學習,其思維方式也還局限在連續(xù)、模擬概念上,沒有形成離散的、數字化的概念,缺乏對知識的思考和總結。而這種思維模式的轉變,也正是取決于教師的課堂引導[1]。因此,要教好和學好“數電”這門課,思維方式轉變必然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具體來說,將思維方式的轉變歸納為以下幾點,即:“模擬”到“數字”的思維轉變;“數學”到“邏輯”的思維轉變;“分立”到“集成”的思維轉變;“理論”到“實踐”的思維轉變。
由于一般院校的課時安排都是先開《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幾周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再開課,學生容易搞不清楚這兩門課差別究竟在何處。因此,在“緒論”部分,應該重點介紹“模擬”和“數字”的區(qū)別,使同學們有一個從“模擬”到“數字”的思維轉變。
運用直觀的方法,使學生將兩種截然相反的概念聯(lián)系在一起,要想建立數字概念,必須通過已經掌握的“連續(xù)”概念來建立[2]。(表 1)
模擬電路的重點是物理電路,而數字電路更多地強調邏輯分析的應用。因此,課程學習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是基本單元電路的學習;其二是數學邏輯思維的建立。其中,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邏輯思維,不僅對解決學生數學電路難學、難理解問題產生作用,對后續(xù)專業(yè)課的進一步學習也意義重大。因此,在分清“模擬”與“數字”兩種信號及電路的區(qū)別基礎上,討論關于從“數學”到“邏輯”的思維轉變。
表1 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的區(qū)別
數字電子分為數字邏輯技術和數字電路技術。前者是用數學方法研究和處理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后者是研究數字邏輯的電路實現方法。“邏輯代數”只是分析數字電路的一個工具,“0”和“1”僅代表因果關系,而并非具有大小含義[3]??梢越柚唧w的實例來適應從數學思維到邏輯思維方式的轉變。
用生活中的常見實例來解釋“邏輯”的概念。
圖1所示為一路燈,三地各有獨立控制開關,用A、B、C來表示。任意閉合一個開關,燈亮;任意閉合兩個開關,燈滅;三個開關同時閉合,燈亮。
圖1 三地控制路燈
因為燈只有兩種狀態(tài)(“亮”和“滅”);三個開關也各有兩種狀態(tài)(“打開”和“閉合”),建立邏輯關系時,就可以用“1”和“0”來表示截然相反的兩種狀態(tài)。當把一個工程問題描述為數字邏輯系統(tǒng)時,就意味著不再關心數量的大小及相互影響,只關心各個事件間的邏輯關系。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對比,加深了對“邏輯”一詞的理解,抓住了數字邏輯電路課程的特點,與數值大小無關。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重大進展,數字邏輯器件已在短時間內從分立元件發(fā)展到中、小規(guī)模的集成電路,直到目前常用的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的可編程邏輯器件(PLD)。
在前續(xù)的“電路”及“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兩門課程中對電子分立元件(如: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等)的內在特性做了詳細介紹。在“數電”的學習中,應引導學生實現從“分立”到“集成”的思維轉變,將學習重點放到中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上,用時引入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VLSI(包括PALGALFPGACPLD等)和簡單VHDL語言的內容以體現“新”。
圖2 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組成
“數電”這門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純粹的理論會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而單純的應用缺少扎實的理論基礎,也不可取。因此,在確保理論完整性的前提下,要把實踐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工程技術能力的主要方式。學生可以通過課堂仿真實驗來驗證所學的知識點,盡可能多地了解數字電子技術領域的新概念、新技術和新方法。改變傳統(tǒng)的僅獲取課本的理論知識就達到學習目的這一想法,盡可能多地接受與“數電”相關的工程實踐訓練,有助于學生建立工程思維觀念,從工程實際的角度去思考和處理問題,用近似的和等效的觀點去分析事物,開啟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式。
在“數電”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實現思維方式轉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數字邏輯電路課程的基本思想,從而為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實現思維方式的轉變,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數字—邏輯—集成—實踐”思維模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