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怡
摘 要 在潮汕地區(qū),“出花園”習俗延續(xù)至今。當前,潮汕地區(qū)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加快,研究潮汕地區(qū)的“出花園”習俗,有助于我們了解潮汕地區(qū)“出花園”習俗的特點,分析潮汕地區(qū)的“出花園”習俗在當今社會發(fā)展的演變,保護潮汕地區(qū)的成人禮習俗及傳承傳統(tǒng)潮汕文化特色。
關(guān)鍵詞 潮汕地區(qū) 出花園 傳統(tǒng)習俗
中圖分類號:C9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8.079
Abstract In Chaoshan area, "Out of the garden" custom continues to this day. At present, economy develops fast; life rhythm is accelerated in Chaoshan area. Study the "Out of the garden" custom in Chaoshan area. It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t garden" custom in chaoshan area. And it helps us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out garden" custom in Chaoshan area, protects the rights and customs of adults in Chaoshan area and to inherit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aoshan.
Keywords Chaoshan area; out of the garden;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傳統(tǒng)習俗在中國習俗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在成人禮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出花園”習俗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祭拜、儀式、情感寄托等方面展現(xiàn)出潮汕地區(qū)豐富的成人禮文化?!俺龌▓@”習俗主要分布在我國廣東粵東潮汕地區(qū),它不是大型集體活動,而是以民間自發(fā)行為為主導,主要以個體家庭形式為主,以“祈?!睘槌霭l(fā)點,傳承至今?!俺龌▓@”習俗值得我們重新探討其傳承和發(fā)展的價值。
與潮汕其他的傳統(tǒng)習俗相比,潮汕地區(qū)“出花園”習俗的意義是其他習俗所不能及的?!俺龌▓@”的主體是15歲的潮汕少男少女,潮汕地區(qū)少男少女的積極參與,反映出其獨具一格的地域代表性,其特色以及發(fā)展變化都值得我們關(guān)注。本文以潮汕地區(qū)“出花園”的習俗為例,試圖探討在潮汕地區(qū)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應(yīng)如何對傳統(tǒng)習俗進行保護。
1 “出花園”習俗的由來
潮汕民系是“古閩越后裔融合于漢族的一支”, ①以潮汕方言作為地方官話,隸屬閩南語系。古時候,潮汕人從中原地區(qū)遷移至潮汕地區(qū),并逐漸形成獨特的潮汕民俗,其中“出花園”是潮汕地區(qū)獨特的成人禮。“出花園”習俗近似于古代成人禮,清朝以后成為粵東地區(qū)特有的成人禮俗。“出花園”規(guī)定,年至15虛歲的男孩女孩必須出花園。
關(guān)于潮汕人“出花園”習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古時候富人家建有供孩子娛樂的花園;另一種說法是:潮汕少年兒童15歲以前都是在公婆神保護的花園里長大的,舉行“出花園”儀式后,才是離開花園,走出家門的時候。由此可見,潮汕出花園禮俗,本是富裕家庭才舉辦的禮俗,同時,潮汕出花園的習俗的主要對象是15歲的少男少女,其成年禮規(guī)定了具體年齡,提供了具體的供奉對象。事實上,潮汕“出花園”習俗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
與“出花園”習俗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是“走仔會”,“走仔會”習俗乃是潮汕“出花園”習俗的前身?!白咦袝眲e稱“女兒節(jié)”,出嫁的女兒們要回娘家。等兒女“出花園”后,潮汕婦女們不再參加“女兒節(jié)”。潮汕地區(qū)因地理位置,較為封閉,是熟人社會。女性往往有著“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思想,擔負著處理家庭日常事務(wù),以相夫教子為自身責任。因此已婚婦女們相聚之處多在各家后花園,肩負著看管好身邊小孩的責任,要求孩童在大人的視線范圍內(nèi)活動?!白咦袝绷曀字良抑行『?5歲后,不再繼續(xù),因為兒女十五歲拜別公婆神后,便預示成年。因此,潮汕地區(qū)“出花園”習俗是由“走仔會”習俗演變而來的。
2 “出花園”習俗的主要內(nèi)容
“出花園”習俗講究,步驟清晰明確。這個禮俗要選吉日;要有竹葉枝和榕樹枝、在水里放一些花瓣(孩子用來洗臉),家人要分發(fā)祭品給親戚朋友,讓他們知道孩子已經(jīng)成年。
2.1 “出花園”的步驟特征
(1)“出花園”前:準備“出花園”的少男少女的家人先要問卜,時間在農(nóng)歷三月至六月之間;之后準備好所需祭品。
(2)“出花園”時:拜公婆神;后洗12花色水。到了下午要吃東西(祭品)、咬雞頭;送禮;晚上辭公婆神爐,家中再擺宴席。
在潮州、汕頭和揭陽等地,“出花園”的孩子都會穿新衣、新鞋、拜老爺(拜神明)、拜公婆神;早起、洗澡;在汕頭和揭陽則要宴請客人、坐大位。在這一天,少男少女要吃有意義的東西,如豬肝,魚肉等,吃豬肝意味著升官發(fā)財,吃魚肉預示著以后年年有余;同時,在禮俗上,不出門、不罵人、不被罵,預示著能健康長大。首先,要準備一只鵝、一只雞,有條件則加一頭豬,用于祭神;第二,準備新衣紅屐,采新鮮花心、仙草、紅花、狀元竹、龍眼干、酒餅。母親要為孩子洗澡,有些地方還要采五樣種子、放八枚銅錢,買新的紅肚兜等等。
2.2 “出花園”時間及對象
在潮汕地區(qū),15歲的少男少女都要“出花園”,但問卜后,算命先生指明不用出花園的孩子和信教徒則無須舉行“出花園”儀式。不用“出花園”的孩子,一是被算命先生認為成熟懂事,已經(jīng)成人,二是需等到婚后再“出花園”,三是已經(jīng)成家,屬于成人范疇。
在潮汕地區(qū),何時舉行“出花園”儀式是有講究的。大部分潮汕人會先問卜,求得“出花園”的吉日。15歲以內(nèi)小孩在花園里成長,直至滿15歲,舉行出花園儀式,表示成年。由此可見,“拜公婆”習俗和“出花園”習俗是緊密相連的。因為“出花園表示孩子健康長大。公婆神的職責就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
潮汕“出花園”習俗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又糅合了現(xiàn)代的方式。我們可以在潮汕十五歲男孩女孩的成人禮上,看到民間特殊又自然的祭拜習俗。
3 潮汕地區(qū)“出花園”習俗的發(fā)展變化
潮汕地區(qū)“出花園”禮俗保留了選吉日、洗花水、拜“公婆”等步驟。但舊時潮汕人多會宴請親戚朋友和送禮物,現(xiàn)在除了汕頭、揭陽一部分人家會保留這一環(huán)節(jié)外,其他地區(qū)不再留存,“出花園”習俗的步驟俱已簡化。潮汕老者知道拜祭“公婆神”是為保護孩子健康成長,中年者多不知道“出花園”、公婆神的來源,大部分家庭都是由婦女操辦“出花園”的一切事宜。
改革開放后,潮汕地區(qū)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但許多傳統(tǒng)潮汕習俗日漸沒落,“出花園”禮俗則出現(xiàn)一些新的變化:
3.1 禮品現(xiàn)代化
與傳統(tǒng)相比較,現(xiàn)在親戚送給“出花園”的少男少女的禮物不再是雞蛋、家禽和粿品,而是送手機、手表或者電腦;“出花園”當天,孩子不穿紅木屐而穿運動鞋。
3.2 過程簡單化
原本“出花園”的過程繁瑣,現(xiàn)在步驟被簡化。家中的母親不再自己做祭品,到店鋪買好命粿(石榴粿、三角粿、紅桃粿)和三牲,簡單地備了五樣齋菜和12碗甜圓,其他的禮品都可省略。
由此可見,潮汕“出花園”習俗發(fā)展成一種新的方式:內(nèi)容簡單化,但意義不變?!俺龌▓@”習俗是潮汕人的成年禮,與中原地區(qū)成人禮有著密切關(guān)系,是其成年禮轉(zhuǎn)化的產(chǎn)物。“出花園”既具備成人禮的祝福含義,又包含了潮汕地區(qū)的地域文化特質(zhì)。
“一種文化在面對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時,或出于提高對自然資源利用效益的需要,通過實際運行方式淘汰改造或新增某些文化要素,經(jīng)重構(gòu)整合,形成一種更具生存能力和穩(wěn)定延續(xù)能力的新型文化”,②“出花園”禮俗在“走仔會”基礎(chǔ)上,具備古禮特質(zhì),順應(yīng)潮汕地域的要求變化,形成潮汕人的獨特成人禮,可見“出花園”習俗的獨特性,潮汕“出花園”的興盛和流傳至今更說明這一習俗的復雜化特點。潮汕人的性格是兼具精明與厚道、求新求變與堅守傳統(tǒng)、外出拼搏與安守家中的雙重性特點的?!俺龌▓@”習俗受潮汕人雙重性的性格特征影響,“融合在生活方式、思維觀念及日常言行之中”。 ③在生活要求下,“出花園”禮俗發(fā)生新的變化,又保留了原有的基本步驟與寄寓意義,因此才能流傳至今,寄予了潮汕人對后代的深厚愛護與期望。
4 “出花園”習俗的獨特價值
與潮汕地區(qū)的滿月禮、婚禮和葬禮相比,“出花園”習俗不止是潮汕人人生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禮,更是交織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特征的獨特成人禮。潮汕地區(qū)的其他禮俗俱已簡化或西化,不再具有傳統(tǒng)習俗的特征。但“出花園”習俗仍保留原有的步驟與寄寓意義,且隨著時代改變而簡化。在潮汕眾多習俗中,只有“出花園”習俗的對象是15歲少男少女,寄予了潮汕人對后代成熟、健康與責任的真誠祝愿。
4.1 寄寓長輩期望
少男少女“出花園”后即被認為長大成人,預示著身份轉(zhuǎn)變?yōu)槌扇??!俺龌▓@”當天,少男少女不能罵人、不能被罵和不得外出,實際上包含長輩對晚輩的期望和祝福,希望少男少女要有容人之量和處事成熟穩(wěn)重。
4.2 符合潮汕地域特征
潮汕地區(qū)古時候人多地少,多天氣災(zāi)害。潮汕人多外出謀生或出海求存,小輩則在家中,等長大后再外出謀生,因此潮汕婦女信奉“出花園”習俗,拜祭“公婆神”能保佑孩童長大平安、順順利利。孩子代表新的希望,是生命繁衍傳承的象征?!俺龌▓@”習俗中少男少女需祭拜的“公婆神”是潮汕拜神體系中獨一無二的專職庇護孩童的神明,可見潮汕地區(qū)“出花園”習俗對孩子的祈福,實際上是由潮汕地區(qū)地域特點造成的。
4.3 彰顯潮汕女性的特性
盡管“出花園”習俗的重心是15歲的少男少女,但是潮汕婦女在“出花園”習俗中擔負重要責任,負責“出花園”習俗的一切準備事宜。第一,與“出花園”習俗密切相關(guān)的“走仔會”的主體是潮汕地區(qū)的已婚女性。小孩的看護重任交在母親手上,體現(xiàn)潮汕女性敢于承擔的勇氣。第二,“出花園”當天,少男少女拜“公婆神”,為少男少女準備“出花園”的祭品及督促少男少女遵守習俗,是潮汕婦女無法忽略的。在潮汕地區(qū),養(yǎng)育和教導孩童,主要還是依靠母親。能否培育出優(yōu)秀的下一代,基本上要看母親是否承擔起了教育的重任。直至現(xiàn)在,潮汕孩子的教育主要還是潮汕女性負責。第三,“出花園”習俗的前身“走仔會”習俗主題主要是女性探望母親、不忘母恩,表現(xiàn)了對母親的感恩。
5 結(jié)語
如一位學者所說:“當一種習慣、技藝或觀點充分地傳播開來的時候,一些不利的因素正在增長,它可能長期地影響到這些習俗或者技藝如涓涓細流,延綿不絕”, ④同時也指出,“這就是文化的穩(wěn)定性,然而極為有趣的是,人類歷史上的變化和革新將會留下如此之多的長流不斷的涓涓細流?!雹莩鄙堑貐^(qū)“出花園”習俗隨著時代發(fā)展,社會變化而變化,這使得這種習俗充滿活力。本論題對潮汕“出花園”習俗的由來、特征、發(fā)展變化和獨特價值進行研究,“出花園”禮俗,符合民俗變遷、發(fā)展規(guī)律。“出花園”習俗,是具備旺盛生命力的習俗。傳承和發(fā)展“出花園”習俗,要對它保持揚棄的態(tài)度。既要看到“出花園”習俗落后的一面,也要看到其進步的一面?!俺龌▓@”習俗要求少男少女們當天不能外出,以免被邪穢(帶有一定迷信成分)沖撞到,不能平安長大,要求他們在當天洗放有花瓣的清水,以洗去污穢等。這些忌諱缺乏科學依據(jù),值得商榷是否需要保留。但“出花園”習俗簡化步驟,替換相應(yīng)祭品,可見潮汕人觀念發(fā)生轉(zhuǎn)變。如今,多數(shù)潮汕人只是把“出花園”習俗當成一個儀式,以表達對孩童長大的祝福,而不再認為孩童必須經(jīng)歷“出花園”習俗才能平安長大。
注釋
① 葉春生,林倫倫.潮汕民俗大典[Z].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003.
② 羅康隆.文化適應(yīng)與文化制衡[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6.
③ 陳澤泓.潮汕文化概說[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378.
④⑤ E·泰勒.原始文化[M].劉魁立編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