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明
(濮陽市婦幼保健院,河南 濮陽 457000)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患兒主要的特點是智力底下、運動功能障礙、語言障礙以及姿勢異常。我國腦癱患兒的發(fā)病率約為1.8‰~4‰,略高于發(fā)達國家1‰~2‰[1]。我科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科接受治療的86例腦癱伴智力低下患兒坐位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被確診為腦性癱瘓,蓋什爾法量表測量智商,評分<70分。對照組43例,男17例、女26例;年齡1~6歲,平均(3.15±0.27)歲;7例偏癱、36例四肢癱瘓。觀察組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齡1~6歲,平均(3.23±0.26)歲;9例偏癱、34例四肢癱瘓。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復合維生素B片(華中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42021412),劑量:2片/次;3次/d;吡拉西坦片(華中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42020389),劑量:0.8 g/次,3次/d;卡馬西平片(湖南漢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43020232),劑量:20 mg/(kg·d),上述藥物均口服用藥,連用2年。
觀察組:①西醫(yī)治療:靜脈滴注東莨菪堿(寧波大紅鷹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33020794)+山莨菪堿注射液(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33021707),前者劑量:0.02~0.03 mg/(kg·d);后者:0.5~1 mg/(kg·d)。東莨菪堿每隔1周增加0.01 mg/(kg·d)的劑量,最大劑量為0.08 mg/(kg·d)。山莨菪堿每隔3d增加1 mg/(kg·d)的劑量,最大不超過10 mg/(kg·d)。另加用胞二磷膽堿(長春大政藥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2026207),靜脈滴注,0.25 g/d,連續(xù)應用3個月,每個月的用藥時間為20d。
②中醫(yī)針灸:根據(jù)患兒的偏癱肢體選穴:合谷穴、外關穴、曲池穴、環(huán)跳穴等;存在語言障礙的患兒加風府透啞門以及三針等。主穴的頭皮針選擇智三針、腦三針、四神針和顳三針。
③中醫(yī)穴位注射:取曲池穴、陽陵泉穴、三里穴、腎俞穴、風池穴、內(nèi)關穴、合谷穴、啞門穴、大椎穴等,注射膠性鈣、維生素B1、維生素B12、麝香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等,講藥物混合后注射于各穴位中,1mL/次,1次/d,每隔一天注射一次,注射10次后停藥10d,連續(xù)治療3個月。
療效判定:①顯效:智商比治療前提高≥15分,能夠連貫的講簡單的語言;運動功能明顯提高,大動作恢復,可以抓取物體,對外界的反應較為靈活。②有效:智力提高10~14分;不能獨立行走,但大動作基本恢復,能夠抓取物品,可簡單表達3~3個字,運動能力有所改善,有良好的感受語言能力。③無效:智力提高不足10分,無法聽懂他人的語言,無法抓取物件,語言和運動能力沒有明顯改善,大動作稍微恢復,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本研究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 [n(%)]
本研究中,觀察組臨床療效為86.05%,顯著高于對照組16.2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腦性癱瘓伴智力低下患兒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是可行、有效的,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