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東,曹旭陽,關智媛,關永林
(1. 河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1;2. 河北北方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3. 蘭州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4. 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常見于老年人群,其中70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約為70%,且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1]。目前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PKP)與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是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常用的術式,但手術并不能緩解患者的骨質疏松問題,且術后可能存在殘留疼痛及鄰近椎體骨折[2-3]。補腎方為甘肅省中醫(yī)院名老中醫(yī)的經驗方,具有補腎壯骨、活血化瘀及行氣止痛的功效。故本研究探討了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PKP術后應用補腎方治療對患者疼痛、功能恢復及骨密度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甘肅省中醫(yī)院脊柱骨科收治的15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PKP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椎體骨折診斷依據(jù)《實用骨科學》[4],X射線檢查顯示椎體縱向高度丟失,MRI檢查顯示椎體T1WI壓縮區(qū)域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或等信號(新鮮椎體壓縮骨折);于足跟骨處行超聲骨密度測量,符合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 的診斷標準[5]。中醫(yī)辨證為肝腎虧虛型?;颊吣挲g 61~80歲,受傷距入院時間≤4 d,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療且符合手術指征和倫理學要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術后均伴有胸腰部疼痛。排除有手術禁忌證者;內分泌類代謝病和血液病等導致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者;有長期使用類固醇類藥物史者;合并脊髓神經根卡壓或椎體滑脫者。將15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75例,男27例,女48例;年齡61~80(68±3.8)歲;病程1~15(4±1.1)d;單椎體骨折40例:T9骨折2例,T10骨折3例,T11骨折9例,T12骨折10例,L1骨折8例,L2骨折4例,L3骨折2例,L4骨折2例;2個椎體骨折34例:T11、T12骨折8例,T11、L1骨折10例,T12、L1骨折9例,L1、L2骨折5例,L1、L3骨折2例;T11、T12、L1骨折1例。對照組75例,男33例,女42例;年齡61~80(69±3.6)歲;病程1~15(4±0.9)d;單椎體骨折42例:T9骨折2例,T10骨折2例,T11骨折10例,T12骨折12例,L1骨折9例,L2骨折3例,L3骨折2例,L4骨折2例;2個椎體骨折32例:T11、T12骨折7例,T11、L1骨折9例,T12、L1骨折10例,L1、L2骨折4例,L1、L3骨折2例;T11、T12、L1骨折1例。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2組均明確責任椎體后行PKP術。術后對照組給予頭孢硫脒2 g加入0.9%NaCl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靜脈滴注,2次/d,用1 d;口服維D鈣咀嚼片(安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00033) 2片/次,1次/d,2個月為1個療程;口服骨化三醇膠丸(青島正大海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491)0.25 mg/次,2次/d,2個月為1個療程;肌注鮭魚降鈣素注射液(上海太平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156)50 IU/次,1次/d,35 d為1個療程;同時要求患者佩戴護圍,適當進行康復鍛煉,及時復查。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補腎方水煎服,組方:熟地黃12 g、肉蓯蓉10 g、杜仲15 g、狗脊10 g、骨碎補10 g、淫羊藿10 g、桑寄生10 g、菟絲子10 g、土鱉蟲10 g、紅花10 g、白芍10 g,由甘肅省中醫(yī)院制劑室提供,每日1劑,早晚分服,2個月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6個月后采用VAS評分與Oswestry功能評分評估2組患者疼痛情況與胸腰椎功能,統(tǒng)計2組治療1個月及治療6個月后骨密度異常情況及綜合療效。
1.4綜合療效評定標準[5]痊愈:責任椎體大部分解剖位置恢復,骨折愈合,胸腰段無疼痛,功能基本恢復;有效:責任椎體解剖位置基本恢復,骨折基本愈合,胸腰段痛基本消失;無效:胸腰部疼痛,責任椎體解剖位置未恢復,骨折未愈合。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選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同時間點比較選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2組研究完成情況 最終治療組65例、對照組69例完成治療及隨訪。
2.22組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與6個月后VAS評分比較 2組治療1個月與6個月后VAS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均<0.05),且治療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2.32組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與6個月后Oswestry功能評分比較 2組治療1個月與6個月后Oswe-stry功能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均<0.05),且治療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1 2組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與6個月后VAS評分比較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
表2 2組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與6個月后Oswestry功能評分比較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
2.42組治療1個月與6個月后骨密度情況比較2組治療1個月與6個月后跟骨骨密度檢測骨量減少與骨質疏松例數(sh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1個月與6個月后骨密度情況比較 例
2.52組治療1個月與6個月后綜合療效比較治療組治療1個月與6個月后綜合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1個月與6個月后綜合療效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骨質疏松癥以單位骨量的低水平與骨脆性增高為顯著特征,且多見于老年人群。椎體壓縮骨折為骨質疏松癥的常見并發(fā)癥,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頑固性胸背與腰背部疼痛及翻身受限。針對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常規(guī)保守治療多以藥物止痛、絕對臥床及外固定支具等方式為主,但無法恢復椎體高度和維持生物力學穩(wěn)定,且隨之而來的是長期制動導致的心肺功能低下、骨量丟失及褥瘡等并發(fā)癥[6]。近年手術治療以PKP術最為常用,該手術具有創(chuàng)口小、安全簡便、操作時間短、椎體高度恢復明顯及疼痛緩解明顯等特點,但PKP術在重塑椎體的高度與減少滲漏的同時,很可能會增加導致椎體不穩(wěn)定的因素,即易出現(xiàn)再骨折的風險與部分患者術后仍殘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功能障礙,從而影響遠期療效[7-8]。同時老年人的骨質疏松癥并不會因手術治療而得到改善,甚至會因年齡的增長而加重,最終致使椎體高度再次丟失。因此,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術后抗骨質疏松治療非常重要。目前西醫(yī)抗骨質疏松治療主要以鈣劑、阿法骨化醇、激素替代及阿侖膦酸鈉等治療為主[9],但效果有待提高。近年來中醫(yī)藥用于防治骨質疏松癥、緩解疼痛及促骨愈合等方面的研究逐漸增多,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醫(yī)學對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無明確記載,因椎體骨折與骨質疏松癥關系密切,故多將其歸為“骨枯”“骨痿”范疇。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患者多為中老年人且機體退變嚴重,“本虛標實”為本病的主證,本虛即患者素體肝腎虧虛,標實即骨折后的氣滯血瘀[10]。故PKP術后應以滋腎溫陽、續(xù)筋接骨及活血止痛為主要治則。張偉宏等[11]研究報道,補腎活血接骨湯可改善骨質疏松骨折患者血液高凝狀態(tài),促進骨折愈合。本研究所用補腎方為本院經驗方,方中以熟地黃為君藥,有補肝腎、強筋骨及補精益髓之功,具有防治骨質疏松的功效[12]。紅花和土鱉蟲為臣藥,以續(xù)筋止痛、活血化瘀,其中紅花中的主要成分紅花黃色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功效[13],土鱉蟲體內胰酶酶解物具有較好的抗凝血功效[14]。肉蓯蓉、杜仲、菟絲子、狗脊、淫羊藿、桑寄生及骨碎補協(xié)助君藥達到養(yǎng)肝腎和強筋骨之功,這類中藥具有促進成骨細胞生長、抑制破骨細胞生成及調節(jié)激素水平等作用[15]。佐藥白芍養(yǎng)血柔肝、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補肝腎、強筋骨及化瘀止痛之功。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1個月與6個月后VAS評分和Oswestry功能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且綜合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補腎方配合基礎西醫(yī)治療對于緩解患者疼痛與促進功能恢復效果優(yōu)于基礎西醫(yī)治療;2組治療1個月與6個月后骨密度均沒有明顯變化,說明補腎方配合基礎西醫(yī)治療對骨密度的改善作用不明顯。
綜上所述,補腎方可有效緩解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PKP術后疼痛,促進功能恢復,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明確,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