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三國演義》中徐庶和龐統(tǒng)的比較研究

2018-10-29 01:49宋丹丹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8年7期
關(guān)鍵詞:三國演義

宋丹丹

摘 要:徐庶和龐統(tǒng)都曾為劉備麾下赫赫有名的謀士,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但是結(jié)果卻一息志一身亡,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空落了一身智謀,無限遺憾。龐統(tǒng)逝于落鳳坡,功名未就,令人唏噓。在《三國演義》中雖然對這兩個人的書寫篇幅較短,與諸葛孔明形象難以相平。但是這兩個人物形象有助于故事系統(tǒng)的完整性,缺一不可。徐庶和龐統(tǒng)他們作為《三國演義》中典型的悲劇人物,有其相同之處,都智謀超人,起著陪襯人的作用,也是古今謀士的普遍寫照。但這兩個形象也有很大的不同,性格氣量的差異直接導致他們同為自薦的不同待遇以及兩個人物悲劇的差異性,一個是意料之外的美德悲劇,一個是情理之中的預定悲劇。

關(guān)鍵詞:徐庶 龐統(tǒng) 陪襯人 悲劇差異

一、才智兼?zhèn)涞呐阋r人和古今謀士的普遍寫照

徐庶、龐統(tǒng)都是先后輔佐過劉玄德的有名賢士,才智兼?zhèn)洹P焓?,字元直,曾化名單福,潁川郡長社縣人。他運籌帷幄,破八門金鎖陣,火燒新野,計取樊城,立下汗馬功勞,使劉備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后識破龐統(tǒng)的“連環(huán)計”而不語,這充分體現(xiàn)了徐庶的智謀之高。而龐統(tǒng)更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龐統(tǒng)在《三國演義》中最早被提到的一次是司馬徽告訴劉備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盵1]212 魯肅稱其:“此人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謀略不減于管、樂,樞機可并于孫吳?!盵1]334由此可知,龐統(tǒng)的才智早已經(jīng)是享譽荊襄,盛傳江東。龐統(tǒng)確實不負所贊,“火攻”之策,“連環(huán)”之計,曹操八十萬戰(zhàn)隊潰不成軍,在劉備與劉璋關(guān)系惡化之時,獻上上中下三條計謀,后為劉皇叔取西川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

雖然徐庶和龐統(tǒng)都是才智兼?zhèn)洌凇度龂萘x》中對他們著墨甚少,是作為陪襯諸葛孔明的人物角色而出現(xiàn)。為了維持《三國演義》中人物形象的系統(tǒng)性,確定諸葛亮這個重要的人物,然后以他為基準向外輻射,與更多相關(guān)的人與事建立聯(lián)系,構(gòu)成網(wǎng)狀系統(tǒng),而徐庶和龐統(tǒng)就作為陪襯人活躍在這個人物系統(tǒng)當中,徐庶通過“十倍于我”引出諸葛亮、其驚天才智初現(xiàn),諸葛亮又推薦龐統(tǒng),通過與龐統(tǒng)的對比,更加襯托出諸葛亮的品行兼具,技高一籌,最終徐庶無奈出走至曹營,龐統(tǒng)身死落鳳坡,只有諸葛亮一生奉獻于蜀漢大業(yè),更加深化了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整體閱之,這樣的處理無疑十分得當,錦上添花,是成功陪襯人的典型。

同時,徐庶“忠孝難兩全”的價值選擇和龐統(tǒng)“外貌不佳、恃才自傲”的外貌性格具有古今謀士狀況與思考的普遍意義。徐庶,更名改姓,棄武從文,受明主賞識,然則忠孝難兩全,最后選擇了“孝”,薦諸葛,進曹營,一言不發(fā),才智難施,此般具有古今謀士道德價值觀的普遍的選擇癥結(jié);而龐統(tǒng)在長相上不占優(yōu)勢,與人見面時第一印象自然不佳,于是便影響了對其才智的判斷,這種無法左右的先天因素其實是文人仕途不順、壯志難酬、抑郁不得志中的較為普遍的一種因素,同時龐統(tǒng)都直接間接的與魏蜀吳三家主君打過交道,這是《三國演義》中唯一一個有如此遭遇的人,有力地詮釋了古代文人在仕途道路上的種種無奈心理和不確定因素。他有著謀士的驕傲自恃、不屑于逢迎,同時久懷建功立業(yè)之心,另辟蹊徑以求得到重用,這些都是古今謀士普遍的心理特征,但是卻被孫權(quán)、劉備棄之不用,雖然龐統(tǒng)感受到了曹操對自己的重視和欣賞,但是由于曹操不是正統(tǒng),被稱為“曹賊”,無奈龐統(tǒng)只能遠離曹營,最后經(jīng)歷萬般波折終于通過在耒陽縣的一鳴驚人得到劉備重用,卻可惜英年早逝,才華未施。因此,從龐統(tǒng)這個人物形象上我們完全可以看出古代文人仕途悲劇的全部因素。

二、性格氣量的差異直接導致同為自薦的不同待遇

徐庶和龐統(tǒng)都曾自薦于劉備,但結(jié)果卻是大相徑庭。徐庶自薦在《三國志》中并沒有的任何信息,僅有“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2]。一句話的概括,但是隨著劇情豐富性的需要以及底層知識分子積極進取的想象心理,使得徐庶的故事在《三國演義》中演變成為一心追求明主而懷才不遇,在水鏡先生指點下毛遂自薦——“行歌自薦于新野”,“被玄德待為上賓”,深受劉備尊敬,成為劉備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軍師。相比之下,龐統(tǒng)的自薦道路便顯得極為坎坷。龐統(tǒng),雅號“鳳雛”,是荊襄名族的后代,在上文中已提到過,龐統(tǒng)在自薦之前已經(jīng)是名聲在外,可謂是前途一片大好。然而,當他面對面先后自薦于孫權(quán)、劉備時,卻是“沒有任用”和“不得重用”的結(jié)果。

同樣都是向人主自我推薦,一個即為重用,一個不受重視,為何有如此差異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兩人的性格和氣量差異。《蜀書·諸葛亮傳》和《蜀書·董和傳》中記載的有關(guān)徐庶的故事是他先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之后,母親才被曹操脅迫,無奈進入曹營。并且還記載徐庶在推薦諸葛之后,還成為諸葛亮的下屬,諸葛亮對他也很是贊賞,稱徐庶忠君愛國,自己難以比得上。在此中徐庶的品格人性已是倍受稱贊。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更是個有智有謀、有品有形的名士,他長歌自薦于新野,謙遜有禮,言曰:“久聞使君納士招賢,欲來投托,未敢輒造;”[1]213后來他得知母親被抓,百善孝為先,萬般無奈只身一人前往曹營,但是他沒有簡單的一走了之,盡管從古至今,忠孝難兩全,他也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好“忠”,做好了善后工作,以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如現(xiàn)代職場中,在離職后處理交接好任務,不拖公司進度,來一個華麗高雅的轉(zhuǎn)身。除此外,他舉賢薦能,大公無私的氣度也令人稱贊。舉賢薦能雖在歷史上不是少數(shù),但是妒賢嫉能,急迫邀功也不是少數(shù),徐庶不僅薦賢,且夸賢抑己,直言孔明十倍于己,這般謙虛敬能的品行讓后人敬佩。

反觀龐統(tǒng),其性格氣量與徐庶大相徑庭。首先,龐統(tǒng)自恃才高,便有些許狂妄。在面見孫權(quán)時,孫權(quán)問其才能如何,當然,一個謀士來自薦,君主定然會問道他的智謀和優(yōu)勢,就像是現(xiàn)代的面試,我們都知道面試我們一定要謙遜有禮,而不能夸夸其談,狂妄自大,但是龐統(tǒng)卻顯得有些恃才放曠,說他的才學“與公瑾大不相同?!盵1]335他沒有從自身出發(fā)舉例自己的優(yōu)勢謀略,卻通過壓低別人來抬高自己自然讓人不悅,況且他壓低的那個人還是讓全東吳人佩服,孫權(quán)也是無限推崇的周瑜。所以,最后的結(jié)果自然也是不如人意,導致孫權(quán)對其“狂士,用之何益”的評價,即使魯肅一再對龐統(tǒng)的才智進行解釋,甚至說出他獻連環(huán)計的事跡,孫權(quán)也不屑,“誓不用之”。后來,龐統(tǒng)在面見劉備時,也是如此,“長揖不拜”,表現(xiàn)得高傲失禮,令劉備心中不高興,并且他沒有拿出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信,因此劉備只道:“荊楚稍定,苦無閑職”,讓他去做耒陽縣宰。試想若龐統(tǒng)面見劉備時,態(tài)度謙和,彬彬有禮,“以才學動之”,求賢若渴的劉備定然不會大材小用,他自己也就不會受那番波折。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單從龐統(tǒng)的“自薦”行為所反映出來的性格氣量差異都為他的結(jié)局埋下了伏筆。

三、悲劇差異:意料之外的美德悲劇與情理之中的預定悲劇

徐庶和龐統(tǒng)的人物形象及情節(jié)發(fā)展是《三國演義》中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墨不多,卻必不可少。徐庶被迫進曹營一言不發(fā),龐統(tǒng)身亡落鳳坡,他們是典型的悲劇人物,只是他們的悲劇有所不同。徐庶的悲劇帶有意料之外的道德色彩,而龐統(tǒng)的悲劇結(jié)局從他一出場便注定了,在小說中已經(jīng)埋下伏筆,具有既定性和預見性。

徐庶故事實為一波三折,它的形成是一個歷史文化故事積累的過程,它的身上體現(xiàn)著古時候人們對原始故事素材的各種想象與追憶。徐庶本為窮困之人,后因某人的點撥或某事的影響,最后一改往常狀態(tài),成為了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賢才,這種故事框架本身便覆蓋有大眾所感嘆的如“姜子牙、張良”等人的神秘色彩。徐庶為了報仇而殺人,后來被伙伴解救后,改了自己的名字,開始了逃難的日子,經(jīng)歷種種磨難,遍訪名士,結(jié)識了司馬徽、諸葛亮等人。之后輔助劉備,若此般,也算是學有所用,亂世遇明主了,應當是個完美大結(jié)局,然而筆鋒一轉(zhuǎn),其生母偏偏被曹操擒獲,被迫進入曹營,長居曹營卻又不為曹操設(shè)一計,空耽擱了這一身本領(lǐng)。如此看來,徐庶這一生可謂是十分波折,充滿意外。此外,徐庶辭別劉備,歸屬曹操的故事形象的詮釋了以“孝”為中心的美德選擇與堅守的難度以及對美德悲劇所具有特征的思考,“忠”與“孝”這兩種美德出現(xiàn)了矛盾時,徐庶只能選擇“孝”,然而戲劇性的是,最后徐庶離開賢主、母親身亡,落得個不忠不孝的結(jié)局。這便是古代典型的美德選擇的悲劇性。徐庶收到母親的求救書信后,如果徐庶不去救母親,與儒家所推崇的“孝者,所以事君也”的倫理道德相違背,若不救母親,便是不孝,淪為“不孝”的徐庶在以道德為至重的劉備那難以安身立命,難以再獲得劉備的信任,徐庶自然是深知這一點的,因此,離開反而能留下一個光榮的背影。這是一個道德死命題,徐庶的悲劇在于儒家美德冠名下不得不如此的悲劇。

而龐統(tǒng)的悲劇是可預見的,屬于意料之中的悲劇。首先上文已分析他恃才狂傲,人在傲氣浮躁之下,便會有失冷靜和理智。其次,他對諸葛孔明的猜疑和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也決定了他的悲劇結(jié)局。當然,小說中也屢屢埋下伏筆,點出了龐統(tǒng)最后的不善結(jié)局。龐統(tǒng)協(xié)助劉備挺進西川,接連幾次獲得了勝利,于是一鼓作氣準備攻下雒城。諸葛亮夜觀天象,覺得不吉利,便報人知會劉備:“主將帥身上多兇少吉。且宜謹慎。”然而龐統(tǒng)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盵1]372兩人都是知曉天文地理的,諸葛亮會的這些,作為小說中和“臥龍”比肩的“鳳雛”不會不知,但他因為猜忌心理作怪,覺得諸葛亮覬覦他獲得成就,就不管不顧的往前,忽視各種跡象。結(jié)果兵敗,自己也喪了命。龐士元的悲劇結(jié)局除了與他自身性格相關(guān),也應了天象,是一種必然性。而這點從讖語與童謠中都已經(jīng)表明,紫虛上人讖語曰:“雛鳳墜地,臥龍升天。”[1]368童謠也表達了類似的判定:“一鳳并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盵1]373因此,龐統(tǒng)這個人物形象的悲劇性是情理之中的可預見性悲劇。

綜上,徐庶和龐統(tǒng)先后作為劉備集團下重要的智囊團,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兩個人物形象在從歷史故事跨向文學領(lǐng)域的過程中,都是以諸葛亮的陪襯身份出現(xiàn)的,其經(jīng)歷是古今謀士的普遍寫照,并且隨著藝術(shù)形象的精進,陪襯的地位愈來愈重要,古今謀士的普遍寫照也愈來愈明朗,由此也奠定了他們在所謂“智絕”人物系統(tǒng)中的牢固地位。但是,同為陪襯人,他們性格氣量大相徑庭,從而直接導致同為自薦的不同待遇以及命運的差異性,他們因為自身角色形象的差異性導致所代表的悲劇差異性,徐庶屬于意料之外的美德悲劇,而龐統(tǒng)屬于情理之中的預定悲劇。

參考文獻

[1] 羅貫中.三國演義[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

[2] 陳壽,裴松之,注.三國志[M].上海:中華書局,2011:760.

猜你喜歡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碩寶成長語錄(十九)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