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尼拉·阿布都克力木
額敏縣是典型的干旱灌溉農區(qū),水資源極度有限。近些年地區(qū)為了確保小麥產量和品質,積極推廣滴灌節(jié)水增產增效技術,小麥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同時由于不科學使用農藥,導致病蟲害耐藥性不斷增強,增加了種植戶的防治成本,而且還直接影響到小麥品質和周圍環(huán)境生態(tài)安全?;诖耍敬窝芯恐饕皖~敏縣小麥病蟲害發(fā)生特點和防治措施開展論述,現將具體內容介紹如下:
1 額敏縣小麥病蟲害發(fā)生特點
額敏縣小麥蟲害主要有麥稈蠅、小麥蚜蟲、小麥薊馬、小麥負泥蟲、三點斑葉蟬等蟲害。小麥常見病害主要有小麥雪腐雪霉病、小麥銹病、全蝕病、白粉病、細菌性條斑病等。隨著氣候環(huán)境發(fā)生突變,小麥田間氣候發(fā)生變化,使多種小麥病蟲害有加重流行,危害小麥產量和品質。額敏縣小麥病蟲害發(fā)生特點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1 小麥雪腐雪霉病、細菌性條斑病呈重度發(fā)生趨勢,
小麥雪腐雪霉病發(fā)生和降雪量以及氣候環(huán)境有著密切關系,降雪量越多,越有利該種疾病發(fā)生。額敏縣進入3月份以后,常常會發(fā)生回寒天氣,持續(xù)低溫,也有利于該種疾病的蔓延與發(fā)生。部分麥田在冬季播種過程中,由于施肥量過大,使得麥田出現旺長現象,再加上小麥播種量較大,田間密度較高,十分有利于小麥雪腐雪霉病。而小麥細菌性條斑病,同樣和小麥播種量,生長密度有很大關系。由于額敏縣普遍存在小麥播種量大,施肥不科學,尤其是氮肥施入量過多,導致小麥出苗后田間密度較大徒長,枝繁葉茂,進入5~7月間,暴風雨次數增多,很容易造成小麥葉片上產生大量傷口,給致病菌侵襲提供條件。小麥種植過程中,除了存在種植不科學,施肥過量的問題之外,山區(qū)農戶用自留種,大多種子播前不進行藥劑拌種處理,種子帶菌數量大。
1.2 小麥銹病呈現加重發(fā)生趨勢
額敏縣小麥銹病有著獨特的流行規(guī)律。由于小麥主要種植在高海拔地區(qū),丘陵和低海拔綠洲地帶,夏季有晚熟冬、春麥和自生麥苗,秋季有秋播冬麥,冬季有覆雪黛綠麥苗,因此條銹病病菌具有越夏存活,秋苗傳染,越冬侵染的循環(huán)條件,能夠自主完成周年循環(huán)侵染。因此,每年額敏縣小麥條銹病常常呈現加重發(fā)生趨勢,一旦防控不及時,將會給小麥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危害。
1.3 氣候干旱條件下,蟲害發(fā)生嚴重
額敏縣冬春季節(jié),降雨量較少,氣候干旱寒冷。在干旱年份,小麥田間害蟲常常呈現加重發(fā)生趨勢,尤其是小麥麥稈蠅呈現每年加重發(fā)生趨勢。近些年,新疆額敏縣小麥蚜蟲、薊馬、麥莖蜂,麥蜘蛛呈現加重發(fā)生趨勢。在本地區(qū)隨著林果間作播種面積的擴大,紅棗、核桃等果樹樹齡的增長,生長環(huán)境密閉的生態(tài)條件有利于麥田蚜蟲發(fā)生。
2 額敏縣小麥病蟲害防治措施
2.1 小麥播種期防控
小麥播種期主要預防小麥條銹病、白粉病、雪腐雪霉病和黃矮病發(fā)生。逐漸引導養(yǎng)殖戶改變過去在同一個地方連續(xù)多年種植小麥的習慣。制定科學的輪作制度,小麥和非禾本科作物實行兩年以上的輪作,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土傳病害發(fā)生。此外,在小麥播種之前,還要做好科學種子處理工作,播種前一周曬種2~3天,提高種子吸水能力和萌發(fā)能力。使用飽和食鹽水法選種將病蟲害粒、癟粒去除。有條件的種植戶推薦購買包衣種子種植。對于種植面積較大的地區(qū),在播種之前要做好藥劑拌種工作。
2.2 小麥返青后防治
小麥進入返青期后,主要防控雪腐雪霉病。在積雪融化期要全面開展破雪追肥工作。每畝使用播種機施入尿素10公斤,并在尿素中拌入15%的三唑酮粉劑100克和50%的多菌靈粉劑150克。通過積雪融化,將藥劑滲入土壤,殺滅土壤中的致病菌。未開展破雪追肥的農田,可以選擇使用20%的三唑酮乳油45克,或80%的戊唑酮3000倍液進行田間噴霧。小麥進入返青期后,要控制麥田濕度,開挖排水溝,及時將田間積水排除開挖排水溝,及時將田間積水排除。同時要采取一切措施,提高土壤溫度,及時春耕耙地,提高土壤地溫,加速小麥返青分蘗。
2.3 小麥拔節(jié)期到揚花期的防治
小麥進入拔節(jié)期后,田間三點斑葉蟬正值繁殖擴散的高峰期,這時在進行春季田間除草的同時,可以向除草劑中加入20%的啶蟲脒,吡蟲啉等農藥,進行綜合防治,達到防除雜草,消滅害蟲的目的,同時該蟲防治手段對消滅灰飛虱,麥稈蠅也具有很好效果。小麥進入揚花期后,田間病蟲害增多,很多病蟲害常?;旌习l(fā)生,此時要做好一噴三防工作。針對田間病蟲害,選擇相應的殺菌劑、殺蟲劑以及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進行葉面施肥和葉面防控。當田間發(fā)生單一病蟲害時,要選擇針對性藥劑進行防治。此時期要加強小麥銹病和紅蜘蛛的重點監(jiān)控,要構建完善的監(jiān)測防控體系。在小麥條銹病易發(fā)區(qū)積極推廣準確監(jiān)測、帶藥偵察、發(fā)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防治理念,力求早發(fā)現早治療,避免造成病蟲害蔓延從而影響到小麥產量。
2.4 化學藥物防治
當田間小麥病蟲害達到防治標準后,要結合防治要求,選擇藥劑進行科學防控。小麥蚜蟲當田間百株蚜量達500~800頭時,自然天敵單位與麥蚜比超過1∶150頭時,可選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10%吡蟲啉乳油1000倍液、3%啶蟲脒乳油每畝30~60克或菊酯類農藥兌水噴霧。在穗期防治時應考慮兼治小麥銹病和白粉病等,每畝可用粉銹寧6克加抗蚜威6克混用;小麥揚花期是防治皮薊馬初孵若蟲的有利時機,可選用2.5%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噴霧施用;針對小麥負泥蟲要清除害蟲越冬場所的雜草,減少蟲源,對麥田初發(fā)害蟲進行人工網撲。發(fā)生較重時使用30%勁達乳油30~40ml/畝,兌水25千克或用多蟲螨丁10毫升/畝,兌水16千克葉面噴霧,也可用2.5%敵殺死乳油等菊酯類藥劑進行防治。
(作者單位:834600新疆額敏縣闊什比克良種場農業(yè)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