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善書
聰明的資本最近又在見風使舵了。
近期,國家在頂層設計上釋放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明確信號。由于前不久央媽剛剛放水,炒房的人這下嚴重不適了。我有一位藝術投資圈的朋友郭宇寬先生,在朋友圈里發(fā)了一條很幽默的微信,說決策層這是一邊踩油門、一邊踩剎車的節(jié)奏啊。
我看到有良心的市場研究者在發(fā)文章,說樓市開始縮量橫盤。價格上不去,樓不好賣了。資金的擠出效應自然也就跟著顯靈了。這時候,一些搞藝術品經營的難兄難弟,緊鎖了兩年的眉頭竟然舒展了。熱錢從房市里流出來,自然要重新找一個去處,這大熱天的總不能呆在池里邊睡大覺吧。
不過,在樓市里呆過的錢,都是成了精的。你說到哪它就到哪嗎?過去這些年,房地產市場高燒不退,讓一大批既沒文化又沒眼光的中下層勞動人民悶聲發(fā)了一筆大橫財。兩年翻三倍的資產投資收益,你買什么藝術品有這么好賺?甚至在宏觀經濟遇到較高下行壓力的今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yè)仍然是一枝獨秀,羨煞了好多做實業(yè)的苦逼老板。所以說,炒房的人都是在牛市里嘗過甜頭的人,你說藝術圈那里有片洼地,他們就信嗎?讓他們來玩,他們鐵定要問你的投資收益率,看你前三年的財務報表。
搞藝術經營的人,盡管成天在網(wǎng)絡自媒體上自吹藝術品已經成為繼股票和房地產之后的第三大投資工具,但是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不管是從規(guī)模體量,還是從增長速度上,藝術品市場都不可能跟股市和樓市同日而語。別的不說,做一級市場的那些畫廊和經紀人,哪個手里拿得出財務報表的。二級市場好點,但拍賣行出來的那些成交記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怕是連老板自己都搞不清楚水分有多少,能用來做投資參考嗎?
資本太聰明了,就像女人讀太多書一樣,不好對付。這段時間,我經常到一些開畫廊和搞拍賣的朋友檔口坐,聽他們一邊喝茶一邊吐槽,說藝術品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相比,簡直是冰火兩重天啊。本以為樓市橫盤,買藝術品就得多起來了。此消彼長嘛。誰知道,在樓幣發(fā)了大則的那些大媽大嬸,寧愿讓家里的桌面和墻壁空著,也不舍得買幾窄像斗丫的藝術品回來擺一擺掛一掛。
什么是像樣的藝術品?當然是幾萬元一平尺的書畫,十幾二十萬元一座的雕塑啊。比起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元一套的商品房來說,這樣的藝術作品自然說不上貴了。君不見,國內一些在世藝術家的塔尖式作品都已經賣到上億元了?
話說到這,又想起前段時問某大嬸在吐槽胡潤藝術百富榜上排前100位的那些在世藝術家,說你們的作品賣得這么貴,動不動就是一套房子的價格,有的甚至賣幾十套房子的價錢,錢在上游就已經讓你們掙完了,我們這些在下游的光端著碗看星星嗎?
甭管這位大嬸聰不聰明,人家要的是空間。做生意的人都知道,有空間才有市場,有市場才有機會。在股市里追高的都成了股東,在藝術品市場追高的運氣不好也會成為一輩子的接盤俠。上個月,由于某位前期炒作過度的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在市場上出現(xiàn)塌方危機,一位朋友不得不對前些年買進的一批作品進行割肉斬倉,以削價5詠的方式來止損。我笑他這是懸崖勒馬啊,再過半年摔下去弄不好真要粉身碎骨。
所有的資本都有股天生的逐利性,它們從樓市里擠出來,仍然會流向那些能夠幫助它們保值增值的地方?,F(xiàn)階段的藝術品市場,能不能給投資人帶來可觀或者說符合他們預期的收益率,則是引導未來溢出資金流向的關鍵。如果在投資回報率方面沒有比較優(yōu)勢,那么,股票、債券、保險或其他傳統(tǒng)領域具有更高可操作性或具有更穩(wěn)定回報的投資工具則會先人一步地取而代之。因而,趁著近期樓市橫盤的機會,當代的藝術家和藝術品經營人就應該先給市場去去泡沫,讓作品回歸到合理的價格上,給新進場的投資者和收藏者留出足夠的盈利空問。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的確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收藏的確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種以時間來換取空問的長期投資。但是,藝術品要真正成為當代流行的一種投資工具,就不能讓投資者只可以通過長期持有來獲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