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紹宏
寫作是伴隨一個人終生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應該是快樂的積極行為。我們應該努力解除孩子心靈的枷鎖、手腳上的鐐銬,讓其流露真情;尊重孩子獨特的視角,讓其吐露真言;引導孩子留心觀察生活,抒發(fā)內心真實的感受。
一、習作教學:建立“我想寫”的自信
1.鼓勵法解決心理恐懼
心理學研究指出,課堂上有三種學習需要在發(fā)生作用,其一就是賞識的需要[1]。這種需要強烈的孩子,一旦得到老師的肯定,就會更加努力學習,取得良好成績。因此,在習作點評時,我通過總評鼓勵全班,更通過點評鼓勵個人,特別注意鼓勵習作有進步的孩子。對于高年段孩子,我用紅筆圈出用得好的詞語,畫出寫得美妙的句子、用得逼真的修辭;對寫得有意思的地方,寫上幾句發(fā)自肺腑的稱贊語。
2.思維導圖法積累材料
我針對孩子喜歡畫畫的天性,巧用“思維導圖”這一媒介幫助他們打開積累材料的思路,搭建有效習作支架,激發(fā)孩子對習作的興趣。他們興趣盎然,忙著畫圖、上顏色、寫關鍵詞。孩子有著敏銳的感知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他們把思考的過程通過導圖謀篇布局,為習作畫提綱。這樣,順著圖文并茂的導圖,他們對寫作不但有了興趣,還增強了表達的自信。這種導圖適合于各種體裁、題材、結構的習作教學,也適合于各年段習作教學。
二、習作教學:建立“我有的寫”的自信
1.換一種思路,留心觀察生活
以“觀察與發(fā)現(xiàn)”為主題的習作中,我預先布置一個觀察活動,如在家里泡黃豆,觀察黃豆發(fā)芽的生長過程。接著,我指導孩子們先說后寫,但孩子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后來,我改變方式,讓他們把黃豆帶回班級放在一起觀察。觀察結果竟然比前幾個學期所觀察到的總和還多,還有效果。那些精彩的句子紛紛從他們嘴里竄出來,有的說:“黃豆的衣服都被脹裂了,咧開了嘴在笑”;有的說:“黃豆的衣服被脹開了,露出了圓鼓鼓的淺黃色肚皮”等。還有的孩子發(fā)現(xiàn)水的多少對黃豆發(fā)芽有影響,在黃豆上面覆蓋輔助物可以加快黃豆發(fā)芽等。
2.留一點心思,做生活有心人
在習作教學中,我們應該從“生活”入手,讓孩子切身體會“作文小生活,生活大作文”。每個學期學校都有繽紛多彩的活動,如讀書節(jié)、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春秋郊游;課堂上的分角色朗讀等,我都充分挖掘這些“生活”細節(jié),讓孩子動筆記錄下來。所有學生都是這些“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見證人:哪里需要刻畫動作,哪里需要描寫心理活動,哪里要場面描寫……這樣,孩子們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精彩,他們不僅樂于記錄,還能走筆成文,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活有心人!
三、習作教學:建立“我會寫”的自信
1.“懶”讀引路,喚醒閱讀興趣
我所任教的學校,大多數(shù)孩子來自農村或外來務工家庭。這些孩子沒有閱讀書籍的習慣,更說不上閱讀興趣。我用“懶”讀的辦法,喚醒他們的閱讀興趣。這就是只看書,閱讀報紙雜志。他們一聽,高興極了。在學校,每天早讀、課間、午餐后,許多孩子手里都拿著書在看。每天晚上的語文家庭作業(yè)也只有一個,就是讀課外書報。慢慢地,孩子從閱讀中找到了樂趣,手不釋卷。這時候,孩子做閱讀筆記、寫閱讀心得就水到渠成了。
2.一讀、二讀、反復讀
我們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只做讀書筆記,孩子不能很好地把外顯轉為內化,為自己所用。因此,我又讓學生利用碎片時間朗讀讀書筆記,還在小組、全班交換讀。這樣日積月累,孩子不僅漸漸養(yǎng)成了閱讀的好習慣,而且能讀以致用。
3.教材引路,授之“我會寫”之漁
我根據(jù)課文特點,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孩子提供有效借鑒對象和創(chuàng)造的依據(jù),及時讓他們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造性習作。如學習了《落花生》《白楊》這兩篇文章后,我啟發(fā)他們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事物的特點也能說明某些道理,并且動手寫一寫。有的寫蠟燭,有的寫鉛筆,有的仙人球花……這樣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不自覺地深入學生的心中;學了《爭吵》,我指導他們寫自己與同學之間發(fā)生的一些小事,并學著重點描寫人物的心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從課內運用延伸到自己的習作中運用。如,在描寫一次義賣活動的習作中,有孩子寫道:義賣一開始,有的人站在凳子上,高聲吆喝著;有的人正在拼命地游說顧客;還有的忙著找顧客零錢……其實,他就是仿照《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一文中的片段描寫法。
四、習作教學:建立“我能寫”的自信
1.注重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日積月累”的習慣
如每周舉行積累本交流閱讀。人人都可以自薦或推薦“最佳積累本”,供其他同學分享。同時,利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展示孩子的積累本,與家長達成共識,共促孩子課內、課外的積累,以此,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積累習慣。
2.多角度關注,凸顯積累層次
在課內外閱讀中,我注重從滲透積累的角度,教給孩子積累的方法。積累文中優(yōu)美字詞、精彩片段;積累文章的寫法特色,感悟好處;積累篇章結構、表達方法等,以便他們形成各種方法的塊狀積累,體現(xiàn)積累的層次與漸變,為“我能寫”做好保障。
總之,我們的努力如果可以使孩子抓起筆便能直抒胸臆,就如生命的呼吸一樣自由,用文字來展示一個立體真實的、不斷成長的自我;我們的努力如果可以為孩子養(yǎng)成終身習作素養(yǎng)奠基,那么,將會給我們老師帶來無盡的慰藉。
參考文獻:
林建華.小學生心理教育原理與教程[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