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繼東
他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音樂家。
他從未上過音樂專業(yè)學校,卻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
在他短短的23年生命中,先后創(chuàng)作了37首樂曲。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聶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自學也能成大家
聶耳是云南玉溪人,1912年2月15日出生在昆明。聶耳的原名叫作聶守信。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在昆明甬道街開了一家藥店。在聶耳出生后不久,他父親就去世了。從此,原本小康生活的聶家開始漸漸衰落。聶耳的母親彭寂寬是一位傣族婦女。她雖然從來沒有上過一天學,但婚后跟著丈夫做生意,耳濡目染,居然也學會了認字,能夠讀醫(yī)書。在丈夫去世后,她接手了藥店的生意,還能坐堂把脈問診,養(yǎng)家糊口。聶耳的母親性格開朗、聰慧過人,她能唱很多的民歌。動聽的歌曲與歌曲里的故事讓童年時期的聶耳非常著迷。
受到母親的影響,聶耳從小就十分喜愛音樂。1918年,聶耳就讀于昆明師范附屬小學。利用課余的時間,聶耳自學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多種樂器,并擔任學?!皟和瘶逢牎钡闹笓]。1925年,他成為云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的插班生。當時正是第一次國內革命在我國南方興起,這一段時間,聶耳開始受到進步書刊和《國際歌》等歌曲的影響。
1927年,聶耳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在校期間,他和志趣相投的好友組織了“九九音樂社”,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演出活動。在這一段時間里,勤奮好學的聶耳還利用點滴閑暇,如饑似渴地自學了小提琴和鋼琴。
拼命三郎很厲害
1930年7月,年僅18歲的聶耳懷著美好的夢想只身來到了繁華大都市上海。剛開始的時候,聶耳在一家云南人開的商號里當伙計,整天風里來雨里去地四處奔波。一個偶然的機會,聶耳在《申報》上看到了明月歌舞劇社的招聘廣告。他怦然心動,迫不及待地跑去報名。當時,主考官是著名的音樂家黎錦暉,他一眼看中了這個年輕人的朝氣蓬勃與激情。雖然聶耳小提琴的演奏還有些稚嫩,但黎錦暉慧眼識珠,破格錄取他為歌劇社的學員。
明月歌舞劇社的前身是黎錦暉創(chuàng)辦的中華歌舞劇團,也是我國最早的職業(yè)性歌舞團。陣容雖然不強,卻擁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麗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國名噪一時。
進入歌劇社,對于聶耳的一生來說是一次至關重要的轉折。
19歲的聶耳,用自己的第一份薪酬,買回了一把小提琴。可是自己連樂譜都看不懂,哪里懂得什么叫作和聲、對位?于是,他拜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藝為小提琴老師,虛心討教。同事們工作之余都愛結伴去逛商場、看雜耍。聶耳卻給自己定下了規(guī)矩,每天至少練習7個小時的琴。就這樣,在歌劇社里,“拼命三郎”聶耳勤學苦練,琴藝大為長進,很快就成了首席小提琴手。
由于聶耳的聽覺特別靈敏,大家一致贊嘆:“只要能從耳朵進去的,就都能從他嘴里唱出來。”久而久之,歌劇社的同仁都親昵地稱呼他為“耳朵先生”。
據說在一次聯歡會上,聶耳不但惟妙惟肖地模仿了不同人的腔調講話,還展示了一種小絕活—兩只耳朵一前一后動起來,同事們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耳朵先生”的名號從此就叫得更響了。受此啟發(fā),他索性就把自己的名字“聶守信”干脆改成了“聶耳”。
1932年11月,聶耳進入了聯華影業(yè)公司工作,組織了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并參加了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1933年,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4年是我的音樂年”
1934年4月,聶耳加入了百代唱片公司,也就是“中國唱片廠”的前身,主持音樂部工作,同時建立百代國樂隊。
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我國東北后又把罪惡的魔爪伸向了華北。國難當頭,民族危亡,可是上海灘卻到處充斥著《桃花江》《妹妹我愛你》之類的靡靡之音。田漢看在眼里,急得不行,他找到了聶耳。二人商議決定創(chuàng)作一首雄偉大氣、能夠激活民族意識覺醒的戰(zhàn)歌,來抵制泛濫成災的靡靡之音。于是,就有了讓人來熱血沸騰的《義勇軍進行曲》。
人生的輝煌往往都是在瞬間爆發(fā)的。聶耳說過,“1934年是我的音樂年。”這一年,聶耳的音樂創(chuàng)作呈現出井噴式爆發(fā)的態(tài)勢。
聶耳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37首樂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完成的。除了《義勇軍進行曲》外,聶耳的代表作品還有膾炙人口的《畢業(yè)歌》《前進歌》《大路歌》《賣報歌》等,歌劇《揚子江暴風雨》,以及民族器樂曲《翠湖春曉》《金蛇狂舞》。
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為了紀念這位英年早逝的作曲家,海燕電影制片廠專門拍攝了一部電影《聶耳》,于1959年上映,受到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這也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傳記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