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永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而我也過了不惑之年。不惑,人生的不惑之年已是黃土埋了半截子,而改革的不惑之年卻更加茁壯成長——楊柳成行,輦鳥成雙。這四十年是改革伴我走向了富裕幸福,還是我見證了改革的輝煌成果,此時我真有點“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感覺。
“分產(chǎn)到戶”或是“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
1978年當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十八名村民在契約上摁下手印的時候,他們并不知道摁開了一扇中國農(nóng)村改革的大門,從此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的大戲在全國拉開了大幕??墒俏夷莻€閉塞的小山村,山高道路遠的,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的東風直到四年后才吹到我的村莊上。我清晰地記得是1982年的冬天,不識大字的隊長四狗吆喝著幾個人用繩子量著村里的土地面積,文書順吉胸前抱著算盤,一邊計算著面積,一邊記錄著地的等級,便于最后好地與貧地的搭配均勻,承包到各家各戶。當時我還是一個毛頭小子,屁顛屁顛地跟在后面,一來看個熱鬧,二來有時當個幫手。間歇時,四狗說:“不知道這地分產(chǎn)到戶了能種多久,要是最后又歸到農(nóng)業(yè)社……”顯然,隊長和大家一樣心里忐忑不安,搭配均勻抓鬮承包,一點矛盾沒有,一點波折沒起,要是能知道承包這么久,也許當時分地時不知道鬧多少矛盾。分生產(chǎn)隊飼養(yǎng)院的騾馬時,我老爹說他手氣差,讓我這個毛頭小子來抓,我抓鬮抓了一匹棗紅馬,可惜僧多肉少,三家人分到一匹馬。老爹一個銅板沒有,其他兩戶也沒有銀子,怎么辦呢?只有輪流喂養(yǎng),俗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一年下來,我怨他家沒有養(yǎng)好,他怨你家沒有養(yǎng)好,結(jié)果是馬瘦了一圈又一圈,最后不得不拉到集市上賣了。逢集那天,老爹將棗紅馬梳洗打扮一番,對著它說了一大堆不舍的話,最后竟然幾度哽咽,真的不舍得這一壯勞力啊。
當然,我那樸實的村民承包了土地,不知道這種“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的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是一個歷史的改變。但是不懂并不代表不行動不改變不前進。第二年開春,四狗隊長再不用在高音喇叭上吆喝下地干活了,村民們自覺地在自家的那一畝三分地上,在春天里播下了希望的種子,在秋天里收獲了金色的果實。冬天去十里外的李堡糧站上糧,風車歡快地叫著,一會兒的時間,飽滿的糧食上交了國家。四狗隊長召集會議說:“都分產(chǎn)到戶了,隊里就不留糧了,剩下的我們也就全分了,以后如果村里來了干部或是工作組,我們每家輪流管飯,這樣豈不更好!”村民們一合計,這一年的收成比在生產(chǎn)隊干一年強多了,臉上自然露出了幸福喜悅的笑容。從此下地干活披星戴月荷鋤而歸成了自覺又自由的事了,一個個種地比兔子還跑得快,積極性一個比一個高,有名的“瞌睡家”兩口子以前在生產(chǎn)隊時,日上三竿隊長都叫不醒,土地承包后沒人督促,兩口子三更半夜還在地里干活,大家見了他開玩笑地說:“瞌睡睡,睡瞌睡,瞌睡越睡越瞌睡;精神好,好精神,精神越活越精神!”從此“瞌睡”的帽子也就自然摘掉了。
說家庭聯(lián)產(chǎn)讓人吃飽了肚子,那么萬元戶或是下海經(jīng)商,絕對是轟動一時的爆炸新聞,不亞于神舟升天蛟龍入海。
“下?!焙汀叭f元戶”
這兩個詞應(yīng)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最響最亮最熱的詞。改革短短幾年,一些舊的制度或規(guī)矩被打破或是修改,神州大地煥然一新,長城內(nèi)外春潮涌動。一批事業(yè)單位的公職人員,把準了改革的脈,乘對了改革的船,紛紛辭去公職,放棄了單位的“鐵飯碗”,到特區(qū)或是大城市去經(jīng)商發(fā)展,這可是亙古未有的事。村支書文祥家的二小子軍娃在縣水利局工作,這個吃公糧的“鐵飯碗”人人羨慕,再加上支書的地位,是有人挖空心思想將自己的女兒說媒給他的,可他偏偏要到廣州去做買賣,說什么不去上班了,要扔了這個飯碗。支書哭喪著臉對著親家說:“親家,你甭生氣,軍娃不要你家女兒了,我認,這小子瘋了,我上輩子做了什么愧對祖先的事,如今出了這個逆子,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干,你說……”三年后,當軍娃穿著像電影里的港星一樣,領(lǐng)著一位漂亮姑娘站在村口的時候,大家像看戲一樣看著他,都夸他有本事有膽量有能力,做倒爺發(fā)了。只有支書一人在柳樹下大口大口地吸著旱煙,不知在想些什么。如今三十年過去了,軍娃成了一家企業(yè)的老總,事業(yè)如日中天,誰能說他當時的選擇就是錯的呢。是的,如今一些響當當?shù)闹髽I(yè),如海爾、萬科、聯(lián)想等,他們的創(chuàng)始人張瑞敏、王石、柳傳志等當年紛紛辭掉公職,做了時代的弄潮兒,成了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后來成為了下海經(jīng)商的成功典范。當然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當年下海并非是一帆風順的,他們有過迷茫、失敗和挫折,甚至被人像嘲諷軍娃一樣嘲諷為瘋子,被人騙過,甚至說他們是傻子,但他們就是認準了市場經(jīng)濟這個理、改革開放這個門,才有勇氣去闖下去干一番事業(yè)。改革開放的總設(shè)計師——鄧小平說:“不管是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蔽覀兇宓睦显铝良?,1986年養(yǎng)長毛兔成了萬元戶,這事上了一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廣播那天,村里僅有的兩臺收音機放在打麥場里,全村三十一戶一百五十人都到大場里聽廣播老月亮家成為萬元戶的消息,這個新聞在廣播里就幾句話,但消息不脛而走,成為轟動方圓十里的大新聞。萬元,在當時人們的眼里那可是天文數(shù)字,錢多得不得了?。蝗f元戶,那可是比過去的地主或是商戶要強百倍啊。
改革讓農(nóng)民不再拴在黃土地上日日“面朝黃土背朝天”了,改革不再讓工人天天泡在工廠八小時,改革讓知識分子不再鉆在故紙堆里,農(nóng)民可以做倒爺、工人也可以賣個茶葉蛋,兩院院士業(yè)余時間還可以去中關(guān)村憑自己的才華創(chuàng)業(yè)一番……富余的勞動力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搞副業(yè),也就是后來講的第三產(chǎn)業(yè),種植、養(yǎng)殖、經(jīng)商和服務(wù)等。到城里去搞副業(yè)了,到沿海去搞副業(yè)、到廠礦企業(yè)去搞副業(yè),或者更準確一點地說是發(fā)家致富。我哥去給一個包工頭承包的鹽廠去搞搬運,一年掙了三百塊錢,就感覺是掙到了好多錢,他回家來的時候還帶了兩個白面饃饃,那個香,至今記憶猶新。1988年我們村通上了電,二木锨家買了一臺“春風”牌的黑白電視機,一村人擠在他家看電視,大房里人太多了,二木锨將電視搬到院子里。那時一道梁或是一個坡一個村就有那么一臺電視機,人們從電視里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人的思想在物質(zhì)和精神的指引下逐漸地改變著,對一些新事物的接受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國兩制”
如今這個耳熟能詳?shù)膰咭呀?jīng)在香港和澳門走過了二十一年和十九年,歷史的實踐再一次證明它是一個英明的決策,一個切合實際的國策,是一個名垂歷史的決定。但當時一國兩制的背景也是十分復(fù)雜的,它最早的九條還是十二條是針對統(tǒng)一臺灣提出的。1982年英國取得馬島海戰(zhàn)的勝利,同年鄧小平在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就香港問題一語千鈞:“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他帶有四川口音的話一出口,就像川菜一樣既麻又辣。這一具有哲學思想的提議,如平地一聲春雷,滅了“日不落”帝國的威風,驚醒的不僅是姓“社”和姓“資”的空頭理論家,它是春天來了的信號,春雷一震百蟲鳴,一朝變化便成龍。“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lǐng)導(dǎo)人是李鴻章?!毙∑酵具@句對“鐵娘子”說的話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飛出的時候,全國人民為之振奮。1984年國慶,建國三十五周年閱兵在北京舉行,這次震撼人心的閱兵,是展示是威懾是成就是決心……那次閱兵每一個從天安門前走過的士兵,眼神里都透著一股殺氣。同年十二月中英聯(lián)合聲明簽字。1997年,在全世界億萬人的矚目中,我們見證了一國兩制在香港生根發(fā)芽,紫荊花迎風招展?,F(xiàn)在小學五年級語文(上)課本有一篇《最后一分鐘》的文章,配了一張香港回歸時的照片。我指著照片上中英雙方的代表人,給兒子講這是誰誰的時候,兒子驚奇地問我怎么知道的,我說那一夜我和我的同學守在電視機前,一夜未合眼,見證了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qū)旗在香港升起,見證了香港回歸的一點一滴。我清楚地記得那天香港下了小雨,一位記者說這好像是上天在冥冥之中洗去中華民族的恥辱。如今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仍然是亞洲的金融中心,是連接世界的紐帶。如今改革讓中國迸發(fā)出了勃勃生機,開放讓中國與國際接軌。
“炒股”
與世界接軌,你得有能力接受和接納別人,別人也得能接受你,資本是人們最先接受并運用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炒股”,無疑是改革的又一熱潮所產(chǎn)生的熱詞。歌曲《春天的故事》里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了一個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1992年這位老人在南巡講話時說:“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要堅決地試。”對,堅決地試。因此大家所熟知的深交所當時開業(yè)的時候,掛的牌子前還用了一個“試”字。雖然是試運營,但炒股在改革開放春雨的滋潤下如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人們在股票中狂熱,狂熱讓股票在改革中走向成熟。還是我們村的那個軍娃,他后來給我們講:“那時在廣州做倒爺能掙錢,但比起股票,那是小巫見大巫,一起做倒爺?shù)娜巳コ垂砂l(fā)了,拉我去炒股,起初我也不相信,后來去了幾趟才知道個七八分了?!蹦菚r股票市場每天只發(fā)兩百張票,每天拿到票的人才能買賣股,股市也極不規(guī)范,不像現(xiàn)在一樣有個漲停跌停限制的事,買與賣全憑的是個人信譽和誠信,不講誠信也是常有的事。他買賣股票賺過也賠過,但總而言之是賺的多而賠的少。他抓住了那時改革開放金融市場的時機,后來從股市抽身轉(zhuǎn)投了房產(chǎn),同樣抓住時機發(fā)了家。他一直說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也許他現(xiàn)在就是縣水利局的一個小干部,三點一線地規(guī)矩生活終老到死。后來人們總結(jié)到如果你在九十年代錯過了股票,那么你在九十年代就沒有生存過。話是有點夸張,但九十年代的股票確實是瘋狂漲。大部分炒股的人,我只能說是大部分九十年代炒股的人賺到了錢,但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警鐘一直長鳴。改革開放的中國金融領(lǐng)域缺不了“炒股”這個熱詞,它讓資本用在了社會主義建設(shè)領(lǐng)域,讓當時的市場經(jīng)濟更活了,渠道更多了。
“進城務(wù)工”和“樓市”
渠道多了,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腳步自然也就加快了。進入新世紀的頭十年,改革使城鎮(zhèn)化建設(shè)大面積展開,進城務(wù)工熱和樓市熱成了一對孿生兄弟。許多農(nóng)民進城找活干,而城市建設(shè)尤其是房地產(chǎn)給其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一邊在城市打工,一邊讓子女在城里就讀,兩全其美,一時間城市的學校被擠爆。我記得那幾年我也剛到城市落腳,所在的學校班級人數(shù)不斷地被刷新,年級規(guī)模一年比一年增大。學校來不及擴容,硬件來不及建設(shè),彩鋼板臨時搭建的教室成了學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老師一時間“斷貨”,成了最緊缺的資源,好幾次,我們都跑到地州上去招聘老師。與此同時住房走向市場化,單位不再給你分房了,沒辦法我只有買商品房了。樓市一天一個價,噌噌往上躥。我和同事為了買房,跑遍城市的每一塊開盤的地方,基本是現(xiàn)房沒有,預(yù)售房也是一天一個價地往上漲,下手快了還好,下手慢了,房貸就背得越重,房奴生活的時間也就越長。在城西買了一套期房,我每天要跑到工地上去看一下開建了沒有,要是被騙了,過去的和將來的多少年的辛苦都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好在房價飛漲,房企的誠信還是有的,建設(shè)速度也快,沒兩年我就住上了新房,那顆懸著的心也終于放到肚子里了。
“小康”和“脫貧”
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qū),這十年中國從沿海到邊疆、從中原腹地到雪域高原、從南國椰林到北國戈壁……無論是農(nóng)村還是城市,大部分中國人變得越來越富,奔小康和脫貧提上了議事日程。在我的記憶深處,1987年中國共產(chǎn)黨的十三大召開的時候,我黨提出的目標是到2000年解決中國的溫飽問題。那時我的作文盡是展望到2000年時的情景:白面飯成為每家餐桌上的家常便飯、穿衣戴帽個性奔放、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機器人去做家務(wù)活、大哥大越來越普遍……如今2000年早已過去,白面飯的夢想早已實現(xiàn),中國制造也走向了世界,別說是當年電影看到的大哥大了,智能手機已讓全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中國也從自行車王國變成了汽車的海洋,“厲害了,我的國”成了點贊祖國的常用語。今年春節(jié)回老家,我問現(xiàn)任的支書村里脫貧的事,他隨口就來:“要說脫貧,我看全村人都脫了貧,相比過去,你說誰家缺衣少穿,娃娃上學免費,看病有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每家每戶的果樹至少一年也收入萬把塊錢,還有其他收入加起來人均四千不成問題,相對來說稍微困難一點的家庭還有低保和精準扶貧等國家政策的照顧,咱們村民風純樸,人勤地不懶,家家都在勤奮耕耘,幸福指數(shù)不比城里人差?!笔堑?,全民奔小康也許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我們村要說脫貧正如村支書說的,貧困的家庭已經(jīng)為零了。到2020年全國脫貧,這個目標一定能實現(xiàn)。脫貧和奔向小康,在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滾滾向前,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了新時代,夢想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xiàn)。
是的,四十年改革開放,那個老人所畫的圈越涂越美麗、所寫的詩篇越來越壯麗。而這四十年,祖國從貧窮走向富有,又從富有開始走向了富強,我親眼目睹和經(jīng)歷的這些改革開放的熱詞誕生的故事,足以證明改革開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質(zhì)的提升,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
責任編輯:孫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