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太極拳普修課,課時少而教學內容多的矛盾較為突出。運用“鏈條式”教學,結合太極拳教學實際,設計出投太極拳教學鏈條模式,對太極拳教學鏈條模式的特點進行的分析,并成功地進行了教學實驗,結果顯示“鏈條式”教學效果較為顯著。
關鍵詞:太極拳;轉身搬攔捶;鏈條式教學
《“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提到,要重點扶持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繼續(xù)制定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推動全民健身生活化。許多高校將太極拳作為必修課在課堂實施教學。太極拳屬于難言類項目,在課堂這么短的時間內,怎樣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使學生快速準確掌握太極拳動作要領,是教師們長期孜孜以求的目標。教學改革的實踐證明,教學方法是獲得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必要條件。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tǒng)的綜合提煉信息的傳遞過程。對于教與學而言,其信息的傳遞、反饋、調控都必須選擇和借用一定的媒體與手段,要對教學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信息要點進行系統(tǒng)排列,從而達到對教學過程系統(tǒng)化的目標。技術動作如鏈條,相沿而成系統(tǒng)。
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研究當代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論并訪問專家,在傳統(tǒng)的教學基礎上,對原有的繁鎖教材內容要點進行提煉,設計了“鏈條式”教學進行嘗試,旨在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把太極拳單個技術動作進行系統(tǒng)、科學的排列,使學生盡可能詳細的掌握所學知識,達到事半功倍之效。通過實驗與比較研究表明,鏈條式教學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版湕l式”教學,就是將太極拳套路技術動作,按照人體運動規(guī)律分解為若干單一動作,教師運用內隱的方式示范教學,學生運用內隱當時學習,將太極拳從單一動作到套路動作的技術遷移到學生身上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突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學生的消化、吸收,在頭腦中形成新的技術鏈條,并納入學生思維中原有的技術鏈中,牢固地掌握之,以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一、本研究的任務在于
把太極拳技術動作重新劃分為若干個技術鏈條塊,并運用到太極拳普修教學中,以期探討“鏈條式”教學的效果,并供其它傳統(tǒng)體育項目教學領域內教學研究,及為其太極拳普修課教學改革作參考。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鏈條式”太極拳教學法在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288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生學生之前都沒就受過任何太極拳訓練與教育。
(二)研究方法
(1)分班實驗法。隨機選擇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太極拳必修課2017級6個自然班288名學生,按照1:1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運用“鏈條式”教學,對轉身搬攔捶技術動作環(huán)進行教學。實驗教材安排1次課,總教學時間90min,完成教學后用相同的測試方法評價實驗的效果。
(2)問卷調查法。在實驗前后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基本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和統(tǒng)計,實發(fā)問卷28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數理統(tǒng)計法。運用Spss1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內數據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組間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考試成績比較
對實驗組實施“鏈條式”教學模式之后,利用t檢驗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太極拳考試成績進行對比。具體結果見表1.結果顯示,兩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性,詳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的平均考試成績維持在89.6分,而對照組的考試成績?yōu)?1.3分,兩者之間的P<0.01,存在顯著差異性。可見,運用“鏈條式”模式實踐教學之后,其考試成績明顯優(yōu)秀與未實施“鏈條式”教學的對照組學生,其實驗效果明顯。
(二)問卷調查結果
1.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認真程度、課堂理解程度等方面的調查
實驗結束后,對采用兩種不同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認真程度、課堂掌握程度、課堂教學效果滿意程度、課后自主復習能力等項目的調查和比較,具體結果見2.表2可以看出,在采用鏈條式教學方式后,學生的太極拳學習效果提高了,具體表現(xiàn)在學習興趣、認真程度、課堂掌握程度、課堂學習效果滿意度以及課后自主復習能力都提高了。鏈條式教學的特征之一就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明確知識點的構成,明確組成該知識鏈條的步驟和細節(jié),使學生輕松做到解構技術動作,整合技術動作,從而輕松獲得學習和成功的體驗。
2.實驗組對鏈條式教學方式的認識態(tài)度
由表3可知,鏈條式教學方式收到學生百分之百的滿意。鏈條式教學將太極拳難言的技術分解成幾個簡短的小鏈條,有效的突出了技術動作的難點和重點,對太極拳的攻防含義和虛實轉換等方面解釋的更具體、更形象,使學生在腦海里匯成一系列的大小不一的技術動作鏈條,分解的小鏈條組合成招式的大鏈條,招式的大鏈條組成了太極拳套路動作,這樣更有助于對技術動作準確的理解,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生課堂觀察動作和分析動作的能力,從而很好的掌握技術動作,課堂學習效率提高,學生技術動作掌握的扎實,課后才有能力進行自主復習,反復鞏固提高。實驗結論顯示,鏈條式教學,能提高學生對太極拳學習的速度和深度,是值得的推廣的。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實驗組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成績,最終得出高校太極拳課堂教學采用鏈條式教學模式能提高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值得進一步推廣研究。(2)鏈條式教學模式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太極拳學習興趣。(3)鏈條式教學模式能將繁瑣難言的太極拳動作進行提煉和簡化,能促進動作技術的掌握、發(fā)展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思維方式。
(二)建議
(1)鏈條式教學過程是將太極拳繁瑣連貫的單個動作分解成單個簡單的鏈條,再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教師示范應指明每個鏈條重點,并將鏈條之間銜接進行規(guī)范的示范。(2)鑒于鏈條式學習方法在實驗中取得的效果和積極作用,建議在以后的太極拳教學中能進一步進行研究,并在實踐教學中逐步完善,并推廣應用到其他體育類項目的教學中。
(作者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作者簡介:周蒞,1978年生,女,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育。
參考文獻
[1]毛猛.技術鏈等級組合教學法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4.
[2]岳新坡,王恒.技術鏈在競技排球中的應用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28(3):367-370.
[3]葛耀,施鮮麗“分解串聯(lián)-小組組合-逐步考試”教學模式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1,8(2):72-74.
[4]胡容嬌.講解動作攻防含義在太極拳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0,7(10):62-63.
[5]靳周祥.高校太極拳專業(yè)課程設置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17(4):24-26.
[6]侯強.高校太極拳發(fā)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17,31(3):49-52.
[7]馮文杰.高校體育教學中太極拳的推廣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8):370.
[8]糜迅,楊裕梅,樊曉丹.24式太極拳運動對女性大學生心肺功能影響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6(3):39-42.
[9]朱國軍,周惠敏.陳式太極拳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33(2):1-5.
[10]楊光.大學教育視野下高校太極拳專項教學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16,32(2):23-26.
[11]崔華,李俊峰,閻彬等.太極拳習練過程中安全性的meta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6):117-124.
[12]李懷續(xù),黃康輝,劉寧寧等.新規(guī)則下太極拳推手技術的運用特點及發(fā)展趨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1):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