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擇怡
[摘 要:本文通過對電影《思悼》中李氏朝鮮時期一對王室父子命運的描述,講述了封建制度社會下的君臣之禮,權、利相爭,君主在錯綜復雜的政治關系里如履薄冰,卻又在無法厘清的親情里左突右沖的矛盾。
關鍵詞:朝鮮;王權;親情]
父與子在世上千萬家庭中都是關系最為親密的象征。但是在距今兩百年前的李氏朝鮮英祖時期,在宮斗的外衣下,有這么一對王室父子,有這么一段扭曲的親情,百轉糾結、發(fā)人深省。
整部影片采用了倒敘的手法,描述了一個從小培養(yǎng)兒子的治國之道并且深愛著兒子的父親,最后卻將這個如此疼愛的兒子關進空的米柜足足七天活活餓死他的悲劇。整部電影沒有什么恢弘的大制作與大場面,但是那種父子之間說不明道不清,又纏繞著政治、宮廷斗爭于其中的關系,卻深深震撼人心。
影片中的父親朝鮮英祖李昑,字光叔,號養(yǎng)性軒。是李氏朝鮮的第二十一代君主,而那個在米柜中被活活餓死的兒子則是英祖在四十歲時出生的世子李愃。由于之前的世子李緈英年早逝,李愃成了英祖的獨子,英祖格外疼愛這個唯一的兒子,雖然他并不是正室王妃所生,卻依然立他為世子。為了讓世子能夠早日接替他治理國家大事,英祖從小就培養(yǎng)他的政治素養(yǎng),為其安排名臣督導功課,更專門為他寫書,讓其背誦。年輕的世子聰穎而少許頑劣,同時又極其敏感,對父親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語都分外在意。他厭惡君主之位也厭惡權利,他所希冀之事,唯有父親眼神中的一絲暖意、一句溫言,然而出生在帝王家,擁有世子的頭銜,這一切都不是他可以選擇的,英祖一度提拔世子代理國政,可世子卻無心朝政。父王簡單粗暴的要求比嚴厲更令人懼怕,特別是當兒子的一個小行為不合他意時,英祖便有很大的反應,將兒子越推越遠,最后徹底毀了一個兒子對父親的尊重和愛意。英祖的一句“你的存在本身便是逆謀。”使怒火沖昏了世子的理智,直接提起刀沖進了父王的寢宮,也將自己送上了黃泉路。心灰意冷的英祖命人將謀反的世子關進米柜中,用木板釘死,鋪上干草,任何人不得靠近。在接下來的七日里,這對形同陌路的父子各自回憶起過往的種種,有溫情的回憶,也有他們之間一步步走向僵化與破裂的現(xiàn)實。
與無心朝政的世子不同,世孫雖然不滿十歲卻聰穎過人,懂事乖巧,勤奮學習,頗受他的祖父英祖的喜愛,在英祖要放棄世子的同時一度準備要將王位直接傳給當時還是孩童的世孫。
在世子被關進米柜的第五日,年幼的世孫和祖父許配給自己的妻子一起,端著一碗水恭恭敬敬地走到米柜前,用權威趕走守衛(wèi)的士兵,在米柜前苦苦哀求父親喝一口水,懇求祖父放過一時沖動的父親,父親不能做到的事由世孫來替他完成。然而英祖卻用不可置疑的威嚴命令任何人都不得為世子求情。米柜中的世子聽到兒子的苦苦哀求,流下了悲痛的淚水,為自己現(xiàn)在的處境感到可悲,還要讓年幼的兒子來替不爭氣的自己求情。長時間的缺水缺糧使他面色蒼白,沒有一絲血色,甚至用尿液解渴。已經(jīng)完全失去了世子的尊嚴。
在世子被關在米柜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夜,米柜中奄奄一息的兒子,米柜外白發(fā)蒼蒼的父親,最終得以互訴衷腸,然而一切早已走到了覆水難收的境地,英祖在米柜外獨自喃喃“你與寡人緣何非要待到這陰陽相隔的分岔路上方才得以如此相談,寡人會被記錄成是弒子之父。而你會被記錄成因癲狂而欲弒父之狂人。寡人一死國欲亡之!唯有你死方可確保三百年宗社!”此時米柜內只剩下最后一口氣息的世子在內心默默地念道“我那晚沒有殺你而是直接回來,是因為我始終認為先有人,才有學習禮法,學習禮法怎能成為管制國家的理念,我不喜歡當王,也不喜歡權利,我希望的只是父親您親切的一句話和關愛的一個眼神?!痹趯κ缹O的無限懷念與對父王的些許憎恨中,年輕的世子在第七天夜里永遠離開了這個束縛他的王宮,去尋找他所向往的自由。世子被抬出時,已經(jīng)變成了一具冰冷的尸體,下肢因為蜷伏在米柜里過久而無法伸展,只能被殮葬官硬生生折斷。僵硬的嘴里被倒進了滿滿一嘴已經(jīng)無法下咽的生米。如果不是生在帝王家,如果沒有君臣之禮,權、利相爭,就不會走到這一步。在世子死后,英祖謚以名曰思悼世子,思考之“思”,哀悼之悼。這也是影片名字的由來。
可以說思悼世子是一場宮廷內部權利爭斗的犧牲品。英祖一輩子活在王位言不正明不順的恐慌之中,他一次次試探大臣,又一次次將世子推向風口浪尖,它們化作利刃,第一個刺中的,便是曾經(jīng)敬他如天的世子。在權力面前,何來虎毒不食子?偏要天人兩隔方罷手!
父子之間彼此的親情,本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然而在這對王室父子中卻不知不覺地偏離了軌道。父親希望兒子早日接班繼承王位,卻又不滿兒子的莽撞沖動,不肯給予足夠的犯錯空間。外表溫順的兒子內心倔強卻又惶恐,對這個威嚴的父親害怕卻又不滿。在唯一能平衡兩人關系的大王大妃去世之后,世子最后的防線徹底崩潰,以各種極端、暴戾的方式來宣泄內心的壓抑和不安全感,卻不料這些行為成為了鋪就自己死亡之路的奠基石。
思悼世子死后,英祖又在位了十四年。思悼世子的兒子,朝鮮正祖李祘成為了接替祖父的理想繼承人。在目睹了祖父如何弄死父親的人倫慘劇后,他小心行事,又因為從小聰慧過人,最終登上王位,與祖父等并稱為“圣君”。他曾向祖父許諾不再追究父親的死因,但等他登基后,李祘不僅詳細過問父親的死因,還把父親遷葬到更好的地方。年幼聰慧的他取代了桀驁頑冥的父親,父親成了棄子,而他順利成為了政治角力場上一個更好的選擇。
影片在世孫李祘對父親的深深懷念中終結,英祖作為朝鮮君王始終認為身為一國之君沒有好好學習,就算系歪一個褲腳,也會被臣子蔑視,學習和禮法就是這個國家理念,而這也是他與思悼世子之間最大的矛盾與癥結。留給后人的也只有無限的感慨與深深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