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俞珍
【摘 要】 班主任是班級日常工作的組織者、引領者與管理者,要及時妥善地處理班級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而心靈溝通是班主任加強與學生、家長交流的方式,通過心靈的溝通,可以進一步提高班級管理的水平。本文圍繞如何加強溝通藝術(shù)進行闡述,旨在提高班主任德育水平。
【關鍵詞】 班主任;小學生;溝通;交流管理
現(xiàn)代教育理念提倡素質(zhì)教育,小學作為教育階段的起步時期,是培養(yǎng)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小學生的性格特征與心理發(fā)展水平還未完全成熟,表現(xiàn)為天真爛漫,不諳世事,就像一張白紙。教師作為和學生接觸比較多的人,就要抓緊這個教育時期,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營造氛圍,保持和諧良好班風
小學生較為活潑好動,好勝心也很強,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口角爭執(zhí),甚至拳腳相向。有班主任認為孩子還小,只是小打小鬧,不用過多干涉。但如果班級里經(jīng)常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勢必會對班級管理造成影響,不和諧的班集體氛圍也會對學生思想意識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影響。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班級的班風會發(fā)生變化,比如有的班級會中途替換班主任,因兩位班主任的處事方式和性格特點都不盡相同,學生就會不適應,和諧的班級氛圍和班級風氣也會隨之改變。所以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良好、積極向上的班風,在學生之間發(fā)生矛盾的時候要及時調(diào)節(jié)。班里的小馬同學總是來辦公室報告,說樂樂欺負他,鑒于他總是拖拉作業(yè),老師就三言兩語打發(fā)他回教室寫作業(yè),于是小馬開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制造了“鉛筆事件”,班主任這才發(fā)現(xiàn)之前 “小打小鬧”的過程中兩個人結(jié)下了“梁子”,成了“死對頭”,并且兩個人的矛盾已經(jīng)延伸到課后,擴大到了雙方家長,甚至還牽涉了班上好幾個男同學。我們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維持平穩(wěn)的關系,但是對于同學間的摩擦、沖突,我們不能坐視不管。當學生間有爭執(zhí)的時候,我們要拉開雙方,待冷靜后再進行談話,弄清楚原委,教會學生用溝通和交流來解決問題,這樣就很直觀地樹立了學生的德育意識。
二、走進心靈,多與學生溝通交流
班主任要想切實做好德育工作,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必不可少。這種交流可以是在學習上,也可以是在生活上,又或者是在班級的建設上。教師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學生有自己的獨立意識,有時候小學生的思想方式往往會出乎成年人的意料,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更要與學生多交流,及時傾聽學生的意見,這樣才能把班級建設得越來越好,讓學生在這種自主的交流表達中樹立起正確的思維觀念。有的班主任認為學生還小,提不出什么有用的意見,總是獨斷專行,長此以往,學生就喪失了交流表達的意識,對班主任的話也不會認真聽從,嚴重影響了德育工作的開展。而晨會、班會是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培養(yǎng)集體意識的好時機。例如班級公約的制定,班主任可以結(jié)合核心價值觀中的“法治”在班里開展一次主題班會,讓學生根據(jù)班級存在的問題或現(xiàn)象分組討論班級公約,再集體討論通過,形成班級公約。當班級出現(xiàn)新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晨會討論,對班級公約進行增訂。同時,班會課的話題、形式等可以由學生來定,此外,課堂外的師生關系可以更親近一些,全國優(yōu)秀教師管建剛就能走進學生中,學生們都稱呼他“管大”。走進學生心靈,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學生在這種和諧友愛的環(huán)境中自然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加強自己的德育意識。
三、寬嚴并濟,不斷優(yōu)化教育方法
雖然在教育工作中提倡鼓勵教育,但是班主任也要在日常的管理中寬嚴并濟,既要鼓勵學生和愛護學生,也要適當?shù)貙W生做得不好的地方予以批評,并引導幫助學生改正不良習慣。有些班主任的思維方式是“嚴師出高徒”,認為對待學生就要嚴加管教,才能防止學生走上歧途,在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嚴厲批評,手段方法不免有些過激;而有的班主任就認為對待學生要用“鼓勵關心”的教育方式,在學生犯下錯誤時耐心溫和地解決問題,很少對學生予以批評。持續(xù)嚴厲批評有可能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班級里不敢暢所欲言,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變成一個不敢與別人表達交流的人,對班主任工作的開展也有影響;持續(xù)鼓勵教育,班主任就會喪失威嚴,學生也不會再聽取班主任的教導。所以在班級管理中,一定要嚴慈相濟,恩威并施。
四、學會放手,實現(xiàn)學生自主管理
班主任在班級開展德育工作時,可以適當放手讓學生自己管理,讓學生在自主管理、自主當家中培養(yǎng)德育意識,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zhì)。班主任不要小看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如果班主任只是單純跟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叮囑他們要遵守規(guī)則等等,學生很容易感到反感無聊,產(chǎn)生逆反心理;相反,如果教師適當?shù)刈寣W生進行班級管理,那么學生就會在自主管理中培養(yǎng)責任意識,樹立德育觀念,班級凝聚力也會隨之增強。所以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一定不能獨斷專行,而要適當放手,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也有一定的好處。所以,班級小崗位的設置就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可以成為一門“藝術(shù)”。除了班長、課代表、組長等一些常規(guī)小干部外,有些班主任還別出心裁地設置了“燈長”“U盤管理員”……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責任田”,真正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學生自己當家做主,集體意識、責任感、是非觀在管理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班級氛圍自然越發(fā)和諧。
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學生是獨立的人,學生是獨特意義的人,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做到“以生為本”,一定要學會跟學生平等交流,跟學生做朋友,學會傾聽,讓他們在交流中樹立起德育意識。班主任更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嚴慈相濟、恩威并施,讓德育工作變成一種藝術(shù)。
【參考文獻】
[1]邵惠芳.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如何做好班主任[J].小學時代,2017(02).
[2]李燕.班主任班級管理的點滴心得[J].小學時代(教師版),2018(11).
[3]任淑.溝通藝術(shù)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