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灝鋒
摘要:本文作者從自己所處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指出轉化學困生是教育者的責任,更是義務。然后從樹立信心,培養(yǎng)興趣,學生輔導,家校攜手等四個方面論述轉化語文學困生的策略。
關鍵詞:語文學困生,信心,興趣,輔導,家校
我校地處偏遠山區(qū)惠州龍門麻榨,這是一所典型的農村中學。我在這已經(jīng)任教20年,由于我校地處偏僻,硬件條件較差,所以生源也較差,導致語文學困生較多。語文學困生顧名思義就是指在語文學習上存在困難的智力正常的學生,具體表現(xiàn)為成績差,學習習慣差。
據(jù)我調查,語文學困生比例在20%左右,他們的平均成績大概在10—40分。面對這種現(xiàn)狀,大部分語文教師為了快速提高教學成績,都把精力放在培養(yǎng)優(yōu)生,而這20%的學困生就被打進“冷宮”。 我對這些教師的做法極力反對,他們嚴重違背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違反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觀念:全體性、全面性、個性化。學困生是學生中的特殊群體,教師要給予關注。我的做法是對學困生永不言棄,因為我堅信轉化一個學困生就可能挽救一個家庭, 這是教育者的責任,更是義務。下面,結合我多年在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學實踐,談談如何轉化學困生。
一、 樹立信心,體驗成功。
學困生由于成績差習慣差,常常遭受優(yōu)生的歧視、家長的打罵、老師的冷落。老師安排他們的座位在后排,少提問,少輔導,因此,他們就是被遺忘的特殊學生。教師認為他們爛泥扶不上壁,導致學困生自尊心受損,從而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要轉變學困生,首先必須改變教師的思想觀念。教師要把語文學困生重視起來,與優(yōu)生同等待遇,做到一視同仁。其次,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學困生雖然成績差,學習習慣差,但也有優(yōu)點,我們要善于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并在班上大張旗鼓的表揚。最后,幫助學困生樹立信心,要多搞活動,盡量讓學困生參與,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樹立信心。例如,我教《皇帝的新裝》一課時,讓同學進行課本劇表演,我了解學困生小張同學好動,模仿性強,于是安排他扮演騙子角色,剛開始他不愿意,后來經(jīng)過我的鼓勵,他終于登上“舞臺”,還出色的把騙子角色扮演成功。全班同學為小張鼓起了掌,我也夸獎他的精彩演技。此后,他上課紀律進步很大,還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按時完成作業(yè),成績逐步提高。
二、培養(yǎng)興趣,促進樂學。
我們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困生還是很想把語文學好,只是感覺語文很難,覺得無從
入手,有時覺得自己已經(jīng)努力了,成績還是很差,加上語文教師的嫌棄、歧視,于是就害怕,甚至討厭語文。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必須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讓學困生愛上語文,樂于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學困生學習困難,接受知識慢,對學習很容易失望的特點。
作為教師,我注意做到降低門檻,放寬對他們的要求,讓學困生能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輕松地掌握符合他們現(xiàn)實狀況的知識。這樣,就容易把學困生引入學習的殿堂,激發(fā)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每次布置作業(yè)時,我會讓學困生做常規(guī)作業(yè)(如朗讀課文與抄寫、聽寫生字詞、背誦一首古詩等),讓學困生能輕松地完成作業(yè)。
三、耐心輔導,以愛脫困。
魯迅先生說過:“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因此,對那些心理脆弱,自我放棄的學困生,更需要教師的愛心栽培。只有用愛拉近師生的距離,獲得他們的信任,就能親其師信其道。因此教師要設法在愛的氛圍中融化學困生學習語文的心理負擔,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自信心,一種舒服,一種安全感,以愛幫助學困生轉化。
語文學困生由于基礎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原因,導致語文成績差。因此幫助學困生脫困,就必須加強個別輔導。語文教師根據(jù)學困生的弱點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導,例如作文薄弱的學困生就輔導寫作,閱讀能力差的就輔導閱讀知識,基礎差的就輔導基礎知識,采取對癥下藥的策略,一方面體現(xiàn)教師把學困生放在心上,讓他們感受老師的關愛。另一方面,能有效的提高學困生的語文成績。
最后,學困生有了師愛還不行,還要有生愛。因此,我在班中建立語文互助小組,讓優(yōu)生結對子幫助學困生。以前由于學困生成績差習慣差,優(yōu)生都疏而遠之,還用鄙視眼光看待學困生,因此,學困生與優(yōu)生的關系就如厚障壁,極不利于班集體的建設。自從建立互助小組以來,優(yōu)生在輔導學困生的同時,自己的知識得到鞏固,學困生又掌握了知識,同學情義更深厚。
四、家校攜手,促生轉困。
據(jù)調查我校的學困生家庭情況,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困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長對孩子管教要么過嚴,要么過寬,導致孩子畸形發(fā)展。所以教師要積極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與協(xié)助,讓家長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此外,教師要勤家訪,與家長統(tǒng)一思想,同步教育。家訪時一不要告狀,二要多出主意。因此,轉化學困生就要家校攜手,才使學困生沒有“避風港”,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轉化語文學困生,讓他們由厭學變樂學,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時刻面臨的艱巨任務,只要我們有淵博的知識以及對學困生的無私關愛,那么我們的語文教育就有希望。
參考文獻
[1]《教育教學管理》200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