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
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共有五冊,每冊有三到四篇文言文,如果我們一篇篇按部就班地去教,必然會重復啰嗦。學生在學習中,也然會產生厭倦感。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高效地掌握知識點呢?“少教多學”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由之路。
一、多些學生的自學時間,少些老師的教授時間
這里所謂多的時間,其實是將課堂的時間合理重新分配,充分調動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功能,弱化教師的牽引作用?!吧俳潭鄬W”教學模式注重的是減少教學內容的數量,提升教與學的質量,增強師生兩者之間互動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知識建構的能力,逐步建立起教學數量與質量并重,學習選擇的機會更多的新型教育體制,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空間,讓其自主地選擇。
對于語文教學內容,我們做了大膽的調整,即知識模塊整合,將五冊語文書的文言文整合到一起。下面就以《鴻門宴》這一課的學習過程為例,和大家分享。
《鴻門宴》教學案例:
1.導入
始皇出巡,見此壯大場面,項羽出語率真無忌:“彼可取而代之也?!眲顓s含而不露:“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二人都有覬覦帝位之心,但性格差異卻由此可見一斑。那么楚漢之爭到底誰勝誰負,《鴻門宴》將為此揭開序幕。
2.分組匯報自主預習成果
(1)課前布置學生通過網絡搜集有關鴻門宴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了解項羽和劉邦其人其事,并借助教材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積累重要實詞和虛詞。
(2)學生分組展示預習成果
一組:朗讀課文或角色朗讀,其他組提出要注意的字詞讀音,教師做適當提示和補充。
二組:根據搜集資料,介紹作者司馬遷生平及《史記》的相關知識,講述背景故事,如巨鹿之戰(zhàn)項羽破釜沉舟,劉邦約法三章,項劉楚漢之爭,垓下之圍,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等。
三組:學生復述“鴻門宴”故事經過,并給每個情節(jié)擬一個標題。如:無傷告密、范增說羽、項伯夜訪、張良獻計、項王留飲、范增舉玦、項莊舞劍、樊噲闖帳、沛公出逃、張良入謝、項王受璧、亞父破斗、沛公除奸。
(3)分組比賽:文言知識競答。如“找一找”(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比比哪組找的多;“問一問”(文中難理解的字詞);“詞性大變身”(詞類活用);“翻一翻”(特殊句式)
3.分組合作探究
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進行討論。
(1)劉邦在“鴻門宴”中為什么能夠死里逃生?借此問題的探討理解劉邦、項羽的性格特點。
(2)辯論:項羽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
4.學生自主質疑問難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疑問,先小組內交流,然后小組間交流。
5.布置作業(yè)
學生可通過網絡搜集資料,在學習本文的基礎上寫一篇關于人物的評論性文章。
二、引發(fā)的思考
1.如何做好教學預設
搞好教學預設,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入手:一是從學生入手,細致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狀況和情感水平,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二是從教材入手,教材是我們教學的依托和載體,它為我們教學預設提供了典型的案例和思路,我們可以利用教材的設計,也可以選取類似于教材但是更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來展開我們的教學。
2.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
注重學生能力素質的提高。在第四課與第五課中,通過對學生學習文言文方法的指導,著重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主要從兩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1)在文言文翻譯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學生之間互相質疑、合作探究、自我評點分析、小組總結歸納的方式進行,同時將翻譯文言文中應當注意的“實詞、虛詞的準確翻譯;古今異義;固定句式;特殊句式”等幾個方面以“我們小組討論認為”的方式出現(xiàn),這樣使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掌握了學習方法,提高了自我學習能力。(2)在分析人物性格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有針對性的讓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分析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再有條理的引用課文中或《史記》中的相關語句陳述理由,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3.教學手段的靈活性
多媒體技術和板書的綜合運用。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影音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日益成為重要的教學手段,但在現(xiàn)在的教學中,我們往往過分的依賴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而忽略了板書的效用,使教學任務無法圓滿完成。學生的思維是活的,學生的知識需求在總體的連貫中有局部和階段的跳躍,教師無法全面預計到學生在課堂上所有的知識需求,教師可以依據課程進度和現(xiàn)場情況,讓學生走上黑板書寫出自己的想法和發(fā)揮,所以在準備本堂課時,將學生口頭回答,上黑板展示和課件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兩者的互補優(yōu)勢。
4.教與學的互動性
師生和生生間的相互交流。為了使學生的學習層面和分析理解能力盤旋上升,本人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坡度,努力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設計這堂課的環(huán)節(jié)時,在教學互動性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1)教師定位。在課堂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教師提綱契領的講解之后,分別設計一組問題和一組習題,在教師的適時引導下,學生進行討論和練習,最后教師進行分析歸納,使學生在師生互動中受益。(2)學生定位。我始終把學生定位在課堂主體的地位,對學生采取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共同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在生生互動中受益。如在劉邦和項羽性格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詳細閱讀老師為學生印發(fā)的教學稿中相關資料介紹,并進行歸納梳理,形成初步看法和觀點;課堂上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讓他們全方位多角度的看問題,學會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辨證分析歷史人物的能力,最終形成客觀公正的看法和觀點,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研究學習、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好習慣。
★作者通聯(lián):新疆沙灣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