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林
瑞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社會福利完善的現(xiàn)代文明國家,與崇尚競爭、開拓創(chuàng)新、擅長制造的維京文化密不可分,也與維京人、維京海盜有不容忽視的歷史淵源。
近來,北歐國家瑞典連續(xù)引發(fā)輿論熱點事件。中國游客被暴力執(zhí)法、瑞典電視臺節(jié)目辱華,接連讓這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在中國的熱度刷了新高。瑞典是北歐最大國家、高度發(fā)達的歐盟成員國,以其中立國的國際形象和福利國家的社會制度而著稱。其實,瑞典的文明與歷史繞不開著名的維京人、維京海盜和維京文化。這是深深融入瑞典現(xiàn)代文明的歷史印跡和文化基因。
瑞典的人類足跡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此時的斯堪的納維亞部落主要從事狩獵和食物采集。公元3至4世紀,這些部族向西歐和南歐輸出了大量移民,被稱為“人種作坊”。作為日耳曼人重要分支的哥特人,據(jù)稱就來自現(xiàn)今瑞典的哥特蘭島。790年至1066年,瑞典進入維京時代。所謂維京(Viking),在古英語中是指在海灣中從事某種活動,“vikinger”是指從事這種活動的人。
對于維京人來說,“海上冒險”主要就是“旅行與掠奪”兩項活動。當然除了從事海盜活動外,維京人同歐洲其他地區(qū)的人一樣,也是農(nóng)民、漁夫和獵人。北歐半島地處高緯度地區(qū),受大西洋暖洋影響,冬季溫和多雨。北部為高原,南部及沿海多為平原、丘陵,可耕地相對較少,基本上只是自給自足。維京人為何要旅行與掠奪?有觀點認為這是維京人的天性使然,更為公認的觀點是他們在尋找可耕作的土地。
北歐有個不成文規(guī)定,家長去世后,長子繼承家業(yè),其他兒子成年后必須離開長兄,自己成家立業(yè)。加之北歐耕地本來不多,因此維京人只能以海為生、四海為家,要么不斷旅行尋找更好家園,要么掠奪維生。由于長期海上旅行,船便成為維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維京人的一切都與船有密切關系。船就是維京人移動的家,船帆可以作為帳篷。不能用船的地方,他們騎馬、滑雪、溜冰,使用雪橇運載老弱病殘和沉重裝備行李。
長期旅行、以海為生、懂得與自然相處,這些維京人的生活元素和傳統(tǒng)無疑對現(xiàn)代瑞典有深刻影響。在當代,瑞典人特別重視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熱愛大自然和各種生物,也喜歡旅游,是世界上外出旅游人數(shù)最多國家之一。瑞典人更喜愛體育運動,夸張的說法是他們一來到人間,就得參加運動。最受歡迎的活動是足球、冰壺、冰球和馬術。瑞典曾主辦過1912年夏季奧運會和1958年世界杯足球賽,并在該次世界杯上獲得亞軍。瑞典人相信,玩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特別是戶外玩耍,每年都有針對中小學生的運動假。
維京海盜又稱“北歐海盜”,8世紀至11世紀的海盜全盛時期被稱為“維京時代”?!皏ikingar”在冰島土語中意指“海上冒險”,反映了維京海盜的生活方式和謀生手段。從歐洲沿海到不列顛島嶼,維京海盜的足跡遍及歐洲大陸以至北極。一開始,他們只是劫掠西歐大陸沿海的修道院,9世紀以后對歐洲其他國家進行有組織的入侵。彪悍的維京海盜讓整個歐洲大陸為之膽寒。
當時的歐洲遭受到來自南方、東方和北方的蠻族入侵。南方是穆斯林海盜和冒險者,東方是游牧部落馬扎爾人,北方是維京海盜,后者侵略范圍最廣。類似于陸上游牧民,維京海盜相當于“海上游牧民”。他們制造了一種船代替馬匹,這種船吃水淺、速度快、靈活性強,是維京海盜得以溯河而上、深入內(nèi)地的“大殺器”。彼時的基督教堂里,常常發(fā)出這樣的禱告:“啊,上帝,把我們從這些北方人的懲罰下拯救出來吧!”維京海盜向西航行,到達過冰島、格林蘭島和北美洲。
到10、11世紀時,維京海盜開始在海外地區(qū)定居下來,占領并統(tǒng)治了法蘭西北部大半地區(qū)和不列顛群島。但無論他們定居何處,最終都被現(xiàn)存的基督教國家所吞并。為了防止維京海盜的進一步劫掠,法蘭克國王查理三世在911年與海盜首領羅洛簽訂條約,建立諾曼底公國,授予后者諾曼底公爵的稱號。諾曼底一詞源于定居在那里的“北方人”,即維京人。諾曼人的后裔——“征服者”查理于1066年成功地侵占了英格蘭,開啟諾曼底王朝。
為何維京海盜會掠奪修道院?據(jù)說也與基督教對異教徒的攻擊有關。當時的法蘭克國王是歷史上著名的查理大帝。他用火與劍來宣講基督教的福音,橫掃了北海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地,包括維京人在內(nèi)的那些沒有皈依基督教的異教徒被趕到了海上。作為異教徒的維京人就對法蘭西北岸和信基督教的英格蘭進行掠奪性的襲擊和遠征,以此來報復基督徒對他們的迫害。這些戰(zhàn)爭和暴行大半來自基督教的資料,然而查理大帝對異教徒的殘酷行為卻鮮為人知。
在穆斯林、馬扎爾人和維京海盜的三面夾擊下,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土崩瓦解,也標志著西方從古典時期向中世紀的過渡。由于歐洲人沒有力量應對,殘酷無情的北歐海盜在歐洲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不過從長遠來看,這些入侵對歐洲是有好處的。經(jīng)濟學史學家對維京海盜甚為著迷,認為他們把劫掠來的財富重新投入流通,又一次刺激了西方經(jīng)濟。
雖然維京人大多數(shù)會種植大麥、黑麥和燕麥,也有小農(nóng)場飼養(yǎng)牛、山羊、綿羊和豬,但這些常常只夠養(yǎng)活一家人。北歐沒有富饒的土地和豐沛的雨水,而且雨水多半集中在草木不生的冬季這幾個月,黑麥等糧食作物產(chǎn)量很低。無論從經(jīng)濟狀況,還是文化傳統(tǒng),維京人不得不求助于海上旅行與掠奪,直至找到了可以定居的地方。因此,維京文化的內(nèi)在特質(zhì)和顯著特征就是與海上冒險密切相關的“冰與火”。
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曾創(chuàng)作嚴肅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虛構的世界嵌入了很多現(xiàn)實里似的隱喻。他說:“書中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一對一關系,我更喜歡把歷史當作一種調(diào)劑品,使得奇幻小說變得更加真實可靠,但絕不會簡單換個名字就挪到我的作品里面?!毙≌f整體的背景與中世紀歷史有多個暗合之處,用“冰與火”來描述人性復雜一面。這與維京人生活經(jīng)常面臨重要選擇和人性掙扎不無相似之處。
從小開始,維京人就喜愛各種激烈競爭的運動和游戲,比如摔跤、馬術、舉重、劃船、游泳。他們是強悍的戰(zhàn)士,在戰(zhàn)斗中可以表現(xiàn)出“火”一般的狂熱,英勇對敵,不畏死、不懼死。盡管人數(shù)較少,但他們可以憑借周密的策劃而出敵不意、出奇制勝。維京人過的是家族生活,幾代人生活在一起。家族內(nèi)部忠誠度很高,一致對外。因此,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的世仇家恨很有可能成為古老家族的一個傳統(tǒng)?,F(xiàn)在瑞典人與客人交談,不習慣靠得太近,或許與當年維京海盜作風有關。
就飲食結構看,維京人的主食以肉類和魚類為主。他們種植大麥和黑麥做面包,用甘藍、洋蔥、大蒜和水芹做調(diào)味品,其他食物還有各種漿果、卷心菜、香菜、茴香和海藻等。奶制品、啤酒和自制酒是常用飲品。今天的瑞典人有所謂的“海盜席”,在一張大桌上擺上幾十種菜,按照自己愛好分取,而菜肴烹調(diào)質(zhì)量僅是中等,這恐怕與維京海盜長期的海上生活頗有關聯(lián)。另外,維京人唱歌聲音很大,類似恐怖的吼叫,而今天瑞典人的音樂堪稱歐洲最佳之一,兩者之間也不無聯(lián)系。
小說《冰與火之歌》設定了多種廣泛信仰的宗教。風暴神、淹神極可能源于北歐人的信仰,維京人的宗教鼓勵信徒做海盜,從事?lián)尳俾訆Z。比之于基督教,維京人算是異教徒。他們信仰挪威多神教,信奉阿薩神族的神靈。這些神靈有男有女,故老相傳,都住在天國一個叫阿斯加德(Asgard)的地界。不同神靈與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有關,它們經(jīng)常在各處顯靈,讓適當?shù)氖略谶m當?shù)臅r間、地點發(fā)生。
所謂諸神之黃昏是指北歐神話傳說中諸神與巨人、怪物最終決戰(zhàn),世界毀滅并重生的末日。維京人相信,一個男人英勇戰(zhàn)死,其靈魂就能進入天國阿斯加德的神宮瓦爾哈拉(Valhalla),在那里飲酒、歡歌、講述故事。如果作戰(zhàn)不勇敢,貪生怕死,放棄戰(zhàn)斗,就與死人無異,連家人都無視他的存在。維京人認為人死不過是去另一個世界旅行,英雄才能被葬在船里,抵達最終回歸之地,這是一個極大的榮耀,即“海盜的葬禮”。
11世紀以后,諾曼底的羅洛后裔逐漸被基督教化,基督教與異教之間的斗爭由此消失。瑞典人甚至修改了法律,禁止信奉其他宗教,不過到19世紀末期才被廢止。1530年代著名的宗教改革運動之后,瑞典不再信奉羅馬天主教,開始信奉信以馬丁·路德宗教思想為依據(jù)的路德宗。目前,路德宗是瑞典的國教,有大約3/4的瑞典人信奉。瑞典人婚禮有兩種,即路德宗的宗教婚禮和非宗教婚禮。
瑞典僅一千萬左右人口,卻素以“小國家、大工業(yè)”文明于世,有世界領先的制造業(yè)和創(chuàng)造力。它之所以能夠成為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社會福利完善的現(xiàn)代文明國家,與崇尚競爭、開拓創(chuàng)新、擅長制造的維京文化密不可分,也與維京人、維京海盜有不容忽視的歷史淵源。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