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禮器作為中國古代禮制的象征物,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中國青銅文明獨(dú)特的文化符號。近期成都博物館舉辦的《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集結(jié)了來自巴蜀和陜西的青銅器,觀眾進(jìn)廳看到的第一件青銅器正是一件禁止出國(境)文物,1963年出土于陜西寶雞賈村塬的何尊。何尊是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禮器,專家在其底部發(fā)現(xiàn)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銘文,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今河南省洛陽市)的歷史事件。銘文中的“宅茲中國”,是“中國”一詞最早的記載。何尊的造型也非常漂亮,全身布滿高浮雕饕餮紋以及周人崇拜的鳳鳥紋,以云雷紋填地,疏密有致,紋飾嚴(yán)謹(jǐn)。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后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則是“國之重器”的象征,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出土于河南安陽,鼎腹內(nèi)壁上鑄有“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好的廟號。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鑄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
西周
1963年出土于陜西寶雞賈村鎮(zhèn)
現(xiàn)藏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尊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圓口棱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于器表。體側(cè)并有四道扉棱。
商
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陽
現(xiàn)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鼎身長方形,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133厘米,重達(dá)832_84公斤。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盤龍及饕餮紋樣。
@動脈影,一個喜歡逛博物館、拍博物館的普通人。在微博上有超過150萬粉絲天天欣賞他拍攝的博物館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