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衍榮
今年適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不禁想起當年那趟“冒險”之旅。
那是1982年夏季,我和同事出差去羊城。生平頭一次到廣州,一切都分外新奇:濕熱的海腥味空氣,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氣根如髯的古榕樹,“奇裝異服”的紅男綠女,不知所云的廣東話……珠江之畔,南國都市的別樣風情和氛圍,以及濃郁的商業(yè)氣息,完全不同于循規(guī)蹈矩、四平八穩(wěn)的中原腹地。我目不暇接、驚奇不已,仿佛一夜之間跑到了異國他邦,那塵封記憶深處的記憶,即使到了今天還令我嗟嘆不已。
最值得一記的當屬逛“群眾街”了。
本來,按照日程和“政治紀律”,我們是沒這個機會的。當時,我們公務包括飲食起居,全在廣東省體工隊所在的二沙頭。那是珠江上的一座沙洲島,棕櫚夾道,修竹掩映,風景格外秀麗。島上建有莊園別墅,我們就下榻在別墅的一號樓里。據(jù)介紹,毛、劉、朱、周等中央領導,以及越南主席胡志明都曾在一號樓里住過。
說實話,一個禁錮已久的人,偶然到了繁華之所、寬松之地,又住在一個溫柔之鄉(xiāng),誰愿意轉(zhuǎn)身就走!
不巧的是,人不留客天留客,我們一到廣州,一連多日大雨滂沱,電閃雷鳴,鐵路受阻,機場關(guān)閉,想走也走不成了。
沒有料到,我們滯留在那個花柳繁華之地,一呆整整半個月!我們的領導,一個被大家戲稱為“馬列主義老太太”的女人,天天操著半生的廣東普通話急得跳腳:“這怎么辦呀?”
怎么辦?該取的經(jīng)取了,該開的會開了,該寫的材料寫了,我大著膽子向建議:給我們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的機會吧,說白了,就是旅游一下,把廣州城里的一些“革命勝地”都逛逛。有了革命的名義,她欣然同意了。但是,黃花岡、沙面、中山紀念堂,甚至包括五羊公園、廣州動物園都走遍了,還能去什么地方呢? 我想了想,便硬著頭皮試探地提出,能不能去逛逛“群眾街”?
別看這問題有點可笑,可在當時卻是犯忌的。
出發(fā)前,“馬列主義老太太”給我們開過會,定有若干“政治紀律”: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不該傳的不傳,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不該去的不去等等。在她老人家當時的觀念中,“群眾街”明顯屬于我們“不該去的”地方。
所謂“群眾街”,今天的年輕人也許不知道。其實,它是廣州人的智慧結(jié)晶。當年,各地普遍存在的群眾自發(fā)的自由市場,在全國大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時候遭到取締,即使到了80年代,這種群眾有需求的市場形式,依然處于地下狀態(tài)??删鞯膹V州人為了規(guī)避忌諱,給它取了一個很幽默的名稱,叫作“群眾街”。當時在全國各大城市里,也只有廣州才有“群眾街”,這條街上廉價的舶來品,如化纖衣料、尼龍服裝、電子手表、計算器、打火機、克羅米小洋傘、人造革背包等都是搶手貨,各地客商爭相販購,因而廣州“群眾街”名噪一時。
“什么‘群眾街’?明明就是自由市場!做生意的廣州人也學會了玩文字把戲!”“馬列主義老太太”曾在不同場合,不止一次表達過這種憤慨。同事們都知道,在她看來所謂“自由市場”就是倒買倒賣的地方,就是惟利是圖、資本主義泛濫的地方,就是我們精神上的紅燈區(qū),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干部,豈可以朝那里跑?
我擔心“馬列主義老太太”會生氣,甚至會動怒,話一出口便有些后悔,馬上又改口:我們?nèi)ツ抢镏皇窍肟纯茨懿荒苜I點便宜貨?
可是,我們沒想到,她老人家破例表示同意。我至今無法揣度那一刻她是個什么心理?
她聲音低低地說,既然大家都想去,我就帶你們?nèi)ヒ淮?。不過,有些事你們一定要注意。一要保管好錢包,那個地方扒手很多,手段很狡猾。二是用眼睛看,別說話別吭聲,廣州人很欺生。三是看好要買的東西先告訴我,你們自己不要先開價,討價還價的事由我來。四是不買的東西,千萬不要打聽價錢,不然,他一聽外地口音就會纏住你。五是莫沾火星別惹事,萬一有事了也不要怕,我在廣州有親戚。
說老實話,那一刻我對“馬列主義老太太”產(chǎn)生了從未有過的好感。她的思想雖然有點偏激,但從她的“注意事項”里,你不難感受到她對自己要求很嚴,對下屬充滿善意,遇事肩膀還很硬。就這樣,我們終于去成了“群眾街”。
我依稀記得那是一條地處偏僻、浸淫歲月煙火、留有歷史痕跡的滄桑老街,兩邊是古色古香的壁板商鋪,中間是光溜平滑的石板路,整條街上人山人海,商賈如云,各種舶來的廉價商品更是琳瑯滿目、堆積如山。目之所及,到處都是大包小包,擁擠不堪的小販。他們汗流浹背、興奮無比,有的馱著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子,有的扛著塞滿貨物的大旅行包,有的挑著臨時用床單做成的大包袱,還有的使用簡易手推車拉著整箱整箱的搶手貨……花格子襯衫喇叭褲,土布坎肩大褲衩,?;牦w恤軍便服,回回小帽筒裙裝……男男女女,形形色色,從衣著打扮上看,這支大軍顯然來自全國各地,有的還來自邊疆的少數(shù)民族。如此規(guī)模宏大的“自由市場”,開在光天化日之下,與內(nèi)地那種偷偷摸摸的“自由市場”不可同日而語。
作為觀光客,我的視覺神經(jīng)受到強烈沖擊,耳畔仿佛響起海嘯般的轟鳴聲,覺得有一股勢不可當?shù)拈_放大潮迎面撲來,挾帶起強勁東風,一陣陣從心頭掠過。望著人頭攢動,爭先恐后的客商,我不由驚嘆,如此一條遍地黃金的“群眾街”,只要一腳踏進來,踩的都是錢啊!
“馬列主義老太太”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她操著嘰里哇拉的廣東話,一會兒充當大家的購物代理人,與老板討價還價;一會兒又成為我們大家伙的翻譯,把廣東人說的話翻譯給我們聽。我不知道,她那一刻有沒有擔心我們會不會在“群眾街”里中了“資本主義”思想的毒?
我是這趟公差的“錢糧官”,現(xiàn)金和票據(jù)都在我手里,因此我絲毫不敢馬虎,注意力始終放在我的包包上,根本不敢東張西望。結(jié)果如何可想而知,什么都看到了,什么都沒看清,什么具體印象都沒留下,什么便宜貨也沒有買,相當于白去了一趟。
但是,這趟政治風險并沒有白冒。彌漫在這條街上的氣息,就像一股萬物復蘇的春風,拂過人們心頭,讓人感受到,“群眾街”實際上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扇窗,一個橋頭堡,到這里,就可以率先看到中國改革開放的風向標,真是萬金不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