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曲終終有散,可是這次盛會對我的震撼太大,我舍不得就此放下暫時告一段落的研討,對于寫作目的的追問和思索越來越強烈。在等車返程的半日里,我毅然放棄了看看十三陵,逛逛美齡故居、總統(tǒng)府,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祭奠先烈的念頭,早早守候在先鋒書店的門口,試圖在這里找到一些思路。
穿梭在偌大的書店里,我翻開日本現(xiàn)存最早的古集《古事集》,作者寫作的目的是為了讓讀者了解歷史嗎?我翻看素有日本“城南舊事”之稱的《米娜的行進》《英格蘭鄉(xiāng)村生活》,作者寫作的目的是為了讓讀者重新體驗那種生活嗎?我翻看《我在天堂那五年》,作者的寫作目的是為了進行心靈治療嗎?……我突然又聯(lián)想到,那從讀者的視角看過來,不同的讀者閱讀的目的都是什么呢?閱讀與寫作總是纏纏綿綿在一起的……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循著南京城蒼翠挺拔、郁郁蔥蔥的古木,沉醉在南京城寧靜古典的氣息里,在“三新”教育新思想的洗禮中,無數(shù)個“為什么”的答案呼之欲出。有你在,真好!難怪即使在我低眉眨眼的恍惚間,滿眼也都是你的影子。無比期待來年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