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 館
泰國曾報道過一個新聞:21歲的兒子長期無所事事,平時除了玩手機游戲,其他一概不理。而父親性情暴躁,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甚至隨身帶著槍。
家里經(jīng)營著一家便利店。一天,父親讓兒子去收銀臺幫忙,兒子坐下后,照舊掏出手機玩游戲。他沉迷于游戲,有顧客來了,他也視而不見。
父親在一旁叫他,他聽不見。父親大為惱火:“你這個垃圾,怎么不去死!”孩子依舊充耳不聞。
父親走上前,掏出槍,子彈上膛,拍到兒子面前:“有本事你就殺了自己!”
父親剛轉(zhuǎn)過身,背后“砰”的一聲槍響,孩子倒在收銀臺上。父親竟還以為兒子在裝蒜,過去就給了他一巴掌。
直到把兒子掃落在地,他才意識到,兒子真的自殺了……
在家庭關(guān)系中,我們總以為動手才是暴力,其實,語言暴力對親密關(guān)系的破壞往往更致命。
無論是父子還是伴侶,好好說話對很多人來說比登天還難。于是,往往就是生活里的那些小事,把我們弄得精疲力竭。
姑媽和姑父的關(guān)系一直很差,他們在一起38年,也吵了38年。電器出故障了,姑父會罵姑媽“鄉(xiāng)下人粗枝大葉不懂機械”;繳費繳晚了,姑媽會諷刺姑父,“您還真是貴人多忘事呢”;買菜買貴了,姑父會說姑媽,“不宰你這種沒腦子的,還能宰誰?”
有一次,姑媽做了一盤我最愛吃的蝦,我想到姑父也喜歡吃,就給他夾了一只,姑父卻有些尷尬地把蝦夾給了表弟。
姑媽見了,立馬把筷子一摔:“怎么,你瞧不起我們王家人,連王家人夾的蝦你也瞧不起???”
姑父“哐”的一聲把碗砸在桌子上,轉(zhuǎn)過臉來跟我說:“我前天體檢,查出尿酸高,醫(yī)生告訴我要少吃海鮮,以免痛風。”
說完之后,姑父白了姑媽一眼,酸溜溜地說:“有些人啊,還不如體溫計知冷知熱。睡在一張床上,哪天我死了她都不知道?!?/p>
后來說起這事,表弟說:“正常啦,在我們家,飯燒煳了是‘沒責任心’,地板臟了是‘沒個女人樣’,回家晚了是‘沒家庭觀念’,你多來幾次就習慣了?!?/p>
后來,我慢慢注意到,姑母家的溝通從來都是對人不對事,開口第一句必定是人身攻擊。
好好說話,就事論事,在他們家是不存在的。
人在吵架的時候,聯(lián)想力會變得特別豐富,容易失控。
我有一個閨密,她和男朋友吵起架來,就常常令人瞠目結(jié)舌。
閨密考研,復(fù)習時手機關(guān)機,男朋友打不通她的電話就要分手:“我覺得你是那種事業(yè)型的女人,沒有家庭觀念?!?/p>
男朋友開會,閨密打電話被他掛斷,閨密也要分手:“你不接我的電話,如果是我出事了怎么辦?你讓我很沒有安全感?!?/p>
男朋友在家亂扔臟衣服,閨密不爽:“你們家的人是不是都這么邋遢?”
反正他們總是能“以小見大”,矛盾一觸即發(fā)。
所以閨密向我訴苦的時候,我忍不住回了句:“一切不能就事論事、動不動就進行人身攻擊的溝通,都是耍流氓?!?/p>
印度哲學(xué)家克里希那穆提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甭斆魅酥g的溝通從來都只講事實,不評論,不誅心。但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這一點。
同樣一件事情,如果是自己做的,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事出有因,這叫事件歸因;如果是別人做的,我們卻首先會想,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這個人是什么品格,這叫人格歸因。
你自己闖紅燈了,你會想,因為我要遲到了!
看到別人闖紅燈,你的第一反應(yīng)可能就是:沒素質(zhì)!
對自己用事件歸因,對別人用人格歸因。所謂的“鍵盤俠”,大部分就是這么誕生的。
習慣性地寬以律己,嚴以待人,很多時候,正是這種溝通方式殺死了我們的親密關(guān)系。
用人格歸因的方式去看待別人的行為,是溝通中產(chǎn)生暴力的根源。暴力溝通要怎么避免?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指出:只說事實,不下結(jié)論。
比如一個人遲到了30分鐘,你可以說他遲到了半小時,但你不能說他沒有時間觀念。不要在事情發(fā)生的當下就給出你的結(jié)論,這是我們避免傷害的第一步。
區(qū)分清事實和評論后,我們再接著學(xué)習如何科學(xué)地抱怨。
心理學(xué)大師羅蘭·米勒在《親密關(guān)系》一書中,給我們推薦了一種抱怨表達方式,叫“XYZ陳述法”。
X、Y、Z分別代表事件、情境、感受,即你在Y情境下做了X,我感覺到Z。
要注意,在表達X的時候須杜絕使用寬泛的頻率詞,比如“總是”“從不”“永遠”。
打個比方:你約了老公一起吃晚飯,但他的電話打不通,你既擔心又生氣。
他到了之后,如果你直接說:“你總是遲到,真是一點兒時間觀念都沒有!”那么,你們這頓晚餐注定要不歡而散了。
但你也可以說:“這么晚了,還下著雨?!边@是Y,即事情發(fā)生的情境。
“你遲到了,又不接電話,也沒及時告訴我?!边@是X,即陳述事實。
“我既擔心你的安全,又覺得不被尊重,所以我很生氣?!边@是Z,即傾訴感受。
這種表達方式既能充分表達感受,還能解決問題,效果好的話,你還能收獲真誠的道歉和一個溫暖的擁抱。
其實這世界上本就沒有什么絕配。在油鹽醬醋、雞毛蒜皮的生活中,沒有人能永遠活在浪漫、熱烈的親密關(guān)系中。經(jīng)營親密關(guān)系是需要學(xué)習的,尤其是要學(xué)會溝通,而愛就是溝通時最好的語言。
在親密關(guān)系中,沒有什么問題是愛無法解決的。
自私讓我們放肆,但愛會讓我們在溝通中學(xué)會理性與克制。
因為說到底,溝通并不是要爭一件事情的對錯,而是要維系兩個人的感情。愿愛和技巧讓我們的親密關(guān)系遠離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