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娟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8-0093-01
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書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很多老師一味地強調(diào)多讀,沒有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的多樣化的形式,沒有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結果,半節(jié)課下來,老師累了,孩子的眼神渙散了,聲音嘶啞了,坐不住了。為了保證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我認為,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五個結合"。
1.讀看結合,直觀明了
低年級的課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插畫,并且大部分插圖包含有聲情并茂的故事情節(jié)。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先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然后圖文對照讀課文。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路》時,在學習課文前,立即將書上的插圖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語言文字立刻變成了生動鮮活的畫面,學生觀察畫面再由畫面展開想象,進而品讀課文,充分感受到了小路的美。課文插圖在下文教學中依然大顯身手,既讓學生因為小路變臟變臭而遺憾著急,又為小路重獲美麗干凈而歡欣雀躍。像這類配有故事性較強的插圖的課文,在教學時,先讓學生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然后圖文對照讀課文。這樣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是很有幫助的,并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2.讀思結合,整體把握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意把讀書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如教學《烏鴉喝水》一課,可在出示課題后引導學生質(zhì)疑:烏鴉為什么要喝水?烏鴉喝到水了嗎?通過質(zhì)疑,學生會產(chǎn)生好奇,由好奇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的興趣。此時,教師就要把握時機布置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梢蕴岢鋈缦聨追矫嬉螅?.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遍。2.一邊讀一邊思考前面提出的問題。3.讀完后標出自然段,劃出文中生字新詞。學生此時按要求進行的自由式朗讀既有對生字新詞的感知,又有對課文內(nèi)容的初步了解,長期這樣訓練,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從整體上著手,一邊讀一邊想,一邊讀一邊劃的良好學習習慣。
3.讀說結合,一舉多得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是對信息的輸出,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并加強訓練。《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說的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重視學生讀與說的有機結合。如在教學《荷葉圓圓》一課,組織學生仿說故事,說說荷葉還會是誰的什么?當學生的思維一打開,他們的想法就非常新奇。有的說:"小螞蟻說:'荷葉是我的小床'。小螞蟻躺在荷葉上,頑皮地打個滾。"有的說:"小熊說:'荷葉是我的帽子。'小熊摘下荷葉,頂著走了。"……從學生說話中我們能看出,他們很有思想,讀書、說話結合真可謂"一舉多得"。
4.讀寫結合,相得益彰
寫離不開讀,讀為寫打基礎。這里的寫也有兩個層面,一是抄寫,二是創(chuàng)造寫。《課標》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目標中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抄寫閱讀中積累的好詞佳句,實現(xiàn)低年級閱讀教學扎扎實實多積累。如教學《畫家鄉(xiāng)》時,請同學們在回顧全文的過程中,當堂積累好詞好句并引導他們選擇今天的好詞創(chuàng)編句子;還可以以課文為依托,向外拓展。比如學習《春曉》、《村居》后,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的詩句,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又可以鍛煉學生主動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低年級讀寫結合的重點是讓學生借助讀學會寫生動形象地一句話或幾句話,為中高年級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5.內(nèi)外結合,延伸拓展
《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課文閱讀也非常重視,不僅作了量的規(guī)定,而且對學生的閱讀取向、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也作出了指導性的規(guī)定。學生學習閱讀,首先接觸的是課文。閱讀方法的學習和掌握,也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也得從課內(nèi)的閱讀教學入手。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要讓學生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章的魅力,為課外閱讀打好基礎。閱讀教學中還應該結合課文來引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共讀《動物尾巴的妙用》,在有滋有味的閱讀中,學生的視野開闊了。在賞讀完《絕句》一詩后,拓寬閱讀《詩圣杜甫》,令古詩在美中多出一層特殊的神韻。
課內(nèi)搭橋的另一形式是利用固定的活動課,由老師選擇精美的文章讀給學生聽,并設置一些疑問,吸引學生聽的興趣。這樣,一方面通過聽讀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優(yōu)美文字帶來的愉悅,體驗閱讀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想讀書的沖動。
在晨誦《春天來了嗎》一詩時,我和孩子們齊讀完兒歌后,孩子問:"春天來了嗎?"老師答:"去問柳葉上的嫩芽。"即興生成:"柳枝上的嫩芽點點,告訴我們--"學生異口同聲地答道:"春天來了。"整節(jié)課沒有一句多余的話,課堂中充滿春的韻味,充滿詩的韻律,得益于平時的多讀多積累。低年級的課外閱讀是個難題,只要我們通過不斷地努力和探索,找出符合這一時期小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閱讀指導方法,這個難題一定會迎刃而解的。
總之,在閱讀這塊有待開發(fā)的神圣領地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積累和摸索,讓我們把人類精神上的食糧帶給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都能找到閱讀的樂趣,更找到閱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