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閱讀場,實質是班級的閱讀文化,它影響的不僅是學生的閱讀行為,而且影響了師生的精神追求與內在素質。當學生關于讀書的歲月感懷被敲成文字的時候,讀過的書,都已與靈魂交融。
“場”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所謂“場”是指一種能使人沉浸于其中并能感受其中精神含義的特殊的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是客觀的,是在人與人之間展開的,又具有一種內在精神生成的張力。而班級閱讀場,是在班級中,師生在閱讀和相互交流分享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文化氣場。閱讀場的獨特價值,就在于將閱讀活動,通過“場”的影響方式,直抵學生內心,喚醒學生內在的精神追求,營造班級精神文化。
一、精選閱讀場,民主探討,覓班級精神文化播種之壤
班級閱讀場形成的前提,是物質層面的閱讀場地的選擇。通過民主探討的方式精選閱讀場,讓更多學生能夠參與進來,真正地理解“閱讀場”的概念及其意義。在精選閱讀場的探討過程中,尋覓得到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土壤”。
選擇哪里作為閱讀場地呢?教師建議,可以布置教室專門閱讀區(qū)。學生補充,閱覽室自讀區(qū)域也可以選擇。不過,這些形式都很普通,都是常態(tài)課堂下延伸出來的常規(guī)讀書活動,都離不開老師這個“主體”,“課”的味道太過濃郁。學生如何成為“主體”?民主探討需要讓意見集中在合理、有說服力的軌道上,需要引導大家參與討論。
“操場邊,空間開闊,跑道清晰,路線綿長,自由又整齊,背后還是碧綠草地,—派生機,綜合感覺比較好。”這是第一組的學生帶來的反饋?!皥D書館閱覽室,有讀書的氛圍,避開了平時借書的擁擠,可以選擇的書籍也多。博爾赫斯曾說‘天堂就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钡诙M的同學說得很詩意?!皩W校對面的蠡湖邊,那里有‘高子水居,是高攀龍當年沉溺的地方,那里文化味道濃郁,最適宜深度閱讀?!钡谌M顯然讓這個討論更加熱烈?!靶@里有一扇解放初的老校門,那是學校最古樸的建筑之一,在老校門邊,徜徉在昔日輔仁的淳樸文化里,一邊讀書,一邊與往日共鳴,豈不是親近學校的最好機會?這樣的閱讀才顯得特別?!薄?/p>
當很多意見交匯起來,交織的就是大家的力量,凝聚的就是班級團隊的智慧。經過平心探討、綜合考慮,在一扇老舊的校史門前,放開我們的聲音與歷史交匯,與歷史上的人們相遇,這樣的閱讀豈不是最值得期待的、最令人心生敬意的班級精神文化的成長點?
二、還原閱讀心,個性融合,育班級精神文化生長之根
課堂在校園的一個角落,教室所賦予的莊重嚴肅的感覺一旦被丟棄,這樣的閱讀體驗會不會走向熱鬧和無序?這樣的一節(jié)課是否能保證最初的愿景得以實現?帶著這些問題,帶著最理想化的預設,教師鄭重地向學生提出如何在個體自由的背景下有效建設班集體精神文化的設想。學生團隊各抒己見,遵循整體方向一致、個體才情突出的原則,呈現自己對于閱讀初心的理解,讓班集體精神文化建設落地生根。
于是有學生提出從季節(jié)入手,選擇一些關于四月的篇章,大家吟誦。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跟中外名家筆下的季節(jié)相遇。也有學生倡導選擇自己的讀書故事,在老舊的校門前,在古色古香的環(huán)境里,跟這樣美好的季節(jié)一起,回憶我們自己的故事,對著從這扇校門里走進走出的名人大師、校友前輩,講述自己的故事,關于成長、關于讀書、關于自己生命的思索。
尊重每一位學生的閱讀個性,還原每一位學生的閱讀初心,讓班集體精神文化建設可以真正落實到生長之根的營造和浸染中來。學生可以圍在一起,談讀書心得,談成長感悟,談時勢觀點,論歷史縱橫,可以不拘束,卻不可以不思考。在某處特定環(huán)境下,行為人的主觀認識和客觀實踐相結合產生的獨立的價值、影響、意義體現了人與社會、他人、自己的種種復雜交錯的文化關系,繼而形成獨特的、充滿詩情的班集體精神文化。
三、傳承閱讀味,筆下留痕,鑄班級精神文化茁壯之魂
我鼓勵學生在閱讀場的浸潤之下大膽自信表達自己的情感、認知,通過筆下留痕傳承閱讀的況味,形成獨特而又豐富的精神生命的思考,去澆筑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靈魂。
學生們寫道,“我越來越堅信,讀書要趁早。我們沉默不語,就是互相贈予片刻生命?!薄拔蚁嘈胚@是緣分,人與人之間,書與人時間,你走快一步,你走慢一點,都不是最好的遇見。隨著近視的度數越深,人生這本無字書卻越淺?!薄拔腋兄x那些溫柔的文字,陪我度過了漫長的難挨歲月?!?/p>
班級閱讀場,實質是班級的閱讀文化,它影響的不僅是學生的閱讀行為,而且影響了師生的精神追求與內在素質。當學生關于讀書的歲月感懷被敲成文字的時候,讀過的書,都已與靈魂交融。每一個學生都努力參與自己真實的生命成長,繼而形成班集體精神文化深處的生命力。
如果沒有這樣集合全體學生團隊參與的閱讀課的設置,也許集體中的人都不會如此輕松而又誠懇地回望自己、眺望未來,在彼此的生命里如此莊重地交融,班集體精神文化建設也不會落實到細細密密的縫隙里,成長成詩情畫意的班級精神氣質。
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借助閱讀,既實現了班集體團隊的巧妙架構融合,也實現了班級精神文化的詩情畫意的構建。每一個在讀書中遇見過的人,談過的話,用心陪伴的日子,烙印的些許回憶,生命里的諸多感觸與成長都藏在了班集體每一位學生生命的針腳里,密密麻麻。它們教導著班級的每一分子,指引著我們,讓每一個教育中的人成為那個渴望成為的人。
【戴啟江,江蘇省無錫輔仁高級中學,一級教師】
責任編輯 樊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