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外仙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診療,提高診療質(zhì)量,降低發(fā)病風險,優(yōu)化老年患者的治療方案。方法 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該院接診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共346例,其中發(fā)生低血糖患者55例作為研究組,其余291例作為對照組,對比研究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降糖藥物使用情況、能量攝入情況等。結果 研究組患者在患者高齡比例(56.36%)、長期病程(47.27%)、長效藥使用比例(47.27%)、不良行為(70.90%)上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相應數(shù)據(jù)(P<0.05)。 結論 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低血糖發(fā)病率與患者年齡、發(fā)病時長、用藥、生活習慣等有著密切關系,在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診療過程中應密切關注以及時作出干預,降低糖尿病低血糖發(fā)生風險,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 老年;糖尿?。坏脱?;診療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a)-0026-03
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數(shù)量呈上升趨勢,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糖尿病可累及全身各個器官,心腦血管、腎、眼底,血糖過高可發(fā)生高滲昏迷、酮癥酸中毒等危險情況[1]。低血糖也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常見癥狀,尤其是老年患者,低血糖昏迷與腦血管病在臨床表現(xiàn)上極為相似,臨床上容易將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誤診為腦血管疾病而錯過治療時機,造成嚴重后果,同時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特點,意識能力差,神經(jīng)反應不靈敏,低血糖表現(xiàn)不典型,且表現(xiàn)多樣,給臨床診療帶來了困難,低血糖如不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可造成大腦不可逆損害甚至威脅生命,醫(yī)護人員面對臨床診療的糖尿病老年患者,要對可能引起低血糖的情況有足夠認識,降低低血糖發(fā)生率,減少危險情況的發(fā)生,該次研究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4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現(xiàn)將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共納入34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發(fā)生低血糖癥狀的患者55例,作為研究組,其余291例普通糖尿病老年患者作為對照組。研究組 55例,男 27例,女 28例,年齡 65~ 82歲,平均(73.58±3.06)歲,平均病程(8.25±1.73)年;對照組 291例,男155例,女 136例,年齡 60~76歲,平均( 67.12±3.11)歲,平均病程(2.47±2.28)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臨床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納入糖尿病患者臨床診斷標準參照1999年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報告;②低血糖診斷標準參照《內(nèi)科學》第8版;③實驗室檢查證實患者為2型糖尿??;④患者年齡>60歲;⑤患者無既往低血糖病史;⑥患者對使用藥物無過敏史以及服用禁忌證;⑦排除昏迷患者;⑧排除治療依從性差以及中途退出患者;⑨治療研究征得患者同意,且簽署同意書;⑩研究符合倫理規(guī)范標準,獲取倫理委員會許可。
1.3 研究方法
1.3.1 資料分析 對346例患者進行回顧性調(diào)查,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①年齡;②病程;③用藥;④進食情況;⑤運動情況等。
1.3.2 治療措施 ①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識,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對健康的益處。根據(jù)每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點制定恰當?shù)闹委煼桨?;②根?jù)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包括磺酰脲類、格列奈類、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等,必要時選擇注射胰島素;③增加體力活動可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減少身體脂肪量,增強體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運動的強度和時間長短應根據(jù)患者的總體健康狀況來定,找到適合的運動量和感興趣的項目,運動形式可多樣,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極拳、跑步、游泳等。血糖>14~16 mmol/L、明顯低血糖或者血糖波動大、有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的不適宜運動;④給予患者飲食建議,控制攝入總熱量,根據(jù)患者基礎代謝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脂肪的比例,癥狀較輕的糖尿病患者可只用控制飲食的方法恢復正常血糖;⑤患者出現(xiàn)出汗、饑餓、心悸、顫抖、面色蒼白、心率加快等交感神經(jīng)過度興奮表現(xiàn),測定末梢循環(huán)血糖低于2.8 mmol/L時,甚至無需等待血糖測定結果,應立即給予葡萄糖補充治療,病情較輕患者可口服糖水或含糖飲料,可進食饅頭、餅干、面包緩解癥狀,病情較重患者可給予50%葡萄糖液60~100 mL靜脈推注,繼以5%~10%葡萄糖液靜脈滴注,必要時可加用氫化可的松100 mg靜脈注射,可給予吸氧治療,注意電解質(zhì)平衡紊亂情況以便及時糾正,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每小時測定一次血糖;⑥積極防治并發(fā)癥。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降糖藥物使用情況、能量攝入情況等。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并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年齡比較
研究組高齡患者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病程比較
研究組長期患者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2.3 兩組患者降糖藥物使用情況
研究組長效藥物使用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3。
2.4 兩組患者其他情況比較
以下對血糖造成影響的不良行為統(tǒng)計,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4。
3 討論
近30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生活方式西方化和人口老齡化,肥胖率上升,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也呈迅速上升趨勢,由于經(jīng)典“三多一少”癥狀不再典型,大約60%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而已接收治療者,糖尿病的控制狀況并不理想。據(jù)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統(tǒng)計:2011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已達3.66億,較2010年增加了30%[2-3]。糖尿病發(fā)病率的上升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降糖,一味地強調(diào)降糖往往忽略了糖尿病低血糖的風險。老年人肝腎功能減退、藥物代謝速度減緩、交感神經(jīng)反應不夠靈敏、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減少,以上老年患者的特點都是導致老年糖尿病低血糖風險的因素。低血糖癥狀不典型是老年患者最大的特點,患者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進行救治,以致突然陷入昏迷甚至失去救治機會[4-5]。國內(nèi)糖尿病專家就老年患者的特殊情況提出“適當控制血糖,更要嚴防低血糖”的治療原則[6]。
該次研究采用低血糖組與普通老年糖尿病組進行對照,對兩組患者年齡、病程、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對比分析,觀察組患者在患者高齡比例(56.36%)、長期病程(47.27%)、長效藥使用比例(47.27%)、不良行為(70.90%)上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相應數(shù)據(jù)(P<0.05),說明說明在糖尿病老年患者中,高齡患者、病程長者、使用長效藥物者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的概率更大。此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的常見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因素、飲食不合理、治療不恰當、血糖監(jiān)測不及時、宣教不全面等。臨床上有多種因素可致老年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要及時了解,并給予有效措施,只有此才可將他們出現(xiàn)低血糖的現(xiàn)象減少。
綜上所述,在臨床中,一定要積極探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的常見原因,進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護理策略,以此減少低血糖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黃廣英.老年糖尿病并發(fā)低血糖癥30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8,12(3):40-41.
[2] 張麗亞.2型糖尿病病人住院期間低血糖發(fā)生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J].全科護理,2018,16(3):334-336.
[3] 梁琪.健康教育對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fā)生率的影響[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8,39(1):97-99.
[4] 張艷芬.老年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和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0):122-123.
[5] 王敏,徐靜娟.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間低血糖相關危險因素調(diào)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5):60-61.
[6] 劉翔,余清.老年糖尿病無癥狀低血糖的臨床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22(13):142.
(收稿日期:201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