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
摘 要:定期、定量、定級、定組的多維檢測方式,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復習文言詞匯和語法知識,并內化為自己的一種學習習慣,學生精準翻譯文言文的能力大為提高。
關鍵詞:多維檢測 精準翻譯 文言文 定期 定量 定級 定組
《考試大綱》中對高考文言文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所以,我們很有必要提高學生精準翻譯文言文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取決于詞匯量是否豐富、記憶是否精準以及文言語法知識運用是否熟練。盡管課堂上我多次反復講解高考??嘉难栽~匯及文言語法知識,并反復強調課下要及時復習。但每每事與愿違,反復講解過的知識點仍然屢考屢錯,造成這種情況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學生課下落實不到位。每次考試后,學生“幾家歡樂幾家愁”的表情提醒我:學生最重視的還是分數(shù)和榮譽。大考考整體,我何不用小考來檢驗學生文言知識的掌握情況呢?
老師講得口干舌燥、急得焦頭爛額,遠不如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練得熱情飽滿。要想使學生真正動起來,自主自愿復習高考文言文翻譯常考詞匯和語法,定期、定量、定級、定組的多維小測驗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
一、檢測要定期
一次考試結束,我看著試卷中的文言文翻譯題,暗暗自喜。這其中的知識點可都是平時上課反復講過并常常要求學生課下復習的,可考后此題的得分情況卻令人出乎意料,甚至很多學優(yōu)生的得分率也很低。在從辦公室走向教室的路上,我刻意放緩腳步,一來盡量平息怒氣,二來迅速制定對策。走進班里,我用目光迅速掃視每一個人的反應。考好的幾名同學,滿臉的輕松自信,沒考好的,或愧疚、或緊張、或沮喪??磥韺W生對考試成績還是最為重視的,我為什么不把文言文翻譯知識檢測也作為日常的小考試呢?我把這個決定及其意義告訴給學生。班內先是鴉雀無聲,過了一陣,有學生咀嚼出小考試的意義,點頭同意。其他同學則流露出或無奈或惶恐的神色。我勸解學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試金石,經(jīng)過痛苦的磨礪才能通向成功的彼岸。
每天布置作業(yè)都有復習文言文翻譯知識這一項,力求高考之前至少復習2-3遍,盡量提高得分率。
剛開始實施的時候,為了檢驗學生的自覺性,我采用的是突然襲擊檢測的方式,但檢測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事后我反思:每個老師都希望通過檢測的方式看到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而不是通過檢測考住、難倒學生。所以我調整為定期檢測,每周一和六進行檢測,切忌突然襲擊;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讓自覺自主復習、定期接受檢測內化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進行了一段時間,學生逐漸形成了復習——檢測——再復習——再檢測的習慣,每次語文自習,學生都在主動、自覺地復習,我想檢測結果一定會越來越好??蓻]想到學生辛苦地復習、老師辛苦地批改,效果仍不明顯。
二、檢測要定量
復習和檢測都要定量,且要保持一致。復習資料內容繁多,首先每天要明確定一個復習的量,即多數(shù)同學都能完成的、符合學生復習實際的量,如每天三個通假字、三個古今異義詞、兩個實詞、兩個虛詞,三條古代文化常識(語法知識重在理解)。這個量太少了,到臨高考前就難以保證復習過至少2-3遍;量太多了,學生每天的任務都完成不了,越堆越多,最后就望塵莫及,干脆放棄了。所以定量一定要科學合理,符合學生實際。且每天的量保持一致,而不是忽多忽少、忽有忽無。切不可想起來就某天布置一大堆,想不起來就幾天對學生都沒有要求。第二,檢測也要定量。再次檢測前,都要提前明確告知學生檢測的范圍。且學生復習的范圍和檢測的范圍保持一致,讓學生學有目標,心中有數(shù),自信從容。正是“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三、檢測要定級
為了激勵學生、確保效果,每次檢測結果,我都會分三個檔次對學生進行評價。第一等為優(yōu)等,全對或錯誤極少,全班表揚,作為榜樣;第二等為合格,必須改錯,不僅要改在紙上,更要印在心里;第三等為不合格,要求重新參加檢測,若再檢測還不過關,就需要繼續(xù)接受檢測,直到結果合格為止。不同層次、個性化的評價使學生知己知彼、目標明確。
四、檢測要定組
檢測經(jīng)歷過較長一段時間后,學生似乎進入了“麻木期”,很多學生對于躋身優(yōu)等行列或“淪落”不合格行列變得無所謂。又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使學生重新變得敏感而又熱情呢?班級后墻版面上的小組競賽版塊給了我啟發(fā)。何不將個人的成績與其所在小組綁定在一起?這樣個人的學習狀態(tài)就會重新被激活,并能長久地保持學習熱情。
經(jīng)過和幾名同學商討之后,我把新的舉措公布給大家:“首先,我要再次強調檢測的重要性……”幾名同學抬頭看了看我,沒多久便又低下了頭,做自己的事。“第二,我們要加大檢測的力度,不放棄每一個同學……”幾名學困生抬了抬眼皮,不一會又復歸了平靜和呆滯。“最重要的一條改革是:今后個人的檢測成績要和小組成績綁定在一起。小組當中每有一個得優(yōu)的同學,該小組計5分,其他得優(yōu)者繼續(xù)累計加分;每有一個不合格的同學,該小組減5分,其他不合格者繼續(xù)累計減分。每月月末進行一次總評。得分最高組為優(yōu)勝組,并將本組集體合影掛在‘小組競賽版面的正中央。得分最低的小組由組長面向大家做一個反思分析,并制定改進策略?!痹捯粑绰?,討論聲已經(jīng)此起彼伏。組長最先坐不住了,忙里忙外地把組內的學困生安排給學有余力的組員,并督促他們制定出“個性化幫扶方案”,“包產(chǎn)到戶”。學有余力的組員也都積極響應,不會再出現(xiàn)“各人自掃門前雪,莫敢他人身上霜”的“各自為政”的現(xiàn)象。學困生臉上也不再是一副不痛不癢無所謂的麻木表情,而換做了滿臉的羞愧、不好意思、虔誠、感謝。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再次被激活,學習成績始終穩(wěn)居前列。
本學期的教學探索中,我采用了定期、定量、定級、定組的多維檢測的方式,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精準翻譯文言文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xù)探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布魯納.教育過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1960.
[2]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3]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