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云 江德勤
【摘 要】:目的探討自貢地區(qū)0-14歲先天性心臟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方法選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自貢地區(qū)93680例0-14歲兒童進行調查,先后進行初步篩查、復查及影像學檢查,統(tǒng)計分析自貢地區(qū)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性別及病種分布情況。結果自貢地區(qū)0-14歲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率為0.48%,其中男性所占比例明顯低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先天性心臟病分型中,室間隔缺損(VSD)所占比例(38.89%)最高,房間隔缺損(ASD)所占比例(28.22%)及動脈導管未閉(PDA)所占比例(18.44%)次之,肺動脈瓣狹窄(PS)及其他畸形較為少見。結論自貢地區(qū)0-14歲先天性心臟病中女性患病率較高,且以室間隔缺損及房間隔缺損為主。
【關鍵詞】先天性心臟?。?-14歲;流行病學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0-14 years old in Zigong.Methods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8,a total of 93,680 children 0-14 years old were investigated in Zigong district.The preliminary screening,reexamination,and imaging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successively.The incidence, gender and distribution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n Zigong district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Happening.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0-14 years old children in Zigong was 0.48%,among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mal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females (P<0.05).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ventricular septum The proportion of defects (VSD) was highest (38.89%),the proportion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and the proportion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was secondary,and pulmonary valve stenosis (PS).And other malformations are rare.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female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0-14 years old in Zigong is high, an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atrial septal defect are the main factors.
Keywords:Congenital heart disease;0-14 years old;Epidemiology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先天性心臟病是指出生時即存在的心臟、血管結構和功能異常,是嬰兒死亡或殘疾的主要原因,對人口素質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經(jīng)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約15-20萬,對兒童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但有關研究表明,孕期篩查、早期診斷,并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保持患者心功能,對降低先天性心臟病的發(fā)生率和改善其預后尤為重要[2]。鑒于此,本研究對自貢地區(qū)93680例兒童展開研究,旨在了解自貢地區(qū)先天性心臟病的發(fā)病率及分布特點,為預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自貢地區(qū)兒童93680人為調查對象,其中男48362例,女45318例;年齡0-14歲,平均年齡(5.23±3.14)歲。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且入選者家長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由我院臨床醫(yī)生組成篩查醫(yī)療小組,包括心內科及心外科醫(yī)師及醫(yī)務科人員,現(xiàn)場初步篩查自貢地區(qū)0-14歲兒童。初步篩查以心臟聽診為主,并對以下兒童進行復查:①心臟雜音(2級以上);②發(fā)育明顯慢于同齡兒童;③靜息及活動后出現(xiàn)口唇指趾發(fā)紺;④既往體質較差,有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或心力衰竭史。復查者到我院進行檢查,以心臟B超檢查為主,輔以心臟聽診、X線、心電圖等多項檢查,結合多項診斷結果確診。先天性心臟病診斷標準:①病史:營養(yǎng)不良,體重不增,身體瘦小,發(fā)育遲緩等;多有活動能力下降、發(fā)育遲緩、呼吸急促、蹲踞、紫紺、紅細胞增多癥、暈厥等,也可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或遷延不愈的上呼吸道感染,多汗、聲音沙啞、呻吟等。②體格檢查:可發(fā)現(xiàn)有器質性心臟雜音,心律失常、心臟增大、心音低鈍。③影像學診斷:超聲、X線及右心導管等檢查確診。
1.3 評價指標
統(tǒng)計自貢地區(qū)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情況,并分析其先天性心臟病類型(PDA、ASD、VSD、PS、PS+ASD、PDA+VSD、ASD+VSD、其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調查結果 93680例兒童中,共檢出疑似先天性心臟病1231例,經(jīng)心臟B超、X線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450例,患病率為0.48%,其中男193例(42.89%),明顯低于女性257例(57.1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204,P=0.000)。
2.2 各類型先天性心臟病分布情況 在先天性心臟病分布中,VSD所占比例最高,ASD及PDA所占比例次之,PS及其他畸形較為少見。見表1。
3 討論
心臟或大血管結構異常是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先天性畸形在新生兒及嬰幼兒中最為常見,臨床后果較為嚴重,將造成兒童、青少年及成人殘疾,對青少年兒童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嚴重影響,已成為影響兒童身心健康及人口生存質量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加重社會及家庭的經(jīng)濟和精神負擔[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生活習慣及環(huán)境的因素的變化,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病率及構成比也隨之發(fā)生變化。本研究結果中,自貢地區(qū)0-14歲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率為0.48%,低于全國普查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率的0.6%-0.8%。分析其原因為該地區(qū)衛(wèi)生水平較高,且政府重視并資金投入較大,有效落實優(yōu)生優(yōu)育的相關政策。本研究中,自貢地區(qū)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中女性所占比例較高,且VSD及ASD為先天性心臟病的主要類型。針對上述情況,為進一步減少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應從婚前開始做好早期預防工作,并貫徹落實于孕前、孕期的各個階段。保證孕婦的妊娠環(huán)境良好,避免接觸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質,從源頭上降低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率。同時加大普查力度,特別是VSD可疑患者,建議孕婦進行四維超聲檢查,并強化培訓超聲??漆t(yī)生業(yè)務能力,促進產前診斷水平提高,做好早期預防工作[4-5]。有關研究指出,遺傳、環(huán)境及母體宮內情況等是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6]。但本研究未對其病因進行研究,故還需擴大調查范圍,收集相關資料,進一步了解自貢地區(qū)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做好預防干預工作,提高新生人口質量。
綜上所述,自貢地區(qū)0-14歲先天性心臟病中女性所占比例較高,且多為室間隔缺損及房間隔缺損。
參考文獻
黎潔雯.先天性心臟病的流行趨勢及流行病學分析[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7,26(01):60-63.
高越,廖建軍,劉新華,等.烏魯木齊3~36月齡兒童先心病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07):809-812.
韓此林,蔣立虹,侯宗柳,等.云南省不同地區(qū)3~18歲人群先天性心臟病流行病學特征調查[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38(08):30-34.
李姍姍,張若,蘭欣,等.孕期環(huán)境空氣污染物暴露和先天性心臟病關系的Meta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7,38(08):1121-1126.
江燕萍,歐艷秋,韓鳳珍,等.孕母全血中硒濃度與子代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的關系[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7,21(10):1066-1070.
李永鵬,周修明,都鵬飛.先天性心臟病病因及發(fā)病機理的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學,2017,38(0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