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憶寒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6--01
名著《紅樓夢》的影視改編不勝枚舉,最為經(jīng)典的當屬87版。無論是演員的表演、服裝造型還是音樂和色調(diào),無不美輪美奐,其蘊含的情感與氣度被公認為是最接近原著的一次影視改編。而2010版,即新版《紅樓夢》,一直以來飽受觀眾詬病,但同時,該劇在劇情完整性和視聽語言創(chuàng)新度方面勝過了87版。二者各有千秋,均值得仔細分析。
一、配樂與音效
87版《紅樓夢》光是憑借一首《枉凝眉》,便可躋身影視經(jīng)典的行列。該曲由曹雪芹親自填詞,深切地表達了對于“閬苑仙葩”和“美玉無瑕”愛情悲劇的嘆息,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作曲。王立平回憶起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時,提到了不同于其他工作人員的瓶頸:劇中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甚至是服裝、居所和吃食,在原文中都已寫得清清楚楚,而唯獨音樂,在全書沒有出現(xiàn)一個音符的情況下,可以說是真正“無中生有”的創(chuàng)作。無論是《枉凝眉》、《晴雯歌》還是《葬花吟》,均已成為敘事的一部分,在渲染氛圍與情感的同時,對主人公接下來的命運也具有提示作用。
影片開頭一輪紅日似升似落,正代表著一個顯赫一時的大家族將要樹倒猢猻散的命運。悠揚的古琴聲漸起,引入女聲吟唱,一片云霧繚繞的山林,似天宮仙境,但隨即云開霧散,正如大幕緩緩拉開,使觀眾真正看清好戲的開場。女聲始終只一人吟唱,清亮又孤寂。畫面定格于一座山中孤石,石下一僧人,這正是一切的開始,也是一切的結局,寶玉銜石而生,最終皈依佛家,自始至終都是孑然一身。
新版《紅樓夢》中大量使用昆曲風格的配樂,哀怨陰郁。導演李少紅認為昆腔是最適合《紅樓夢》的唱腔,委婉細膩,凝澀悠遠,抒情性強。同是黛玉初進賈府,新版極大程度地降低了現(xiàn)場聲,低緩的昆腔哼唱如鬼魅般如影隨形,在此處便暗示了黛玉沉郁的性格和悲劇的命運,音樂更像是人物的名片,具有極強的身份象征性,只聞其樂,便知其人。但如果全片都充斥著這種風格的音樂,情感便被固化,該悲時不悲,該喜時卻又不喜,直至最終的悲劇結局呈現(xiàn)出來時,使人感到不痛不癢,缺少震撼感。相對來說,87版在宴飲賓客等場合毫不吝嗇地渲染歡快的氛圍,讓觀眾深切體會到結尾“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悲愴之感。
二、敘事方式
87版對原著情節(jié)進行了大量刪減和改編,使其更便于拍攝,同時融入編劇個人的思考和看法。編劇認為,高鶚續(xù)寫的后四十回違背了曹雪芹的初衷,所謂的大團圓結局并不符合情節(jié)發(fā)展的邏輯,因此改編后的結局悲劇色彩更為濃厚。結尾處使用了全片為數(shù)不多的旁白,同樣無配樂,只有朗誦者的聲音孤獨地回響,似一種自嘲,畫面中一片云霧繚繞的山林,達到首尾呼應的效果,來既是去,開始即使結束。
新版《紅樓夢》劇情更加豐富完整,臺詞相較于87版,也更加接近原著。為了使觀眾更易理解劇情,劇中出現(xiàn)了大量旁白,其實旁白醇厚低沉的聲線與古典音樂結合,十分能夠展現(xiàn)出古色古香的詩韻。但劇中旁白使用過度,便失去了視聽語言本身的作用和魅力。依然拿黛玉進賈府舉例。其實這一段劇情完全可以靠演員的演繹進行表現(xiàn),旁白顯得多此一舉。旁白中提到繁華的街市,在劇中完全沒有表現(xiàn),反而鏡頭一直停留于“黛玉”的臉部特寫。而演員面部表情十分僵硬,完全失去了黛玉作為大家閨秀的神韻與氣度。這段鏡頭可謂是放大了演員的表演缺陷而造成了啼笑皆非的效果。
三、服裝造型
87版的服裝設計師史延芹為每一件衣服都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為凸顯黛玉世外仙姝的形象,衣服顏色大多為白色、淡綠等較淡雅的顏色,圖案以梅蘭竹菊為主,顯得既柔美又高潔;寶釵舉止端莊卻又世故圓滑,因此顏色與黛玉相對,以淡黃、蜜色為主要基調(diào),多飾以牡丹等高貴大氣的圖案。
在妝容方面,由于每個角色個性不同,因此也有較多差異。化妝師為研究林黛玉的罥煙眉到底是何種形態(tài)的眉形,甚至查閱古書,以了解“罥煙”的真實含義。在化妝師的巧手之下,每一個人都膚如凝脂,盡顯貴族階層的富態(tài)。
新版是與87版完全不同的造型理念。新版的服裝與妝容皆偏冷色調(diào),尤其在室內(nèi)戲中,使得主角構成了高光區(qū)域,與昏暗的襯景形成強烈色差,造成一種類似于油畫的布光,具有虛幻的朦朧之美,同時幽冷、哀怨的音樂將這種“冷”烘托到極致。
但作為古裝劇,新版的造型觀念或許在某些方面過于前衛(wèi)。最引人詬病的莫過于女演員頭上的“貼片子”——即觀眾口中戲稱的“銅錢頭”?!百N片子”直接引自昆曲的裝束,但這樣的裝束向來只適合于妝容濃重的舞臺表演,在非戲曲類的電視劇中,這種用法未免太過牽強。
四、演員
記得曾經(jīng)看過一段對87版演員的采訪。那時的陳曉旭還是個清秀的年輕女孩,一大清早便和其他共同出演《紅樓夢》的伙伴們進行訓練,與此同時,還會參加對于紅樓夢的研讀會,接受紅學家的課堂輔導。為了增強角色的涵養(yǎng)、氣質(zhì),她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并不遜色于大觀園的女孩兒們。
而新版的演員則顯得浮躁很多。從舉辦選秀節(jié)目時的大肆炒作,便不得不對這樣狀況下拍攝出來的《紅樓夢》戴上一副有色眼鏡。而事實證明,演員的表演與臺詞,除了幾個老戲骨以外,均不過關,看起來像是一場低水準的普通話考試。
總的來說,87版《紅樓夢》與新版《紅樓夢》各有千秋。87版由于當時攝制條件的限制,依然存在著不足,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作為一部影視經(jīng)典,永遠是后代影視工作者學習的標桿;而新版相對來說存在著較多問題,但李少紅作為一位著名導演,在畫面的精細程度上,依然延續(xù)了當年《大明宮詞》和《橘子紅了》的水準,且其在拍攝新版時的各種大膽創(chuàng)新,也為后來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翻拍提供了很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