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婕妤是西漢文學史上一位有名的才女,她留下的唯一一篇樂府詩《團扇歌》抒發(fā)了其退居長信后的凄苦心境。班婕妤在她的創(chuàng)作中貫徹了“推誠寫實”和“情深至淡”的文學思想,代表了她清新質(zhì)樸的文學風格和真摯懇切的思想感情。
關(guān)鍵詞:班婕妤;團扇歌;推誠寫實;情深至淡
作者簡介:張?zhí)煊穑?996-),女,漢,天津人,天津師范大學本科在讀。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6-0-01
班婕妤無論是在西漢還是中國整個古代史,都可以稱作是賢良淑德的典范,這樣與世無爭又才華出眾的女性不應該被歷史所遺忘。她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著作可考的女文學家,曹植在《畫贊·班婕妤》里就曾贊她道:“有德有言,實惟婕妤。”班婕妤所作詩賦大多屬宮怨詩,宮怨體文學在西漢的盛行并非偶然。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國家并無嚴重的外憂內(nèi)患,所謂飽暖思淫欲,西漢后宮女子的人數(shù)是其他朝代所不及的,因此后宮的明爭暗斗自然不斷,不愿參與爭斗的班婕妤只得通過文字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抑郁。
作者情感是文學活動的內(nèi)在動力。班婕妤前半生可謂過得風生水起、好不自在。得到了漢成帝的寵幸,既能過著幸福的生活、受到眾人尊敬,又能吟詩作賦,追求自己的文學理想。而以趙飛燕姐妹得寵為分界,班婕妤選擇全身而退,舍棄了光彩照人的顯赫地位,日子過得索然無味,但她也常常用夫人失位、王后廢黜“自古有之”來慰藉自己。
(一)推誠寫實
要揣測班婕妤的文學思想,首先要對漢成帝有所了解。據(jù)《太平御覽》卷一百四十四所引《婦人集》記載:“記言屬見元帝所賜趙婕妤書以相比。元帝被病無悰,但鍛煉后宮貴人書也,類多華辭。至如成帝,則推誠寫實,若家人夫婦相與書矣。何可比也?故略陳其長短,令儒曹自評之?!?/p>
文章通過比較明確贊許了漢成帝“推誠寫實”的寫作風格,而相較之下漢元帝的“類多華辭”則略輸一籌。作為成帝的妃子,筆者認為亦可將“推誠寫實”總結(jié)為班婕妤美學思想的核心。從內(nèi)容層面理解,推誠寫實要求作者用真實的素材來表達其誠摯的情感;形式上要求文章的語言要平淡樸實,避免過多的雕琢,從班婕妤的詩賦創(chuàng)作中皆可看出。
《團扇歌》是班婕妤作品中最負盛名的一首詩,其所用意向被后人廣泛使用,感情之真摯令人動容。詩以扇起興,指出自己與團扇本質(zhì)無異,炎炎夏日為帝王扇出清涼的風,到了秋天就被棄置一旁,無人問津。前后所受差別如此之大,哪怕作為扇子也不免失落,將幽居深宮的郁悶和哀怨之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鐘嶸《詩品》中評價曰:“辭旨清捷,怨深文綺”,沈德潛在《古詩源》中也說此詩“用意微婉,音韻和平”,足見“用語之隱蔽,哀怒之幽深”。
(二)情深至淡
我們都知道,漢代以作賦最為盛行,漢賦散韻結(jié)合,專事鋪敘,好用冷僻字,因而艱深難讀。左思在他的《三都賦序》中就稱漢賦“于辭則易為藻飾,于義則虛而無征”?!扒樯钪恋敝傅氖撬酶星槠降艺?,表達上細膩而樸實,班婕妤所作的《團扇歌》無論從內(nèi)容還是形式上都做到了這一點。鐘嶸的《詩品》評之曰: “《團扇》短章,辭旨清捷,怨深文綺,得匹婦之致?!北砻嫔峡词且皇最}扇子的詠物詩,但字字不離人,寓情于物,隱喻著一個薄命女子的不幸命運。扇子的質(zhì)地優(yōu)良純潔,象征作者的優(yōu)秀品質(zhì);扇子的合歡圖和優(yōu)美精致的造型,象征作者形貌俱佳的可人形象;扇子的有用而不離手邊的殊遇,象征作者受寵的情景;扇子無用被棄的結(jié)局,象征作者失寵退居的悲慘境地。詩的表層詠扇,深層自傷。正是通過審美意象的完整性,使得詩歌的表——扇子、里——自我具有了一種親和力,解讀也變得頗為容易?!?/p>
榮辱跌宕的生活賦予了班婕妤作品別樣的靈魂,從得寵到失寵、生子到喪子直至帝王的冷遇,正是這種飽嘗人間冷暖的境地給與了班婕妤新的升華。以《自悼賦》為例,這是一部班婕妤退處冷宮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運用了騷體賦的形式表達了內(nèi)心中深深的哀婉之情,從甜美愛情的渴望與舊日美好的追憶直到今日對平和淡泊的追求,作者如歌如泣且平易樸實的對其內(nèi)心的哀怨進行了抒發(fā),同時又展現(xiàn)出了班婕妤自己的文論主張。
淡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學主張的核心之一,是一種飽含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審美境界而從藝術(shù)角度來看,‘淡則是指稱一種素樸自然、平和淡遠、無意于刻削雕琢的藝術(shù)風格與境界”。它要求“平中見趣、淡而有味,能以平易簡樸而又蘊藉含蓄的藝術(shù)語言和藝術(shù)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種深邃淡遠、耐人尋味的思想和藝術(shù)境界”。班婕妤正是這種審美境界的詮釋者,其作品平緩淡雅、自然清新,文字樸實清和,感情表達卻又撼動人心,令人讀之易感、感之同哀,被深深的帶入到作者的世界當中,為之哀嘆?!肚f子·漁父》這樣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fā)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nèi)者,神動于外,以貴真也。”
結(jié)語:
作者在我國古代文學尤其是宮怨題材的領(lǐng)域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不僅承接了前人的經(jīng)驗,更為辭賦體式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作者以其切身實地之感,講述了自己的故事,更是反映了宮中女子這一群體的真情實感,有著其卓越的代表性。
參考文獻:
[1]李昉《太平御覽》,卷一百四十四。
[2]王鶴,平淡與深邃:班婕妤的人生觀管窺[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0-52。
[3]虞蓉,“情深至淡”:班婕妤文學思想略論[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