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部分縣鄉(xiāng)在推進殯葬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簡單過激做法并造成的不良影響,江西省要求全省殯葬改革既要積極穩(wěn)步推進,又要堅決防止“一刀切”“運動式”的傾向,對簡單過激做法進行制止和糾偏。
實際上,殯葬改革不是一場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最大“公約數(shù)”的尋求是需要耐心和途徑的,達成思想上的共識,就是首要因素。農村改革的難點歷來都在思想上,殯葬改革也是如此。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能做到移風易俗者確實不易并值得稱道,“犧牲”自己而為子孫后代“讓位”謀福,從這個層面上說,殯葬改革先行者在思想觀念層面上無疑是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讓步的。
除了有效溝通外,還需要為百姓翻開“賬本”算好賬。從目前推行的改革措施來看,殯葬改革所節(jié)約的時間成本、棺木成本、土地資源環(huán)境成本,都需要主動翻開賬本給百姓算清楚。讓民眾切身感受到“從簡就儉”的殯葬改革實惠,方能做出更好的衡量和抉擇,這樣才更具說服力。
同樣,推行殯葬改革要善于從傳統(tǒng)思想上改“鑿冰”為“融冰”。任何改革,從來都是從“破冰”開始,所以需要在充分了解和尊重民意的基礎上勇于且善于“破冰”,不應采取“一刀切”“運動式”的方法“鑿冰”,而是應當拿出更多的智慧和耐心來“融冰”,才能真正化解蒙在百姓思想觀念之上的“寒冰”。也只有這樣,才能既為社會劃定一條統(tǒng)一、公平、公正對待的“紅線”,又能從思想上獲得民眾的理解和支持。
殯葬改革還需要衡量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承載能力的綜合效應,唯有如此,才能讓殯葬改革政策真正成為“你情我愿”的良性互動,真正引領廣大民眾走進文明生活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