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舟靜
[摘 要]期末復習在每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對這一階段所學知識的一個系統(tǒng)化梳理,并通過查漏補缺的方式,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基礎知識,使學生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有所提升。學生是復習教學的重要主體,期末復習理應依托學生,轉變教學策略。
[關鍵詞]期末復習;結構圖;冷知識;錯資源;提問法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26-0068-02
期末復習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有多樣選擇機會的發(fā)展空間,讓學生在復習中體驗到“新”,獲得新認知。教師應基于學情,構建不同知識板塊的復習策略。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緊抓知識的特點,架立結構圖
期末復習的重要特點是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使之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有利于知識的系統(tǒng)化,也有利于學生對其內在聯(lián)系的把握,從而融會貫通。架立結構圖的方法有很多,教師要根據(jù)所復習知識的特點和范圍合理策劃。
1.聯(lián)想法
出示一個關鍵詞,引導學生聯(lián)想與之有聯(lián)系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相似聯(lián)想,使之形成“知識圈”。對一學期所學的內容進行關聯(lián),打破教材章節(jié)的邏輯關系,重新對知識進行編排,構建微知識體系。如,關于“長方形”的“知識圈”如右圖所示。
2.生長法
相較于聯(lián)想法,生長法的要求更高,需要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有邏輯的架立。教師可根據(jù)樹的生長規(guī)律,引領學生找出某一個知識的生長點、支撐的內容以及將要發(fā)展的高一級知識。以蘇教版三年級“長方形”的相關知識為例:
小學數(shù)學的課程內容分為“數(shù)與代數(shù)”“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部分,其中“綜合與實踐”出現(xiàn)在相應的單元內容中。因此,分類復習時可以將全部內容分為三個板塊,進而根據(jù)每學期的內容靈活架構,直至細化到每一個知識點。
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追問式梳理,通過小知識點的架立范式,結合課前預設的結構圖,輔助學生疏通知識脈絡。經(jīng)歷了一兩次系統(tǒng)梳理后,教師只需給定復習主題或者關鍵詞,要求學生自我架立或者同伴互助架立結構圖,即可完成期末復習。這樣既增添了期末復習的趣味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事半功倍。
二、遵循學習的特點,挑出“冷知識”
知識梳理不能只流于“理”出來,教師還要靈敏捕捉學生知識體系中的“冷知識”,幫助學生疏通知識脈絡中的細枝末節(jié)。根據(jù)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學生經(jīng)歷一個學期或者一個階段的學習后,會慢慢遺忘或者模糊一些知識,這些知識便是期末復習中的“冷知識”。“冷知識”還包括梳理時學生疏漏的、混淆的和淺層的內容。
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靈活采用聯(lián)想法、生長法和分類法,把握好“放”和“扶”的尺度,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應,準確把握“冷知識”。
“冷知識”的存在會給后續(xù)學習埋下隱患,因此,消除“冷知識”是期末復習的重要任務?!袄渲R”為期末復習指明了方向,減輕了學生復習的負擔。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問題以及該問題的占比情況,教師“對癥下藥”,提高復習效率。
三、結合學生的特點,類化“錯資源”
心理學對類化的定義是“概括當前問題與原有知識的共同本質特征,將所要解決的問題納入到原有的同類知識結構中去,對問題加以解決”。英國一位心理學家說過:“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卞e誤的價值往往不止于錯誤本身,還在于讓師生通過集體查錯、思錯和糾錯活動獲得新的啟迪。學生在期末復習階段的“錯資源”正是最有價值的復習點,也是期末復習的導向。
【案例】蘇教版教材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復習”的補充習題: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電腦顯示屏的面積大約是998( );
操場上沙坑的占地面積大約是15( );
一張試卷的面積大約是8( );
一個養(yǎng)魚池四周的小路大約長60( ),養(yǎng)魚池的占地面積大約是225( )。
期末復習初期,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混用、面積單位錯用等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教師應立即意識到,這是學生知識遺忘和模糊的點,需要強化復習,以類化的形式來糾正學生的錯誤元認知。
1.“錯資源”可以增添思辨空間
如,對于“一個電腦顯示屏的面積大約是998(平方分米)”的錯誤解答,教師詢問后了解到,這位學生是從單位的大小出發(fā),認為在已學的三個面積單位中“平方分米”正好居中,而“平方米”太大,“平方厘米”又太小,于是教師請其他學生描述998平方分米大約有多大。高同學:“998平方分米約等于1000平方分米,即10平方米,大約有兩塊黑板面那么大?!备咄瑢W說完以后,其他學生紛紛議論:“一個電腦顯示屏有2塊黑板面那么大,怎么可能!”隨后,李同學聯(lián)系下一題中“沙坑的占地面積大約是15平方米”,進一步質疑“一個電腦顯示屏的面積大約是998(平方分米)”的結論?!板e資源”給課堂帶來了生機,增添了學生的思辨空間,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錯資源”可以培養(yǎng)歸納能力
孔子說過:“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贬槍W生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應立即舉出類似的例子,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出題,請答錯的學生回答,然后讓學生互相評價,最后由教師總結。期末復習中的“錯資源”,對學生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對教師來說也是一次良好的教學機遇,教師要妥善處理,變廢為寶,充分發(fā)揮“錯資源”的價值。
四、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發(fā)展提問能力
核心素養(yǎng)既重視“關鍵能力”,又重視“必備品格”,而數(shù)學中的“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是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良好心理品質形成的結合點。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從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角度來說,提出問題本身就是一項獨立的數(shù)學活動,是教學的目標所在。期末復習階段,學生更渴望獲得對舊知的新認識。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在提問中將“問題”與“思維”緊密結合,將“內部言語”外顯,再誘導有聲思維轉至無聲思維。教師可指導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尋找提問點。
1.錯題提問法
教師可引導學生順著錯誤提出如下問題:“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錯誤的?”“如果要使計算正確,該怎么辦?”……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反思。
2.對比提問法
復習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將類似的問題放在一起對比,尋同、尋異,以獲取新發(fā)現(xiàn)。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及時點評,以此驅動學生增強學習興趣。
3.插圖提問法
教材中的插圖不僅是配合教學內容,還能夠提供豐富多元化的信息,是知識的一部分。教師如果指導學生對同一幅插圖反復地從不同角度去解讀,就能在無形中教會學生舉一反三,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看問題的素養(yǎng)。教師在復習期要有意識地將“圖文”升華為“圖問”,舍棄原有的限定條件,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拓展學生的復習邊界。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理念。期末復習也應如此,要讓學生參與到新的、鍛煉學習能力的復習過程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進步,提升期末復習的效果。
(責編 吳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