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華
摘 要:傾聽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品質,反映出人的態(tài)度和修養(yǎng)。在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講授、交流、座談等過程中均需要聽明白他人所言,再發(fā)表自我見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同樣需要構建適當的傾聽策略,以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傾聽習慣;策略
有關語言交際功能的資料表明:在日常交往活動中,“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這份數據告訴我們:學生在課堂上只有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fā)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開啟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傾聽習慣要從低段抓起,而剛入學的孩子,在課堂上大多注意力不集中,這是他們的心理、年齡特點所決定的。上課“頑皮”,課堂上說說笑笑,對于別人的發(fā)言不善于傾聽。下面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明確傾聽目標,引導學生懂得傾聽是對他人的尊重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因而課堂上常常是學生在回答問題,另外的同學卻在干別的事情……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事可做,認為這不關他的事,教師這時應該給學生明確的目標,這部分學生應該干什么,告訴他們“聽”也是目標,在“聽”中學生能發(fā)現更多的問題,在“聽”中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總會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強調:聽與說同樣重要。說是表現自己,讓別人明白;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說要大膽,聽要專心,老師欣賞積極發(fā)言的同學,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同學,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在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那才是最好的學生。我經常會說:“請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思考他說得怎么樣”“誰還有補充嗎?”“誰還有更好的意見?”等。
二、建立傾聽表達的規(guī)則
低段的孩子,特別是一年級的新生,天真爛漫。對于課堂上的行為,不知自我約束,但可塑性強。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币尯⒆用鞔_地知道課堂上“我該怎么做”。當然學生是一個發(fā)展中的人,是一個發(fā)展很不平衡的人,他們有智力的差異,有性格的差異,作為老師要尊重差異性,尊重多樣性,努力創(chuàng)設人人參與的機會,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提高。所以我選擇經過和小朋友的共同商議,確定傾聽與表達的一些規(guī)則:要學會先舉手,請到你再發(fā)言;老師發(fā)言時,要認真傾聽,發(fā)表想法;同學發(fā)言時,老師和其他同學也要認真傾聽發(fā)表想法;不管誰發(fā)言,要等發(fā)言人結束發(fā)言,才可提出不同意見或補充意見;說通順話,說完整話,說響亮話等。
三、創(chuàng)設有趣數學情趣,使學生樂于傾聽
事實上,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是不可能的?,F代心理學證實:即使同一個人,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時間長短不同。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于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無趣的。但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是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chuàng)造樂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毙陆滩闹幸朐S多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如《年月日的認識》一課,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老師在上課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發(fā)生在2001年3月15日,有一個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著一張簽發(fā)日期是2001年2月29日的邊境通行證,在深圳海關準備入關,盡管他經過整容,變了模樣,可還是被檢查證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識破,將他扣留,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了傾聽下去的強烈愿望。
四、實行獎勵機制,恰當評價學生
我們在教學中發(fā)現,好習慣要進行鼓勵表揚,加以正強化,而對于不良習慣要及時給與恰當的懲罰。如學生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同學的發(fā)言,樂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時給與表揚。如我經常會說:“你聽得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這么一點小小的區(qū)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薄按蠹铱?,這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fā)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在加星紙的傾聽星一欄里給他加上“星星”,每周統(tǒng)計,得星星多小朋友的照片貼在“每周一星”的大紅花上,為他人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榜樣帶動同學的進步,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不認真聽講的學生,要及時指出給予批評,甚至小小的懲罰,如不給他加紅星等。他的心里就會很難受,并下決心努力改正。通過一階段的努力,學生學會傾聽,樂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學習也主動上進了。
五、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耐心、恒心是關鍵
任何一個習慣的培養(yǎng)都絕非是一蹴而就的,傾聽習慣亦是如此。當教師制定好一套評價方案后,如何去實施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是十分關鍵的。這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后,我最深刻的體會。從三年級開始,我就嘗試了多套培養(yǎng)方案,但都因為效果不明顯而中途放棄了,十分苦惱。在與幾位同事談心后,自己也靜下心來反思,我發(fā)覺其實方案本身存在的問題只是一方面,更多的問題出在我這個方案的執(zhí)行人身上:太缺乏耐心及持之以恒的決心。作為教育工作者,大家都能深刻地體會到教學工作是繁忙而瑣碎的,一不小心就會顧此失彼。
在三年級的第一個學期,我曾經為每一個孩子都準備好一張加星紙,由我親自為孩子加星。開始的時候,當堂給孩子加,孩子們表現得很積極,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當然課堂時間是有限的,為了節(jié)約時間我改為課堂口頭點名,課后再加星的方法。但是課后往往因為工作上的一些沖突而忘記了給孩子加星,或是敷衍了事:“下次再加,老師記著呢!”有時加,有時不加,幾次下來,對孩子是極不公平的,傷害了孩子們對加星活動的熱忱之心。一套本可以激勵孩子的方案以失敗告終。當然一套方案也并不是一成不變、貫徹到底的,窮則思變,老師一個人來給四十幾個人加星確實顧不過來,可以培養(yǎng)幾個能干的小助手來幫忙,負責給同學加星。
傾聽作為一種學習手段,必須將其納入學習習慣、學習常規(guī)予以培養(yǎng),必須從低年級傾聽態(tài)度、傾聽意識抓起。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打好基礎,從模仿抓起,榜樣示范,從嚴抓起,循循善誘,從激勵抓起,注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