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先君遽然離世,夜難成寐,腦子里總會浮現(xiàn)與他交往的一幕一景。
屈指算來,我與趙惠先相識相交已有近五十個年頭。初交伊始,我就意識到趙惠先的“與眾不同”。
人與人智力的差別,其實集中表現(xiàn)在一個“博聞強記”上。
“博聞”,是比較鑒別的前提條件。“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币姸嘧匀蛔R廣,管窺蠡測的井底之蛙豈會有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鯤鵬見解。趙惠先讀書頗為龐雜,經典名著野叟曝言,廟堂主流江湖俚語,雕蟲小技屠龍之術,陽春白雪下里巴人,趙惠先拉到籃里都是菜,自言“開卷有益”。
“強記”才能完成一個人“腹中富書五車”的知識積累,也才能把“博聞”的階段性優(yōu)勢,融化于自己的心靈血脈中,化作永久性優(yōu)勢。在我印象中,趙惠先記憶力超人,幾乎可以說是“過目不忘”。趙惠先與人交談,往往引經據典,出口就是原文。記得有數(shù)次在某一引文的字句上發(fā)生爭執(zhí),去尋找出處對照原文時,每次打賭都以趙惠先獲勝告終。尤其令我佩服的是,那時候趙惠先正對《易經》迷得如癡如醉,他不僅對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及其卦辭、爻辭熟悉得如“老三篇”一般倒背如流;即便是六十四卦的卦辭、爻辭,他也背得滾瓜爛熟。他斷不了在朋友們面前,故意賣弄地把那些佶屈聱牙的古文念得有板有眼時,我確實對趙惠先超人的記憶力佩服得五體投地。那時候,我的第一直覺,趙惠先的讀書,與一般人視角不同。從相同的書中,趙惠先好像總在突出自己的“特立獨行”。有時與朋友間見仁見智的爭辯,近乎“抬杠”。時間過去太久,我已經無法一一復述當年產生這一印象的那些初始依據,只還記得,說到歷史上那個詼諧智慧的東方朔,趙惠先說,今人多把東方朔當做文學家,其實他首先是漢代的“大相師”。他說他言之有據:在《新唐書·藝文志》里,有《衰天納相書》七卷,記載有東方朔為漢代朝野之人相面測命的故事。
趙惠先對諸如《麻衣神相》《袁柳莊神相》《神相鐵關刀》等相學之書,也表現(xiàn)出極濃厚的興趣。說到人的骨相、皮紋,趙惠先有一個很奇特的說法,幾十年過去了,我記憶猶深。趙惠先說,一張面孔,就是一張人生經歷的辨識圖。曾經的風雨滄桑,未來的風云變幻,全刻在了臉上。你從蒙娜麗莎臉上那神秘的微笑,你從斯芬克思那謎一般的獅身人面相上,難道不會產生去探究生命隱秘的興趣?他對人的五官,眼耳口鼻一一做了“部位”分析,他說得振振有詞頭頭是道,只是我沒有趙惠先的記憶力,已經無法復述。
1974年,為了配合當時思想戰(zhàn)線上“儒法斗爭”的大辯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充的《論衡》。趙惠先卻從這位法家代表人物的書中,“各取所需”,讀出他感興趣的內容。趙惠先對我說,你翻開《論衡》,隨處可見“命祿第三”“氣壽第四”“命義第六”“骨相第十一”等篇目。趙惠先說,王仲任的“骨相篇”中開篇明言:“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人命稟于天,則有表候于體。察表候以知命,猶察斗斛以知容矣。表候者,骨法之謂也。傳言黃帝龍顏,顓頊戴午,帝嚳駢齒,堯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湯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陽,周公背僂,皋陶馬口,孔子反羽。斯十二圣者,……”說時,趙惠先鏗鏘頓挫,有聲有色。我聽得似懂非懂僅得一大意,具體詞句是事后翻閱了《論衡》原著。
趙惠先說:《易經》可說是一切神秘文化之源頭。他還說:蘊藏于世間萬物中生生不息生生不已的變化,恐怕未必全是因果邏輯可以窮盡。在那冥冥之中,一定有我們人類目前尚無法解讀的“宇宙密碼”。
“宇宙密碼” 這么個新名詞,我第一次就是從趙惠先口中聽說。那時,還是唯物主義辯證法“一元真理”一統(tǒng)天下的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趙惠先就能就敢發(fā)出如此帶有“迷信”色彩的言論,也實屬“離經叛道”。那時候,朋友圈中的諸位,或出于好奇或帶有戲謔,少不了請趙惠先相面說命,打卦問事。趙惠先那種神秘兮兮,也不無故弄玄虛的舉止,在朋友圈中便得了個“趙半仙”的雅號。
當年時代背景下,巫婆神漢打卦算命都在掃蕩迷信之列,對趙惠先的這一稱呼中,不無揶揄戲謔他裝神弄鬼的成分。
趙惠先不以為然也毫不介意,他回我們以同樣滿含揶揄戲謔的一笑。
趙惠先說:“人類總是喜歡對自己未知的領域拒斥。其實,在我們的面前始終橫亙著一條知識的地平線,踩在腳下的已知總是有限,而展現(xiàn)在眼前的未知卻永遠無限。”隨著科學主義露出其巨人的泥足,科學家們越來越認識到:科學本身的范圍是很有限的。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應當曉得,科學不知道的事情更多。柏拉圖早就說過,你知道得越多,就發(fā)現(xiàn)你不知道得越多。如果你覺得沒有問題了,實際上你根本沒懂。所以科學不是越研究越封閉,而是越來越開放。
記得趙惠先還舉過兩個例子:他說,《黃帝內經》與《易經》有許多“英雄所見略同”之處。人們都認定相面是迷信,那么對中醫(yī)學中的望聞問切、察顏觀色又作何解釋?你能說中國的中醫(yī)學不是科學是迷信?他還說,被毛澤東、蔣介石雙雙推崇的曾國藩,對“相術”頗有研究。曾國藩留下的《冰鑒》,就是集相面大全的一本書。后來成為中國近代史上風云人物的李鴻章、左宗棠、彭玉麟等,哪一個不是出自曾國藩之“慧眼識珠”?
趙惠先還說過一句經他改造后的“論語新句”:“知之為不知,不知為知之,是知也。”趙惠先為儒家學說注入了老莊哲理。
說句實情,我對趙惠先也充滿困惑。我很難茍同他的許多說法和見解。好像是伏爾泰所言:我不贊同你的思想,但我尊重你的選擇。其實,持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也是為自己“留后路”。每個人都會因自己的觀念、學識、經歷等原因,有自己視野的死角和盲點。誰也不敢斷言自己今天的看法就是高瞻遠矚,一目了然,能看到終極的真理。時間是最好的顯影劑。只有時間能做終極判定。我們多存一些“耐心”,多做一些“等待”,哪怕是一場“等待戈多”。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一幫文學青年經常集聚在唐達成古城的蝸居,激揚文字,談經論道。比照福樓拜莫泊桑們的“梅塘之夜”,我們不無狂妄地為我們的徹夜長談命名為“古城之夜”。趙惠先也是當年“古城之夜”的常客之一。
我在《唐達成文壇風雨五十年》一書中,有六處提到趙惠先,其中四處都與他的“半仙”稱號有關:
第一處是這樣記載:
在唐達成身邊的太鋼朋友們中,有一位號稱“趙半仙”的趙惠先。他當年曾給唐達成的命運做出預言:唐達成命運中必有貴人相助,后半生將有一段風光。我不知道可不可以庸俗地把胡耀邦稱為唐達成命運中的“貴人”?是那段歷史,使唐達成的命運出現(xiàn)轉機,而1989年胡耀邦逝世,唐達成就此絕了仕途之念。
這段記載說的是1976年,唐達成的人生處于最暗淡的一段時日,連一向堅韌堅強的唐達成,也寫出了《關于“命運”的沉思》,流露彌漫著一股絕望情緒。就是在這一年的某一天,趙惠先鄭重其事地拿了三枚古銅錢,為唐達成打了一卦。趙惠先說唐達成命中有“貴人”相助,熬過五更寒,能收二茬糧。記得,唐達成是一臉的苦笑,連連搖著頭說:小趙是給我開了一帖“安慰劑”,開了一帖“止痛片”。唐達成曾對我說,人的命運中,有了太多的不測和變數(shù),大概就容易陷入宿命論的誤區(qū)。費爾巴哈說:“什么地方數(shù)學上的確定性宣告終結,什么地方神學便宣告開始。”人們對于落在頭上的“命運”不可解釋,便使“命運”永遠罩上了神秘的、莫測幽深的黑色的袈裟。唐達成還說到曹禺在為《雷雨》作序時,不無惴惴地吐訴心中的惶懼和敬畏:冥冥之中,似有一個不可知的、巨靈般的“命運”俯瞰大地,君臨塵間。我感到,即便終生信奉馬克思唯物主義無神論的唐達成,在人生的某一階段,也難免對“命運”產生內心的惶惑和迷惘。唐達成在《七十抒懷》一詩中,有這樣詩句:“混沌鴻蒙無定則,天命古怪有玄機”。
后來,唐達成的經歷似乎“驗證”了趙惠先的論斷,唐達成果真迎來了人生的“二度輝煌”,扶搖直上,直至中國文壇最高寶座。但朋友們對趙半仙的“靈驗”,是這么一個說法:“趙半仙”是“歪打正著”。若干年后,我曾問過趙惠先:你當年是真有什么依據,還是僅僅出于寬慰的目的?趙惠先極認真地說:《易經》八八六十四卦。打卦,可不是打彩撞大運。說著,他還記憶猶新地說當年給唐達成打的卦象是上泰下乾,什么乾卦的“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什么泰卦的“小往大來”“天地交泰”等等,一說就是一長串。甚至還給我扯起胡耀邦當年在解放太原戰(zhàn)役中,如何擊潰閻錫山的“色攻”,并強調說此一舉與唐達成的命,有何瓜葛牽涉。
第二處是1999年9月,當唐達成走近生命的終點,處于生死臨界之時,我有這樣一段記載:
我在前面章節(jié)中提到的“趙半仙”,對我說過這么一番話:“唐師傅命中犯九。咱們太原人,不是有‘逢九年一說?‘逢九年還得穿上紅褲衩,系上紅褲帶。只要逢九,就是唐師傅的一坎。一九九九年九月,這來些個九……”“趙半仙”操一口地道的太原話,說著,只是連連搖頭。
“趙半仙”說來振振有詞,言而有據:“你好好回想一下,唐師傅一生當中這幾十年的命。一九四九年,他本來已經跑到臺灣咧,他又自己跑回來找罪受;一九五九年,讓人打成右派,打發(fā)到勞改農場;一九六九年,又把他清理出階級隊伍,打發(fā)到咱們太鋼來鉆爐膛,運死人;一九八九年,又讓人從官位位上撥下來。現(xiàn)在又趕上一九九九年……”“趙半仙”說著,又是連連搖頭。
我在此后,做了如下的闡釋:
“九”是一個充滿著不可知因素的“變數(shù)”。《周易》卦五十五云:“日中則昃,月盈則食”?!熬拧睘闈M,“九”為極限,否極泰來,物極必反。數(shù)字從一走到九,又該復歸于零。猶如人生畫了一個大圈。其中,頗蘊含了生與死的意象。
古希臘的哲人畢達哥拉斯甚至把宇宙的構成、生命的解釋也歸根于數(shù):二為路、三為空間、四為時間加空間,二、三、四相加為九,九構成了人生命運。
看來,“趙半仙”的卜言頗有古今中外的依據。
……
大概但凡打卦算命的,都具有極強的概括能力,他能把現(xiàn)實中紛亂的萬相,給你“點化”出一條清晰的線索,給人以恍然大悟的震撼。
沒曾想,“趙半仙”不幸言中,“逢九年”一說,竟成諾查丹瑪斯的世紀末大預言。世紀末之劫。
從我的闡釋就隱約可見我的心理:我無形無意之中已經受了趙惠先思維的影響。
第三處記載為:唐達成發(fā)生病癌之變,為祈福求平安,趙惠先陪唐達成的夫人馬中行到太原的崇善寺進香。此段情節(jié)是由也是朋友圈內的雷偉講述:
“我、小趙、馬師傅三人去崇善寺,小趙提的建議。因為我對這些事不太了解。我們三個去了。人們說,崇善寺的菩薩不是能開眼嗎?馬師傅說,確實看見菩薩開眼了,我看的時候,菩薩也睜開眼了。然后,按小趙的安排許愿。馬師傅許的什么愿我不知道。后來,去年聊天的時候,馬師傅、牛牛對小趙不太信了。因為他說得不準。馬師傅說,那次咱們去崇善寺的時候,菩薩開了眼了,都說是好好好,好什么呀好,好唐達成還能成了這樣?可能她許愿許的是關于唐師傅。馬師傅對我說,她什么時候許愿,第一個就是唐師傅,第二個就是牛牛。這是世界上她最關心的兩個人,她肯定是許的這方面的愿,所以她也不太相信了。就是唐師傅那個《淡痕集》出來的時候,唐師傅正好到上海開會去了。唐師傅給我的書,都是唐師傅簽的字,就是《淡痕集》上是馬師傅簽的字。扉頁上面,馬師傅寫了一段話:‘小雷:達成今晨去上海開中國作協(xié)主席團會去了。臨行囑我代他送你與小趙一人一本他的作品。在太原咱們三人度過了最愉快的半天。我深想想,咱們三個人都是好人,所以觀音菩薩睜開眼看見了我們,她是對的。和你們在一起的時刻,使我感到生活是美好的。最后落款是馬中行。后來按小趙的說法,許了愿以后還要還愿,馬師傅還專門給小趙寄了一百還是二百,讓小趙替她去還愿。小趙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替馬中行還愿記》,文章我讀過,挺有意思。”
趙惠先與我談到過宗教。他說,他對馬克思的一句話印象至深:“宗教是無情世界的有情世界,是被壓迫生靈發(fā)出的呻吟?!彼f,不管是佛教還是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勸人行善積德的。人們對宗教的皈依,不正是對生存現(xiàn)實失望絕望的一種反映?
趙惠先還說,宗教強調的是一種信仰。它的基礎就是“信則靈”??此埔粋€宗教學的問題,實質更是一個社會學問題。他作了個比喻:就好比商品社會的紙幣,完全建立在政府信任的基礎上。政府信任度高,紙幣就堅挺。反之,則出現(xiàn)像國民黨的金圓券,前蘇聯(lián)的盧布,大幅貶值或干脆崩潰。
趙惠先還說了泰勒的一段話:“每一個反對宿命論學說的哲學論斷,都建立在這樣一個假定之上:我們可以自由地尋求并實現(xiàn)各種不同的未來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這一假定本身當然就是一個問題?!?/p>
第四處記載是關于給馬中行家族看祖墳風水的情節(jié)。馬中行出身于一個大官僚家庭。其父馬木齋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個知名人物。曾任國民黨政府的財政次長。書中這樣寫道:
說起“趙半仙”,我想起他給我說過的一件事:“馬師傅跟我說,她這輩子倒霉透了。啥壞事也讓她趕上了。那年,我跟她去看她祖上的墳地,墳地不錯,一塊二馬地,可讓人給騸了蛋了。要不是她祖上盡當官的,她老子還是孔祥熙的紅人。到馬師傅這一輩,就越來越不沾了?!睂τ凇摆w半仙”,馬中行和牛牛(唐達成小兒子唐大年的小名)也是各抒己見:牛牛說:“小趙不靈,有靈的,但他不靈。”馬中行說:“小趙還是有他神的地方?!倍液髞?,當馬中行準備終結自己生命的時刻,唯一只給小趙打去電話,問詢時辰的吉兇。由此對趙惠先的迷信程度可見一斑。馬中行母子,一信一疑,倒也符合趙惠先“半仙”的稱號。
我把牛牛的“不信”說給趙惠先聽,趙惠先一副“三年早知道”的從容。趙惠先說,這就是一種不公平。預言者也不是先知先覺的神。他也不可能金口玉言,說一句準一句。人們對科學就可以寬容,容許它一次次失敗。666農藥,失敗了665次,都得到了繼續(xù),要不然就沒有了最后一次的成功。其實這是人類面臨的共同規(guī)律。作為一個預言者,能說準百分之五十,得一個半仙稱號,也該知足偷著笑了。
2005年5月,馬中行突然腦溢血住進積水潭醫(yī)院。得到消息,我與詩人華丹即刻坐華宇大巴趕往北京。也是無巧不成書,由于大巴的轉悠拉客,在山姆士超市我們與馬中行的弟弟馬壯行意外相逢。去北京前,因為考慮趙惠先行動不便,我們就沒通知他。再說,我們只覺得馬中行命硬命大,有一次自殺,吞了一瓶安定外帶一片氰化鉀,二十多個小時后竟然還能“死而復生”。路途上,馬壯行終于沒能忍住,給趙惠先打了一個電話。馬壯行說,他就是“迷信”趙惠先。趙惠先給他測過幾件事,無一不應驗。馬壯行把幾件事一一細細道來,聽得人真有些神乎其神。馬壯行打過電話,臉色一直陰云密布,神態(tài)變得十分凝重。我問馬壯行,趙惠先怎么說?馬壯行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當時我即產生不祥預感。馬中行“已經完成了人生的所有歷程”,又一次被趙惠先“不幸言中”。
在積水潭醫(yī)院,我見到了久聞其名,卻一直未謀其面的馬怡喜。馬怡喜是馬中行二哥馬志行的兒子。馬志行是北京出版集團的老編輯家。馬怡喜在美國、南美都開有公司,忙得腳不著地滿天飛。在醫(yī)院急救室門外的長廊,馬怡喜與我們一見面就急切切地問:你們是太原來的?趙惠先來了沒有?哪個是趙惠先?我心中好生納悶:趙惠先何以對馬怡喜有如此強烈的影響?當確認趙惠先沒有來,馬怡喜才如釋重負地長吁一口氣。馬怡喜說,我怕見到趙惠先。我怕他那張嘴。每次都是在我生意最順當最得意的時候,他就給你冒出那么二句不吉利的話。別人給我算命,都是揀好聽的說,趙惠先和人不一樣??善€就讓他說中了。我真怕見到他,又給你冒出幾句什么話。
我把這一情況說給趙惠先聽,他哈哈一笑,說都是些生意上的事。我有些驚詫,遠隔千山萬水,又從來連面也沒有見過,何來預測依據?趙惠先笑笑說:邏輯思維依據的是推理、分析,形象思維注重的是直覺、整體。在現(xiàn)實的思考對象中,任何完整的事物或者事件,都是由錯綜復雜的環(huán)節(jié)和要素組成。這些構成的環(huán)節(jié)和要素,始終處于一種相互作用和變化的動態(tài)之中。萬物皆流,人不可能把腳兩次伸入同一條河流中,這就使得局限于細部的邏輯思維成為“畸形思維”。而《易經》的思維則是與邏輯思維背道而馳的一種整體把握的形象思維……就在我似懂非懂琢磨趙惠先的話時,趙惠先的話戛然打住了。他抱歉地笑笑說,說來話長,一言難盡。說著用力地揉搓著太陽穴,面露痛苦之色。我知道,“帕金森”已經病入膏肓地損耗著趙惠先的腦子,他已不適宜過多地思考和說話。
后來,我從趙惠先的小說《置易或者容易——辛嘯鳴學〈易經〉的入門過程》一文中又續(xù)上了我們中斷的談話。我看到了一個迷惘靈魂的“上窮碧落下黃泉”“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孜孜不倦。趙惠先在人生經歷的娓娓述說中,嵌入融入那么多的生命哲理。歷史蹣跚走過三十五年,我們比較走近了一顆孤獨寂寞的魂靈。在小說中,趙惠先借沙沃克之口(沙沃克是趙惠先多部小說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一個人物,在沙沃克睿智哲思、俠肝義膽的形象中,我看到趙惠先的身影),說了這樣一段話:
下面咱們來分析六十四卦象,說白了,六十四卦象就是六十四道數(shù)學公式,我們經過計算找出它的準確答案來,這就是算卦。大家知道古人結繩記事,用一個大疙瘩和兩個小疙瘩進行排列組合,這樣就產生了二進制和二進制的數(shù)字表示法。二進制的發(fā)明具有偉大的劃時代的意義,現(xiàn)在我們進入計算機時代,數(shù)碼的基本概念就是二進制。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德國數(shù)學家萊布尼茨第一個發(fā)現(xiàn)并高度評價了二進制,它對世界文明史的推動作用超過了我們的四大發(fā)明,盡管它無形,可是它無處不在。設想一下,如果沒有了二進制,我們整個文明社會將馬上崩潰,不復存在。我們暫且把陽爻視為0,陰爻視為1,用這兩個數(shù)字組成一組三位數(shù),至多可以得到幾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呢?根據定理可以得到2的三次方,即2×2×2=8,這八個數(shù)字就是八卦的基本代數(shù),也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再具體一些等于陽爻生出陰爻,陰陽交感,始成八卦。八卦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陰陽五行包羅整個物質世界。世界的有形為三維空間,六個方向。設想陰陽二數(shù)再組成一組六位數(shù),按照八卦的組合規(guī)律與定理,可以得到2的六次方,即2×2×2×2×2×2=64,這六十四個數(shù)字涵蓋了一切有限和無限,有形與無形……
對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豈是語言能窮盡。從趙惠先的小說中,我聽到了一家之言的解讀。
趙惠先的小說,使我聯(lián)想到一本叫做《現(xiàn)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的小冊子。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物理學,卻在幾千年前的《易經》中,尋找到了曠世千古的絕代知音。
趙惠先在跨入不惑之年不久,遭遇了人生的致命一擊。
“帕金森”是神經系統(tǒng)的一種絕癥,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醫(yī)學對它也無法解釋,束手無策。中樞神經這一人體的司令部,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放棄了統(tǒng)領和控制,原本“天造地設”“天人合一”的協(xié)調與平衡被破壞了。天旋地轉,手足無措,生理的平衡失去了,心理的平衡也隨之失去。趙惠先說,當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聽完醫(yī)生的宣判之后,感到整個大腦一片空白。四十多年人生構筑的一切徹底坍塌了。他無法吞咽老天爺釀制的這碗苦酒。他一開始是不相信,接著是憤怒,再下來是斷絕了與外界的一切聯(lián)系。朋友們想盡一切辦法試圖寬慰他,然而他拒絕與所有昔日朋友的會面。他說,我希望在朋友視覺中保存一個良好形象,我不愿讓朋友看到我目前的“慘不忍睹”。
趙惠先口中吐出了那句令人聞之震顫的話:“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不算?!?/p>
趙惠先成為《夜半歌聲》中的宋丹萍。深居簡出,“無顏見人”。
后來,我看到了趙惠先寫的小說《一本正經的荒唐故事》。這是一個“置于死地”而企盼“后生”的頑強執(zhí)著的求醫(yī)之路。當年,因了柯云路的《發(fā)現(xiàn)黃帝內經》的“廣告效應”,胡萬林被推上了“神醫(yī)”的圣殿,他設在太原天龍山下的工人療養(yǎng)院和設在陜西終南山下的太乙宮鎮(zhèn)的“萬林醫(yī)院”,一時間趨之若鶩門庭若市車水馬龍。一種“病急亂投醫(yī)”的絕望,使趙惠先親歷了“胡神醫(yī)”“起死回生”的情景。從這淡淡的大背景下,我讀到了用生命最強音發(fā)出的呼喊,我看到人的生命力的頑強和韌性。這是一篇震撼力絕不亞于杰克·倫敦的《熱愛生命》。
趙惠先在小說的最后寫道:
“我不知道怎么樣才能夠紀念死去的病友,每敲一個字心就淌一滴血。終南山下的四十五天留給我的悲傷太多了,這篇小說寫得太艱難了,痛苦伴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延續(xù)。小說的人名是真的,我不愿意改名使他們九泉之下生活得不愉快,細節(jié)絕大多數(shù)也實有其事,我只是邏輯性地做了一些演義。但愿對活著的人有所啟迪?!?/p>
有朋友說,趙惠先是過多地“泄漏天機”,猶如盜取天火的普羅米修斯,遭到了“天譴”。我可以肯定,朋友的話絕無絲毫幸災樂禍的惡意,反倒是充滿遺憾、同情。趙惠先本人也認為:人就猶如一臺沒有調好波段的收音機,所以總是處于渾渾噩噩充滿雜音的混沌狀態(tài)。是陰差陽錯的某個機遇,巧合把一個人調整到正合適的波段,于是他就具備了某種“特異功能”。諾查丹瑪斯那些神奇靈驗的預言,就是把驀然間凸現(xiàn)于腦海的畫面,用詩歌的語言做了表述。相面、打卦、算命,都是非常耗損腦子的一件事情??赡苷怯捎凇澳X電波”的長期超載負荷,才造成了腦神經系統(tǒng)的不時“短路”。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延續(xù)生命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留下子孫;一是留下著作。
作家可以兩世為人。一是生存其間的自然世界;一是作家回憶反思中的創(chuàng)作世界。
趙惠先無疑是一個神經極度敏感之人。從“不惑之年”到“知天命之年”,可說是人生的華彩樂段。十年磨一劍,趙惠先把自己的人生經歷人生感悟酣暢淋漓淋漓盡致地表述于文字。寫作對于趙惠先而言,簡直可以說是一種生命的延伸,或者說就是生命的組成部分。趙惠先的筆下,無論是《好漢三磕頭》《酒鬼乎?酒仙哉!》,還是《頭發(fā)》《鼎力之動搖》,還是閑齋煙云錄四篇:《無奈的尷尬》《困乏之憂和惻隱之心》《話不能說滿,事不能做絕,路不得斷后》《友山水進步了》,都充滿了對人生迷惘的探究和對生命奧秘的拷問。
由于神經對手足失去控制,趙惠先的寫作幾乎可說是在“玩命”。他在電腦的鍵盤前,無法像正常人那樣彈琴似的流暢擊打,而只能用一個指頭,“全神貫注”地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去敲擊。趙惠先對我說,有時候遇上精神狀況良好,身體狀況也行,一天能“戳打”出二三百字。就是用這樣一種速度,趙惠先竟然“戳打”出五十五萬六千多字的小說。當我面對趙惠先呈現(xiàn)于眼前的二十二篇中短篇小說時,我簡直為趙惠先頑強的毅力和生命的韌性所折服。我唯有自慚形陋肅然起敬。
趙惠先的作品,我掂得出其中的分量。這不是墨寫的文字,這是血寫的生命。
史鐵生在《輕輕地走與輕輕地來》一文中這樣問:“靈魂正在離開這個殘損不堪的軀殼,一步步告別著這個世界。這樣的時候,不知別人會怎樣想?……”我想,任何一個生命在生死臨界發(fā)出的聲音,總有其價值有其意義值得我們聆聽。
陳為人,祖籍上海,作家。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原黨組成員、秘書長。現(xiàn)任太原市老作家協(xié)會主席。出版有《唐達成文壇風雨五十年》 《插錯“搭子”的一張牌——重新解讀趙樹理》《山西文壇的十張臉譜》《兼愛者——墨子傳》等多部傳記文學作品;《走馬黃河之河圖晉書》《擺脫不掉的爭議——七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臺前幕后》等散文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