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兒
七月,我記憶里最美的景致,是夏日余暉里微風輕拂的荷塘,綠葉綿密,新荷點點,一片潮濕的清涼、豐饒的婷婷。
都說,盛夏的七月,熾熱難耐,而我卻獨愛這夏的熱烈明快。七月,似簡單純真、喜怒形之于色的孩子,每一個歡笑或哭泣的表情都爽朗而率性。驕陽似火,是七月常態(tài)的歡顏,熱烈奔放,遠比秋冬蒼白無力的陽光淋漓酣暢;風雨雷電,是它偶爾宣泄的狂躁,風雨摧城、電閃雷鳴,不假掩飾,好過秋冬的風陰雨綿,似壓抑的慍怒、掩藏的懊惱,不慍不火,極不暢快。
不解的是,如此激烈的夏,卻偏偏孕育出碧葉新荷這柔婉靜美的景致,就好像夏日的女子,也總是格外清新悅目一樣,不經(jīng)意的街頭一瞥,總有婷婷的麗影掠過,如風拂荷塘,翩若驚鴻,予人滿目清涼。
七月,當是屬于美麗女子的,如荷,裊裊婷婷。
都說,夏播種,秋收獲,其實,也未盡然。學子的七月,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未必人人都能做脫穎而出的尖尖荷,既如此,又何妨做一片靜浮于水面的碧葉?關鍵在于,能不能成為風景的一部分!倘若沒有蔥郁的葉為依托,滿目擁擠纖長的粉粉荷,也是毫無美感可言的,荷與葉的交相輝映,才能成就韻味悠長的畫面,舍誰都是一種殘缺!
如果在生長的季節(jié),你未曾努力地向上、再向上,直至拔節(jié)而出,成為萬綠叢中含苞欲放的那一枝荷,那么,還是做一片安然的葉吧!繁華落盡,誰敢肯定,荷與葉,在未來漫漫的生命體驗中,誰一定比誰更有價值?
“小荷才露尖尖角”“接天蓮葉無窮碧”,七月,也該是莘莘學子的吧。
說到“欣逢盛世”,總會有一種情緒油然而生。依然清晰地記得,那次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盛大閱兵。電視里、電視外、城樓上、城墻下,所有人的眼睛里,都閃爍著同一種光芒,欣慰的、自豪的、神圣的光芒。
幾年前,也是七月,我坐在電視前,看香港回歸的周年慶典的直播,一個人,竟也看得眼眶潮濕、內(nèi)心滾燙。演播廳與直播現(xiàn)場不斷切換的畫面里,共同演繹著同一種情緒,那就是游子歸來的情緒;有聲的、無聲的語言,反復訴說著同一個心聲,那就是赤子擁抱母親的心聲。
我們庸常的生活,現(xiàn)實而功利,還有誰會整天把一種關乎民族、關乎國家的大情懷掛在嘴邊?但人生總有一些時刻,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不自禁地、無可遏制地流露出心底永不會磨蝕的情結(jié)與感動,不期然地,便會豪情滿懷、淚流滿面。
赤子的七月,捧出了用生命孕育的最豐盛的果,那顆顆潔白的蓮子啊,如同一顆顆皓潔赤誠的心,獻給母親一夏的安寧與清涼!
誰說七月如火?分明,七月美麗如荷!
(選自《江淮晨報》,有刪改)
【賞析】
“七月美麗如荷”,這是一個多么形象生動的比喻?。∽髡邔懽鲿r從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出發(fā),寫出了自己對七月的獨特感受和體驗。七月之美,美在裊裊婷婷的身影,讓人看而不忘;七月之美,美在莘莘學子的收獲,收獲者好生歡騰;七月之美,美在欣逢盛世的激動,讓人心潮起伏——讓我們一起來擁抱七月,感受七月的激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