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雨 后放晴的天氣,回頭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點地力量。溪邊蘆葦楊柳,菜園中菜蔬,莫不繁榮滋茂,帶著一分有野性的生氣。草叢里綠色蚱蜢各處飛著,翅膀搏動空氣時窸窸作聲。枝頭新蟬聲音已漸漸洪大。兩山深翠逼人竹篁中,有黃烏與竹雀杜鵑鳴叫?!?/p>
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之一《邊城》中的一段描寫,是色彩與聲音的世界。讀來,確讓人感到沈從文的文字,有不同凡響的魅力。
以寫小說著稱的沈從文,和畫、音樂倒真有密切聯(lián)系。沈從文愛畫,尤愛中國風(fēng)格的山水畫、人物畫,曾收藏過不少古代珍品。在現(xiàn)代文壇,會繪畫的作家不乏其人,但像沈從文那樣精于古畫真?zhèn)舞b別的,大概寥寥無幾。
沈從文的書房兼臥室里,三面都豎著高高的書架,擱放的書籍,除文學(xué)作品外,最多的要算古文物畫集了。談起古書畫,他總像一位母親談起自己心愛的孩子那樣一往情深。
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沈從文就在創(chuàng)作之余,對中國古代書畫有了研究。展子虔《游春圖》,過去人們都認為是隋代的作品。沈從文仔細考證后,大膽作出結(jié)論,認定為唐代的《游春山圖》。
后來,他專門研究中國古代服飾,這就更煉就他辨別古畫真?zhèn)蔚谋绢I(lǐng)。一次,我問他怎樣辨別真?zhèn)巍Kf,一般人鑒定真?zhèn)?,多是根?jù)筆墨、印章的真假,他則是根據(jù)畫面上人物的服飾、物件的模樣來判斷。譬如說,有的畫里的人物穿著是唐代的,可畫面上有的物件卻是唐代以后才有的,那就證明畫不是唐代的,而是后人模仿的。一位才思敏捷、文筆如花的小說家,竟有如此廣博知識,如此謹嚴細致的考證本領(lǐng),真讓人驚嘆、欽佩!
沈從文懂畫,愛畫,以一個藝術(shù)家敏銳細膩的感受力欣賞畫,更在作品中“繪畫”。他有次告訴我:“我不會畫畫,可我想用文字在作品中畫?!贝嗽挻_可看作他的小說藝術(shù)的一個追求,也是他的經(jīng)驗之談。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會看到他那頗為講究的文字,繪出一幅幅人物畫、山水畫,淡雅質(zhì)樸而有韻味。
沈從文,愛畫、懂畫,創(chuàng)作也與畫相聯(lián)系,對于這一點,有些研究者曾經(jīng)涉及到。香港學(xué)者司馬長風(fēng)說過:“沈從文的筆是彩筆,寫出來的文章像畫出來的畫。畫的是寫意畫,只幾筆就點出韻味和神髓,輕妙而空靈。這本是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的寶貴傳統(tǒng)?!?/p>
音樂,似乎比畫更神秘,它在人們心靈上產(chǎn)生的影響,往往難以用語言描述。喜愛音樂的人,對音樂會有各種不同的特點,可我從沒有見到一個人像沈從文那樣喜愛家鄉(xiāng)民間音樂,也沒有想到,民間音樂會在一個老人身上,產(chǎn)生一種奇妙的作用。
1984年春天,我來到沈從文先生家。82歲的老人,患半身不遂已有一年。看上去他很疲勞,可那常為人描述的善良的微笑,依然掛在布滿皺紋的臉上,透過鏡片看,那雙不算大的眼睛,還顯得靈活。
聽說沈老喜愛音樂,我特地帶去一盤新錄下的音樂會實況的磁帶,這是意大利著名民歌演唱家布魯諾·文圖里尼演唱的民歌。沈夫人打開了錄音機。沈老坐在沙發(fā)上,右手平放在靠背,左手無力地擱在腿上。聽著歌聲,他的眼睛不時活潑地閃出喜悅的光。他欣賞文圖里尼的音域廣、富有表現(xiàn)力的演唱。他說:文圖里尼的歌有淳樸的特點,民間氣息很濃、很感人。
聽完了文圖里尼的歌,沈老很興奮。好像他對中國音樂家很熟悉,他說中國的演員沒有文圖里尼唱得這么有味,這樣感動的人。沈夫人對我說,沈老愛聽蕭邦、貝多芬的交響樂,更愛聽他的家鄉(xiāng)的民歌和民間戲曲,特別是一種叫“儺堂的戲。
有次,沈從文對我說,他喜愛音樂,在作品中追求音樂的節(jié)奏。幾十年來,時代在他生活中的烙印不可謂不深,可他卻還是懷著一顆似乎未涉時世、充滿天真純潔的心,去感受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