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鳴峰
一股清流繞畫壇
汪鳴峰
作者收藏的沈子丞《桐蔭仕女》
1996年年初,93歲的子丞先生因病再度住進(jìn)蘇州第一人民醫(yī)院心臟科。
得知消息后,我和夫人騎自行車去醫(yī)院看望了正在住院的沈子丞先生。那天沈老的精神還可以,看到我后,沈老忙招呼我坐下,我就順勢在沈老病床邊坐下。也許是有點激動,沈老用雙手拉著我的手,以微弱的帶有嘉興話的口音對我說:“白榆,謝謝你來看我,看來這是我最后一次見到你們了……”聽到這話,心中一陣酸楚。我忙回答說:“沈老你放心,你這次出院后好好休息,馬上能恢復(fù)健康的?!鄙蚶习腴]著眼睛對我默默地?fù)u了搖頭。這時,我倆只能不斷地安慰他老人家。從老人的眼神中,我似乎看出他對自己身體狀況的無奈。離開沈老后,心里默默地為沈老祈禱,期望他能逃過這一劫。
1996年6月6日大清早,湘江打來電話,告知沈老逝世的消息,知道無法避免的事情終于還是來了——尊敬的沈老永遠(yuǎn)地離開了我們。
那時我住在吳殿直巷,倩華雯華湘江住在養(yǎng)育巷,就在我的西巷口,步行兩三分鐘就能走到。對湘江雯華夫婦早有聽說,知道他們的畫得沈老真髓,功力不一般。那時,倩華姐和張玉芹師母是好姊妹,我上班在金門內(nèi)的劉家浜,離張先生家不遠(yuǎn),上下班路過有時間的話,必定會順道去張先生家看看師母,經(jīng)常能遇到倩華姐。從倩華姐那里可了解到沈老的一些近況。
我認(rèn)識沈老是在1976年春節(jié)前,記得是周日。一早我和曼翁先生約好,按慣例一起去拜訪住在景德路的張繼馨先生。曼師喜歡微醺,張師母好客,于是炒了幾個菜,我們在張先生家用了中餐。下午繼續(xù)在張先生家里喝茶看張先生畫畫。正談得起勁,聽到樓梯有腳步聲上來,一看,原來是湘江陪伴著沈老來了。沈老一頭白發(fā),面色紅潤,半灰猶如銀絲的兩排粗重眉毛彎彎上翹,顯得精神很好。彼此寒暄后,張先生就給我介紹說,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沈之淳先生。我對沈老說,一直聽老師曼翁先生和張先生說起您的,說您沈老畫得好,沈老聽了哈哈大笑,一邊搖頭一邊操著嘉興上海口音笑瞇瞇地說:畫不好的,畫不好的。在這之前,常聽老師介紹沈老的畫,無論人物、山水,能將石濤、石溪、新羅一路畫法畫出清潤高古筆調(diào)的不多,當(dāng)代畫家很少能達(dá)到這種高古筆墨意境的境界,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因此心里早已膜拜很久了。沙老、張先生和沈老以及湘江,他們也許是久別重逢,特別是沈老的到來,頓時給這間畫室增添了不少熱鬧。沈老看張先生畫到一半,請張先生繼續(xù)畫下去,幽默的繼馨先生順勢將筆一攤說:這支筆下來就交給沈老了。沈老半推半讓接過筆,自言自語道:畫不好的,畫什么呢?于是開筆畫了一張老翁醉酒。寥寥幾筆,將太白醉酒的神情躍然紙上。見沈老開心,我對張先生說,我也想求沈老一件墨寶,不知可否?還未等繼馨先生回答,沈老先慨然應(yīng)允,讓我喜出望外。沈老說:給你畫水墨的吧,水墨的有味道。只見沈老先畫一圓臉侍女匍匐姿態(tài),接著,自左而右一棵大樹向左挑出,一女子合袖倚于樹墩,似半醒半睡狀。煞是可愛。然后以新羅筆法,用干濕之筆,淡墨焦墨相交,在樹枝上端畫上榆花覆蓋作蔭,整個作品墨韻淋漓。沈老筆觸所到之處,畫面頓時生動起來,干濕濃淡,盡現(xiàn)紙上。沈老開玩笑地說:你叫白榆,就畫一棵榆樹,上面榆花又稱榆錢,美女倚榆樹,以后這女子就是你的老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然后沈老在畫的左上部寫上:白榆道兄屬畫。并寫上年號及落款,說以后再題。
沈子丞現(xiàn)場創(chuàng)作
由于沈老去繼馨先生處沒準(zhǔn)備畫畫,所以沈老的自用印章沒有帶出來。我就對沈老說,印章我來刻,請沈老把印文內(nèi)容給我,沈老說,今年是丙辰年就先刻一方“丙辰”吧。那天回去后我就將這方“丙辰”年號的印刻好呈給沈老。沈老十分喜歡。就在這張大作上補(bǔ)蓋了名章,并在右下角壓腳處蓋了這方閑章,印證了這個特殊的時刻。
文革時還沒有普及電話,通信是唯一的通訊工具。有時我刻好印后就先將印樣寄給沈老看,請他提意見,有時沈老很快會有回信,囑咐我印章內(nèi)容。在1977年5月29日的一封信中,沈老這樣寫道:
白榆同志:
來信及沙老印章拓片均已收到,謝謝。……
你高興為我治印,極感。以下兩句你看如何?
“掩鼻人間臭腐場”,“凄涼今古”,這都是老年人的感覺,青年不宜用,如有興可為我刻之。
即頌安好。
之淳謹(jǐn)上
(七七年)五月二十九日
沈老作畫常有題跋,造語精微,看似平淡,啟人深省。所以特別喜歡沈老畫上的題跋。當(dāng)時我就想,如果有機(jī)會,以后每隔十年請沈老在這張人物畫上題一次,這樣就更有意義了。因此在這張畫上分別有三個不同時期的題跋:
八十年代沈老隨湘江、雯華搬家至南門團(tuán)結(jié)橋,我請沈老在這幅畫上題絕句一首:
“涂紅抹綠老雕蟲,為謀衣食走西東,只因不諳逢迎術(shù),理合蹭蹬一世窮。白榆兄出示舊作屬題漫書一絕博笑。子丞識?!?/p>
1992年,我持畫請沈老再題,于是沈老又在下部題:
“我畫隨意涂抹,本無根底,此系丙辰年舊作,卻為白榆兄裝池,深存至今,屈指算來,已十有七年矣。壬申三月復(fù)出示,屬余加題,以志歲月,感流年之易逝,哀我生之行跡。子丞時年已八十有九?!?/p>
沈老人物學(xué)宋代馬和之并參以華新羅筆法,書法習(xí)鐘繇。由于長期浸淫于傳統(tǒng),常年實踐于將書畫兩法融于一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輕松蕭散,閑逸有趣,平易沖和的高古畫風(fēng)。有一年沈老春節(jié)回蘇,我去巷口雯華家看望他們,一進(jìn)門,沈老看到我就親切地對我說,白榆,我給你畫了一張人物,不知你喜歡否?說著趕緊找出那畫。打開一看,讓我吃了一驚,上面畫了近十個人物,人物姿態(tài)各異,有老人有小孩,有男有女,更有老人背著小孩的。所有人物都以畫面中的盲人說唱為中心,線條簡練,虛實有致。畫面上方題絕句一首:“斜陽古柳趙家莊,負(fù)鼓盲翁正作場。死后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币粫r歡喜之極,視為至寶。
說起這張畫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988年我去日本留學(xué),那時還住在吳殿直巷的老房子。九十年代有一次回國,發(fā)現(xiàn)自己精心收藏的一卷海上名家字畫不翼而飛。其中有宋文治、唐云、劉海粟、張辛階等名家的畫,還包括沈老的這一幅人物畫。一時痛心不已。有趣的是,大概是1995年,有友人告訴我,說這批畫在拍賣市場上看到了,而且沈老的那張人物畫就在其中。聽到這個好消息,在拍賣預(yù)展時,我趕到了亞都飯店的預(yù)展會場,一看果然就是這張失竊的畫。拍賣當(dāng)天,當(dāng)時有好多同道喜歡這張畫,并想收入囊中,后來知道是我的也就不與我爭搶抬價了。由此至愛之物失而復(fù)得,內(nèi)心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也許是和沈老的這種特殊緣分,因而彌足珍貴。
回想與沈老交往的二十年,前后為沈老刻了幾十方印,沈老也很喜歡,經(jīng)常在畫上鈐蓋?,F(xiàn)在想來亦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