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 冰
剛剛落過的雨滴還掛在樹葉草尖之上,河里的流水聲,也從落雨時的奔騰喧囂,婉轉成舒緩的淺吟低唱。陣雨將古鎮(zhèn)“呂家村”的石牌樓洗得清亮。遠處,山上云霧籠罩,草木葳蕤;近處,綠樹繁茂,古鎮(zhèn)悠悠。
沿青石板路蜿蜒前行,就是呂家村。石頭砌成的門樓屹立在村口,仿佛矗立在風雨滄桑之中,讓人聯(lián)想到這個古村無數(shù)的傳說。
據(jù)史料記載,井陘縣呂家村始于明永樂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古村背靠青山,錯落有致,因“環(huán)村皆山”,呂家先祖就地取材,依山建造劵石窯居,當?shù)厮追Q“靠山家”,村里明清古院70多處,現(xiàn)今保存較好的有三滴水院、日月樓、繡樓、福壽宅等,時光荏苒,煙火深處,恍若隔世。
走過門樓,沿著光潔石頭鋪成的小巷,走進呂家村,也走進歷史深處,酒坊的遺跡猶在,仿佛聞到空氣中飄蕩的絲絲酒香,醉了游人,醉了古村,醉了小巷里的多少前塵往事。
前行不遠,石磨靜靜地躺在窯洞之內(nèi),磨盤、碾子俱在,只是聽不到“吱吱呀呀”的碾面之聲。斑駁的石磨,一如歷經(jīng)滄桑、飽經(jīng)風霜的老人,走過了輝煌,寧靜祥和地坐在歲月的角落里,審視著人間大舞臺,也給后來人留下了一份懷念,一份情懷。
石巷時寬時窄,因勢而為,轉角處,便看到“繡樓”。這是一座獨立的閣樓,高墻青瓦,小窗對山,遙想當年,那位被封建思想禁錮在繡樓里的千金閨秀,面對如畫風景發(fā)出無限的人生磋嘆。往事悠悠,繡樓里的故事,如今永久地藏在石墻之上,閣樓之中,銘刻在起起伏伏的石頭巷里……
呂家村不僅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書,還有一段風云激蕩的革命歷史。從繡樓拐出來,就是“129師指揮部”,一座古宅門口豎立著“長生口戰(zhàn)役后方指揮部”的長條木牌。向一位買菜路過的老人打聽,老人把菜放在石臺上,娓娓向我們講述那場激動人心的戰(zhàn)役。1938年2月,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率部隊駐扎在呂家村,在這個村莊里,指揮了著名的長生口伏擊戰(zhàn),伏擊戰(zhàn)中,擊斃日軍130多人,炸毀軍車5輛,繳獲迫擊炮、重機槍等大批武器彈藥,日軍警備隊長荒井豐吉少佐在激戰(zhàn)中喪生,長生口戰(zhàn)役取得了全面勝利。
老人說到伏擊戰(zhàn)勝利時興奮之情溢于言表。細問得知,老人姓呂,1965年石家莊師范學校畢業(yè),畢業(yè)后去四川支教20多年,后調(diào)到山西太原工作,退休后又回到了故土呂家村。
“前面的院子就是鄧小平舊居,鄧小平政委就是在這個院子里指揮的長生口伏擊戰(zhàn)?!表樦先耸种傅姆较?,我們看到了一幢高大堅固的院落。院子寬敞干凈,站在院子里,當年此起彼伏的電話聲和電報聲似乎仍響于耳際,將帥們運籌帷幄、指揮殺敵的身影永遠鐫刻在這個古村里,也銘記在中國革命的史冊里。
舊居門前的兩方石碾和一副磨盤,也是呂家村人難以磨滅的記憶,這是那個時代村民賴以生活的工具,家家戶戶排隊碾米磨面,石磨的吱呀聲和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構成了一幅軍民一家親的溫馨畫面,留在這片紅色革命紀念地,成為永遠的紅色遺址。
呂老熱情,在向我們講述了紅色歷史后,盛邀我們?nèi)ニ依飬⒂^,讓我們切身感受到呂家村人的熱情好客。呂老家門口掛著“美麗庭院十星級文明示范戶”的標牌,可見呂老一家在村中頗受尊敬??吹絹砹丝腿?,呂老的老伴迎了出來。小院不大,正屋是一孔石砌的窯洞,兩側各一間廂房。建筑有了年頭,里面的設施卻完全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客廳、臥室、廚房、衛(wèi)生間,均布置得井然有序,潔凈無比,做飯用上了天然氣,衛(wèi)生間有抽水馬桶和淋浴,身在古村,卻享受著現(xiàn)代的生活。紅色古村、美麗鄉(xiāng)村,往古與現(xiàn)代的交融,猶如天成。
告別呂老夫婦,我們流連在古巷之中,久久不去。花草正盛,紅葉相映,這是最美的小巷,也是最美的古鎮(zhèn)。遇見的村里人,都如泉水般潔凈,他們把日子過得風清云淡,又如山上的草木,怡然自得,大抵陶淵明桃花源也不過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