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閣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里就有慎終追遠,更能照見未來的習慣。誠然,漫溯中華5000年歷史,確實再沒有一個朝代可以同時在哲學、文學、藝術、利一技等方面成為轉折點,達到在歷史維度下可以比較的巔峰狀態(tài),給人類留下巨大的精神財富。深沉恢弘的理性精神,與大膽的浪漫幻想相結合,構建了生機勃勃、鴻篇巨制的漢文化。甚至中國兩河流域上的人民時至今日,這個族群依然被稱為“漢族”。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發(fā)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化發(fā)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無論對中國、對世界都曾產生過并將繼續(xù)產生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漢朝文化的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即代表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它所形成的影響則滲透到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方面面。
其中有三個方面震古爍今:
從漢代起,才知如何衡量民族興亡;
從漢代起,才知政治經濟具有崇高地位;
從漢代起,家庭倫理道德貫穿民族發(fā)展的始終。
博大精深的漢代文化是一個集萃八方百族文化的整體。它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心理,是融合和汲取了各種類型文化精髓的“大一統(tǒng)”文化,因而也就顯示出廣泛性和適用性。它既具有各民族文化的基本共性,又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個性和鮮明I陛,是使民族統(tǒng)一、國家統(tǒng)一、多元文化走向一元文化的光輝典范,其功績之大、影響之深是任何一種文都無法比擬的。
而兩漢之間,哲學、文學、科技多個領域都出現過煌煌巨作,在成就上璀璨斐然。
哲學
奠定了現今漢民族的基本思考方式
漢朝初建,承襲秦法,當時的學術思想界,卻恢復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各家并立的狀態(tài),因為秦朝滅亡后,學術思想的研究障礙已解除。戰(zhàn)國時代的儒、法、道、陰陽、縱橫五家,在漢朝初期依然活躍,但在中期以后,由于官方的提倡,學術界變成以研究經學為主。
漢代實行剛柔并濟的治國思想。漢代在立國時用法家之法,又用道家黃老思想。文景時期,并輔以儒家和法家思想為法制指導思想,不僅強調無為,還注重禮與德的作用,既承認法律的重要性,又堅持約法省簡,務在安民。而從漢武帝之后,統(tǒng)治者又確立儒家思想成為正統(tǒng)思想,并輔之以法家思想為法制指導思想,其中心是“德主刑輔”,即先用德禮教化,教化無效再施之以刑罰。這種剛柔相濟的治國之道,成為漢武帝以后漢王朝法制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對后世歷代王朝的立法影響巨大。
早在秦朝焚書坑儒中被毀壞的很多文獻,通過漢代學者的記錄得以重現,包括五經當中的古文尚書,也是這時候發(fā)掘整理出來。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意見“罷黦百家,獨尊儒術”后,經學成為學術主流,經學家也愈分愈多。由于不同學者對經書的理解與記憶有所不同,經學也被分為不同流派。學者都尊崇其師以及學說,世代不替,因此學派的區(qū)分,日益嚴格。
美學
藝術水平的高度發(fā)達,奠定兩千年來延續(xù)的審
美系統(tǒng)
漢代實現了大一統(tǒng)和中央集權制,其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這個充滿信心、積極向上的時代,孕育了數之不盡的藝術珍品。宏偉壯麗的宮殿,超越時空的壁畫,古拙雄渾的石刻,雄偉勁健的漢隸,還有巨麗宏衍的漢賦,這一切都彰顯了漢帝國的聲威,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漢王朝“以大為美”的審美風尚。
漢代,人們對大自然已不再是一味崇拜,也不再受青銅時代饕餮對人的威嚇,而是通過神話與歷史、現實和神、人與獸同臺演出的豐滿的形象畫面,極有氣魄地展示了一個逍遙自在、普天同樂的世界。
這個世界是有意或無意的作為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作為人的有機或非有機的軀體而表現著。它是人對客觀世界的征服,這才是漢代藝術的真正主題。在漢代已不是神對人的征服,而是人與神的共存。對宇宙的征服是這個統(tǒng)一的大漢帝國的時代精神,這種時代精神也同時被賦予到漢代藝術之上,使其打上了漢代神韻的烙印——“以大為美”。這種“以大為美”的審美風尚貫穿了這個時代文化藝術的始終,表現了人對世界的征服,是這個大一統(tǒng)時代的歷史產物。
“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繁榮了裝飾藝術。漢代人們認為人離世后可以到達另一個世界,在那里達到“生”的永恒,漢代人的這種生死觀在墓葬中的最好表現就是畫像藝術,它也算是漢墓中最具代表性的裝飾藝術,漢代人有著宏大的宇宙觀和空間感。
古拙的造型與雄渾的氣勢讓兩漢石刻成為中國古典石刻藝術的一個高峰期,后世石雕藝術是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漢代石刻大多體積龐大,對巨石只簡潔的刻畫,忽略細部的雕琢,給人以淳厚、樸實之感,這些石刻的藝術魅力在于他們主要采用了“因勢象形”的抽象技巧,簡潔傳神地表現了所刻之物的內在生命力。看似笨拙、粗糙的外表其實才是真正的寫實,過分的夸張也正是這種力量與運動的需要,粗獷的輪廓,不柔和的線條、突出的方形和棱角,這一切構成了漢代藝術“古拙”的風貌,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生動活躍的“氣勢”,在漢代“氣勢”與“古拙”已渾然一體。
宏衍巨麗是漢代文學的最大特色。強大的中央集權,讓漢代文人具有前代所不可能有的宏大視野,這一時期的文人都有如史家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宏愿,所以司馬相如作賦時“苞括宇宙,總攬人物”的時空意識,都是這一時代的產物。漢大賦便是在這種背景中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
漢代延續(xù)了楚文化的傳統(tǒng),特別崇尚太陽與烈火等熱烈之物,喜歡紅、黑兩個極端的顏色,也有隱喻陰陽的含義。兩者的搭配往往顯得大膽又出乎意料,有很震撼的視覺效果。延續(xù)至今,依然是最高的審美象征,其中青、赤、黃、黑、白五種單色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流行色識別系統(tǒng)。
漢文化是多元文化走向一元文化的光輝典范,其功績之大、影響之深是任何一種文化都無法比擬的。因此,作為華夏民族“核心文化”的漢朝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征,仍將會對中國、對世界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