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華
比較是人類認識世界進而改造世界的一種通用的方法。比較思維是一種科學的認識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比較策略閱讀散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并發(fā)現(xiàn)散文的寫作特點和表達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體說,可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一、運用比較策略閱讀一篇散文——即文本內(nèi)的散文比較閱讀
1. 引導學生對相同結構或寫法相似的幾個片段進行比較。有些散文表達上有一定的特點和規(guī)律,它們在結構上或寫法上有相似的段落,這樣的散文有利于引導學生運用比較的策略進行閱讀,從而發(fā)現(xiàn)表達特點與寫作規(guī)律。如《秋天的雨》這篇散文,前四個自然段分述秋雨,每一段的第一句話又是這一段的總啟,下面分別進行分述,課文的結構非常整齊。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可以把這四個自然段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朗讀品味,學生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這一特點所產(chǎn)生的結構美和韻味美。
2. 引導學生對重點詞或句子進行比較。對重點詞或句子的比較、揣摩,是讓學生感悟語言、培養(yǎng)語感的主要方式。可以運用“去掉重點詞語比一比,用近義詞替換比一比,設想自己會怎樣表達”等方法進行比較。如《瑞雪圖》這篇散文,可以很好地運用這些比較方法進行閱讀。⑴去掉重點詞語比一比。在學習疊音詞和兒化音時,把“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和兩個“兒”字去掉與原句比較,學生不僅能發(fā)現(xiàn)疊音詞和兒化音這兩類詞語使這段話讀起來節(jié)奏分明,朗朗上口,還能深刻體會到銀條兒和雪球兒的可愛樣子和作者無比喜悅的心情。⑵用近義詞替換比一比。在學習雪大的特點時,把“那山川、河流、樹木、房屋,都籠罩上了一層白茫茫的厚雪。極目遠眺,萬里江山變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中的“籠罩”換成近義詞“覆蓋”比較,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想象“籠罩”與“覆蓋”所表現(xiàn)的不同景象。通過想象比較,學生可深切感悟到雪下得有多大,同時又感受到作者使用詞語的嚴謹和生動。⑶設想自己會怎樣表達。為了表達激動興奮的心情,作者多處運用了短語的表達形式,為了體會短語的表達效果,學習“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陽出來了”這一句時,引導學生將這一句設想成另一種表達方法——“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陽慢慢地透過云霞,露出了早已漲得通紅的臉龐”,兩個句子反復朗讀比較,學生體會到短語更貼切于作者當時的心境。
二、運用比較策略閱讀多篇散文——即文本間的散文比較閱讀
1. 引導學生比較“文眼”,發(fā)現(xiàn)立意之精妙。一般散文都有文眼,將兩篇散文“文眼”進行比較,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散文立意構思的精妙之處。如《瑞雪圖》和《迷人的秋色》,同樣是寫景抒情散文,文眼也都是文章結尾最后一句獨立成段的話?!度鹧﹫D》的結尾“??!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與課題相照應,點出文章主旨,把作者喜悅的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迷人的秋色》的結尾“啊,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同樣篇末點題,表達了作者面對豐收的秋天無比喜悅的心情。閱讀時,讓學生找出兩篇文章的文眼,比較體會。這個過程不僅讓學生體會到發(fā)現(xiàn)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加深了對寫景散文的文眼經(jīng)常設置在篇尾這一特點的印象。
2. 引導學生比較線索安排,把握布局之獨特。散文的布局謀篇各具特點。閱讀散文時,將兩篇或兩篇以上的散文線索進行比較,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散文布局謀篇的特點。例如:將《瑞雪圖》與《山中訪友》進行線索的對比,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瑞雪圖》一文以“中午、黃昏、夜里、第二天清晨”的時間作為描寫的順序,各個部分之間聯(lián)系緊密,結構嚴謹;《山中訪友》則是以時空作為線索,分別描寫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等自然界的朋友,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 引導學生比較內(nèi)容情思,體悟意境之深邃。散文取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天南地北、空間宇宙、草木蟲魚、風花雪月、古今中外、家事國事等等,無所不包,無所不有。但不管寫什么,都是為了表達“作者心靈的歌聲”,它們借助想象與聯(lián)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或融情于景,或寄情于事,或寓情于物,或托物言志,無不閃現(xiàn)思想的火花,實現(xiàn)物我的統(tǒng)一,營造了深邃的意境。閱讀散文時,引導學生通過調(diào)動自己的已知經(jīng)驗、學識能力以及聯(lián)想和補充,對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思進行比較,更能深刻地體悟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境,得到閱讀散文的至高享受,升華個人審美思想和境界。如抒情散文《安塞腰鼓》和《中國結》意境優(yōu)美,感情豐富,通過比較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悟作者的愛國情結。當然,影響作者情意的因素很多,能夠進行比較的,應該是學生可以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心智水平理解到的范圍,于是,事物特點、蘊含寓意、創(chuàng)作背景等,都成了比較的對象。如:安塞腰鼓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象征,它融入的是作者對陜北無限熱愛的“故土情結”;而中國結則是幸福、友誼、喜慶、智慧、歡樂、祥和等的象征,它表達的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幸福情結”、海外華人內(nèi)心深處的“愛國情結”、外國友人的“和平情結”。通過比較,學生更能深刻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感受作品深邃的意境,同時內(nèi)心也能得到熏陶感染。
4. 引導學生比較語言表達,感受文字之優(yōu)美。散文的語言凝練,富有文采。學習散文要認真比較語言,分析作者怎樣通過積極的修辭和感情表達,使語言產(chǎn)生特殊的審美效果,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睹匀说那锷泛汀肚锾斓挠辍吠瑯用鑼懬锾斓木吧?,表達秋天豐收的喜悅,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而在表達方法上卻有同有異。兩篇散文最大的共同點是在描寫景物的特點時使用了大量表示顏色的詞語,通過研讀這些表示顏色的詞語,一幅絢麗多彩的秋天豐收圖就亮麗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不過,再深入研讀卻不難發(fā)現(xiàn),《迷人的秋色》運用了鮮明的對比,把紅得像一片火的柿樹與楓葉對比,將瓜果的特點描繪得色彩亮麗、逗人喜愛;而《秋天的雨》則更多地運用了生動的擬人——秋雨“打開了秋天的大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吹起小喇叭”,橘子、柿子“你擠我碰”,菊花“頻頻點頭”等,將秋雨描繪得可觸可感、氣韻生動。通過在表達方法上的比較賞析,學生找到了作者言語表達的秘妙,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生動優(yōu)美。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本專輯責任編輯:辛銘 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