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繼新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薄吨杏埂烽_篇的這句話,被干國祥認為是對他所構建的“全人之美課程”的最佳描述?!吨杏埂肥侨寮蚁葞煹恼軐W經(jīng)典之作,由此可以想見,對教育哲學頗有研究的干國祥,在構建課程的時候,也一定融進了他的哲學思考。
干國祥認為,全人之美課程體系包括了隱性課程的無恐懼、無歧視,拒斥排名,相互激勵等;顯性課程則由身體課程、藝術課程、智慧課程和人格課程構成。如果說“德智體美勞”是按各自的重要性排列的話,那么全人之美課程則是按成長焦點的前后順序排列的。兩種排列并不矛盾,新的排列是新的詮釋,也就是換個角度看教育。
不過,干國祥認為,每一個課程都是全息的。四類課程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諧融合在一起的。比如在身體課程的綜合階段,已經(jīng)與藝術課程、人格課程融合在了一起。所以,在任何一個課程的完成階段,都一定超越了課程,涉及了生命的全息性。
身體課程——強健體魄,舒展身心
身體是生命之本,從孔子到曾子等儒家先師,無不重視身體的重要性。從對生命和教育的理解看,教育,哪怕是知識與技能,都應該從身體開始,而不是從大腦開始。所以,全人之美課程的第一個子課程是身體課程。
要想開好身體課程,首先要有一個量的保證,這是由身體本身成長需求決定的。對于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來說,要想更好地發(fā)育成長,沒有一定鍛煉時間的保證是不可能的。同時,它也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學習特點相關,中年愛靜,少年宜動。通過鍛煉身體,既可以讓學習了一定時間之后有些緊張的大腦得到有效的休息與“療養(yǎng)”,又能讓全部感官都參與體驗。
身體成長需要活動,同時也需要陽光。所以,身體課程的設置,要更多考慮戶外活動,并要有一定時間的陽光照射。在這方面,筆者有特別的感受。三四十年來,如無特殊情況,筆者晴天一定要到太陽下活動活動,即使是“赤日炎炎似火燒”的盛夏,也要在太陽照射下且植物相對茂盛的山上行走一個多小時。筆者從《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法于陰陽”與《周易》中“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說法受到很大的啟發(fā)。為什么今天很多人吃得好,睡得好,心情也不錯,卻常常得病呢?因為他們從早起到校上學或到單位上班,多是乘坐汽車;到了教室學習或辦公室工作,都呆在室內(nèi);從學?;騿挝环祷丶依铮质浅塑嚩?。一天到晚,很少有陽光光顧。于是,“陰”多了,“陽”少了,自然就不能“法于陰陽”,也就非“道”也。于是,身體就出現(xiàn)了或大或小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說,炎炎夏日之下鍛煉,小孩子能適應得了嗎?開始的時候,有的孩子也許不太適應,可是,久而久之,也就習慣成自然。筆者在農(nóng)村長大,日出而作,天天在陽光之下勞作,日落甚至更晚方才歸家;吃得不好,可身體非常健康。大人往往低估了孩子的適應能力,尤其是低估了其身體的適應能力。每天有一兩個小時甚至更多戶外陽光下活動的時間,孩子不但能夠適應,還會喜歡上這種景況,也會越來越健康。
“全人之美課程”中的身體課程由若干個具體的專業(yè)項目構成,每一個都有明確的課程目標和訓練進程。譬如輪滑三級目標:初級目標——在輪滑訓練場自如滑行,做難度不大的上下坡滑行,簡單繞樁,能速滑、減速、靜止;中級目標——在有各種不同坡度、彎度的道路上自由滑行,能避行同伴,不沖撞,在公路上滑行如步行;高級目標——在設置的各種障礙間以不同速度滑行,完成規(guī)定動作,如端茶倒水、送東西等。一年四季,全體學生無數(shù)次踩著輪滑鞋出游。
罕臺小學的輪滑課程,還讓這群從小生活于沙漠里的孩子在市里的輪滑比賽中“大出風頭”:冠軍、亞軍毫無懸念地一并拿下,三年級更是在前八名中奪取了七個名次。這并非是開設輪滑課程的目的,可有了過程,自然也就有了結果。干國祥對筆者說,他特別喜歡這種感覺——每天傍晚,彩霞鋪滿天空,站在高處,欣賞孩子們穿著輪滑鞋,一個又一個地滑過山坡,又從三十多米高的山坡上滑下來。那感覺就像聽著一首又一首綿延不絕的華美樂章。
用陳美麗老師的話說,就是因為好玩,所以喚醒了孩子們生命中沉睡著的神奇種子。
不只輪滑課程,足球等課程也都開設于戶外。學校操場上、田野里、小河邊、山坡上……都成了實施身體課程的場所。冰心說:“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孩,臥在宇宙的搖籃里。”人是屬于大自然的,將人“放歸”于自然,生命才有更大的張力。
身體健康與鍛煉有關,也與心靈狀態(tài)有關。在心理緊張或不快樂狀態(tài)下的所有鍛煉,都不能達到其預期的效果,甚至還會走向它的反面??墒?,目前有些體育課,一味地強調(diào)紀律,讓學生心里的弦繃得緊緊的,使其內(nèi)心產(chǎn)生一定的恐懼感。這樣的體育課,即使有了時間的保證,也不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干國祥認為,身體課程當然離不開紀律,但僅此是遠遠不夠的,紀律與舒展、健壯共同構成身體課程必備的三要素。舒展,強調(diào)的是生命節(jié)奏中身體的節(jié)奏,心靈的愉悅。兒童的身心應該獲得足夠的舒展,在這個意義上,每天運動一小時首先就應該提供給學生舒展身體的機會,這對小學低段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當然,雖然提倡以舒展為先,但也并不否定健壯與紀律。在舒展、健壯、紀律三者中,舒展最容易被忽略,而它恰恰是最本質的。體育中的隊列和體操等,則最關乎紀律,它們當然也是身體課程必要的組成部分。
共同創(chuàng)制全人之美課程的南明教育團隊,還特別強調(diào)要還學生心靈以自由。在體育課程中,有了自由的心靈,才能讓外在的體之煉與內(nèi)在的心之美和諧為一。當身體鍛煉有美相伴的時候,鍛煉就不止于生成堅忍不拔的毅力,還會產(chǎn)生一種審美的愉悅感。
這種鍛煉的開始,是意志的磨練,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習慣了。習慣與心靈之舞同在,又會升華成審美。于是,身體課程不但能強健其體魄,還能舒展其身心,讓身體走向強健與審美的境界。
在強調(diào)心靈自由的時候,身體課程是不是就一點兒也不關注紀律、約束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但要說的是,這里所說的紀律,更多的是要讓學生懂得規(guī)則。凡事都有規(guī)則,規(guī)則會對人形成某些限制,同時,也會讓人從中感受到規(guī)則之下的另一種自由之美。因為規(guī)則本身也是一種美。身體課程之下的規(guī)則與約束,旨在為自由心靈安裝一個走向更加美好未來的導向標。身體課程中的體操與舞蹈,就最能體現(xiàn)因紀律而優(yōu)美。
也許還有人會質疑,身體課程強調(diào)的戶外甚至校外田野活動,會不會有一定的風險?回答是,會的??墒牵荒芤驗橛酗L險,就因噎廢食,不再讓學生走向田野。學生未來走向社會,也會遭遇各種各樣的風險,可任何人都不會因此而不走向社會。這些活動并不是不關注風險,而是更關注風險,更關注的目的,是為了將風險降到最低。這個時候,也恰恰是不斷增強學生安全意識的時候,當他們具備了安全防范意識,就少了風險,甚至是沒有風險。這樣,不但讓其當下更加注意安全,還為其未來走向社會奠定了安全的基礎。
身體課程在關注學生當下的身體鍛煉與身心健康的同時,又是為學生的未來負責的。從小養(yǎng)成鍛煉身體與愉悅心靈的習慣,尤其是將其升華成一種對美的追索的時候,學生就會終生健康而幸福。干國祥認為,所有的課程設計,都是指向學生的,既指向學生的當下,更指向學生的未來。
藝術課程——閑暇出智慧,藝術悅人生
干國祥帶領他的團隊開設藝術課程,不是迫不得已,而是一種生命自覺與責任擔當。當初在內(nèi)蒙古罕臺沙漠之地,不開藝術課程有著無數(shù)個理由,而開設藝術課程則要經(jīng)過百般周折與費盡種種心思。
干國祥認為,藝術課程除了能讓學生學會某些藝術技藝,更重要的是可以優(yōu)雅學生的儀態(tài),細膩學生的感官,豐富學生的感受,從而豐盈他們的生命世界。而且這種豐盈并不止于當下,還會延伸至其整個生命旅程。
藝術課程可以開發(fā)具有藝術天賦的學生的潛能,還有可能將其培養(yǎng)成為藝術專業(yè)人才。這在南明教育的特色課程中,有著很多讓人激動與驚訝的案例。不過,南明教育藝術課程的本質與核心,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藝術課程的滋養(yǎng)。干國祥始終認為,即使毫無藝術天賦的學生,通過藝術課程的熏染,其生命也會發(fā)生變化,甚至由此而生成一種全新的生命樣態(tài)。
到南明教育的班級隨意走一走,會有無數(shù)個鮮活的事例給你很好的回應。
據(jù)侯長纓老師講,她第一天接手一個班就遇到哭泣不止的源,過度的自卑和怯懦,讓她整天不敢說一句話。就是這樣一個看不出有任何藝術天賦甚至心理有問題的孩子,卻因為有了藝術課程,參加了電子琴的興趣班,其生命一天天地發(fā)生了蛻變。放假后,侯長纓破例讓源把學校的琴借回家練習,并交給她練習班級童話劇用曲的專項任務。一首曲子練成了,源趕緊通過錄音傳給侯長纓老師,得到老師的鼓勵后,她又陸續(xù)練成了一些難度較大的曲子。原來對電子琴一無所知的源,練琴的熱情與日俱增。后來,源已經(jīng)可以自己組織同學們排練節(jié)目了。
五年級演莎士比亞劇《麥克白》時,平日溫柔的源選了狠毒的主角麥克白夫人的角色。誰也沒有料到,她的臺詞一出口,同學們的叫喊聲和掌聲都快把教室房頂掀翻了。源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也擁有了更大的自信。她不但愛上了電子琴,也愛上了老師、同學和學校。
于是,教師們常常說,藝術課程讓學生能夠時時感受到學校教育之美。
在干國祥看來,學校不應當只是學生學習一般學科知識的地方,還應當有讓他們割舍不下的藝術之美。要讓他們即使離開學校若干年后,甚至到了老年,在懷念起小學生活時,依然對藝術之美有抹不掉的銘記。而這種銘記,會長久地滋養(yǎng)他們的生命,并點燃其走向更加美好未來的希望之火。從這個意義上說,開設藝術課程的終極目的,則是有可能讓學生長久甚至終生地徜徉在美好和完整的幸福狀態(tài)中。
基于上面的思考,南明教育的學生從小學階段開始,每年學習一種樂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這樣安排的:一年級是口風琴,二年級是葫蘆絲,三年級是雙管巴烏,四年級是尤克里里,五、六年級是吉他。從四年級開始,班級就組建樂隊。而每周一次的全校音樂會,不但成了學生們心向往之的藝術盛會,還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舞臺的主角。當學生們的創(chuàng)意與藝術共舞的時候,不但能給所有觀眾以審美的快感,而且也能在學生心靈深處烙印下幸福之美的持久標記。
據(jù)當年在罕臺小學任教的陳美麗老師講,雖然方圓數(shù)十公里甚至百多公里都是人煙稀少的荒原地區(qū),可學校里卻始終有美的旋律在回響。毫不夸張地說,藝術已經(jīng)成為學校的一種生活氣息,師生在課間、在黎明之前、在黃昏來臨之際、在節(jié)假日……無不彈琴撫笛,相和而歌。它不但調(diào)節(jié)了緊張的學習節(jié)奏,而且也產(chǎn)生了閑暇出智慧與藝術悅人生的美妙。
這讓筆者不由得想起《學記》之言:“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學習,因了藝術之美,非但沒有了枯燥之感,反而有了樂在其中的親師、樂友與信道之妙。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處在這種生命狀態(tài)下的學生的學習,不但高效率,還會生成高效益。因為求知益智與審美追求和諧為一的學生,不只能取得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還會讓心靈抵達安適與愉悅的殿堂。
休說學生,即使如孔子這樣的至圣先師,也竟然“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并感慨不已地說:“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可見藝術對人的審美啟迪與心靈震撼何其大也!所以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睕]有“成于樂”,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生命貫通的偉人,在很多時候,仁愛、智慧等只有在與藝術進行生命鏈接的時候,才能實現(xiàn)其特有的價值。所以,孔子鐘于藝術,并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這樣寫道:“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辈粌H詩,當時的禮也多有樂相伴?!墩撜Z》之中的《八佾篇》,重點談的就是禮與樂,而且在很多時候,禮樂是難分難解、合而為一的。
需要強調(diào)的是,南明教育的藝術課程,重在熏陶,讓每個學生感受生命之美,而并不是要讓所有學生都有很高的藝術造詣,更不是為了藝術門類的考級。即使樂感不強的學生,也會因為持久的藝術熏染而具有審美情趣,并由此提升學習品質與生活質量,從而讓生命有了走向真善美的可能。而對少數(shù)在藝術課程中顯現(xiàn)出天賦的孩子,才在選修課程中,培養(yǎng)其走向專業(yè)化,走上藝術家的道路。
(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林彥?搖?搖?搖?搖黃曉夏)
鏈接:
干國祥,浙江紹興人,南明教育集團總校長,全人之美課程總設計,全人之美課程院院長。曾任全國新教育實驗副理事長及新教育研究中心主持人,主持新教育實驗課程研發(fā)近十年,是“晨誦·午讀·暮省”“讀寫繪——兒童早期讀寫綜合課程”“農(nóng)歷的天空下——古詩詞晨誦之旅”等十余個新教育原創(chuàng)課程的總設計者。曾于2004年和魏智淵(鐵皮鼓)、王開東等一道提出了“深度語文”的主張,著有《生命中最好的語文課》《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破譯教育密碼》等教育專著。2010年至2016年,率團隊隱居于庫布其沙漠之邊的罕臺小學,將其團隊所研制的課程系統(tǒng)正式命名為“全人之美課程”。2014年冬,率團隊自新教育分離并獨立,成立南明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