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敦煌杏皮水”五個字中含有三個關(guān)鍵信息:敦煌、杏皮、水。
敦煌不用說,世界知曉的文明之地。沙中有水,干而不涸,當然,這里的水大多是開采的地下水。由于降水量少,植被也稀少,最常見的水果就是杏子了,它是隨著漢代絲綢之路的興起被移植過來的。傳說李廣將軍征戰(zhàn)匈奴,帶了許多杏種,一路分給河西地區(qū)的人們種植,全都酸澀難食,只有到了敦煌,才結(jié)出甘甜美味的杏子,當?shù)厝朔Q之為“李廣杏”,這也是古時候這里唯一的水果。
如今,敦煌的杏子品種很多,除了“李廣杏”,還有“五月黃”“荷包杏”等十幾個品種。李廣杏被公認為是最好的杏子,它的果實外形規(guī)整,近似圓形,果大賽李,果皮金黃色,油光鮮亮,皮薄肉多核小,味美汁多,香氣四溢。得益于敦煌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晝夜溫差大,水質(zhì)又略偏堿性,敦煌李廣杏較其他地區(qū)所產(chǎn)的杏子口感更加甘甜醇正。
說到“杏皮”,在此我得說明下,敦煌人稱的“杏皮”其實就是曬干的杏脯。杏脯曬干后一個個手工去核,把杏肉扒拉下來,再進行熬煮,這個過程費力費時。
敦煌人把杏子折騰了個遍,還研制出了“杏皮水”這一獨特的北方?jīng)霾?,敦煌幾乎家家戶戶都喝,餐飲店面也都能買到。
對敦煌人來講,杏皮水就像杭州人的龍井茶、北京人的酸梅湯。喝著杏皮水長大的我,一入口就能辨別出用料和制作工藝。不同品種的杏子、不同的熬制方法,做出來的杏皮水滋味可謂千差萬別。
小時候,母親常給我們熬制杏皮水,將自己曬制的杏皮切成小塊,清水浸泡后濾干,再放入清水中,先大火再小火熬煮,其間還要不斷攪拌,最后放入冰糖。有時母親還會放入山楂等一起熬制,所以我在每個季節(jié)喝到的杏皮水滋味也是不一樣的。
杏皮含較多的糖、蛋白質(zhì)以及鉀、鈣、磷、維生素 A 等營養(yǎng)成分,其性溫?zé)?,味道酸、甘,適合代謝速度較慢、貧血、四肢冰涼的虛寒體質(zhì)人群食用。實熱體質(zhì)人群多食杏容易發(fā)熱,會加重口干舌燥、便秘等上火癥狀。
好物亦不能多食,要根據(jù)自身情況,適可而止。
原料:敦煌李廣杏皮,冰糖。
做法:
1. 杏皮切小塊,涼水中浸泡一會兒,將水倒掉,再倒入清水,清水與杏皮的比例約為 3:1;2.放入鍋中用小火煮,邊煮邊攪,直至顏色漸變,湯汁渾濁黏稠,鍋中的杏皮變得軟糯;
3. 用紗布將煮好的杏皮水分次濾入容器;紗布網(wǎng)眼越細密,過濾出的水越清澈;
4. 將杏皮水濾出后,再往煮過的杏皮里倒入清水,水量是第一次的一半,中火煮開,邊煮邊用勺子攪打杏皮,關(guān)火后,再一次進行過濾;
5. 濾出的杏皮水顏色橙黃,晾涼后放入適量冰糖即成。
小貼士煮好的杏皮水應(yīng)該是橙黃透亮的,不能有雜質(zhì),一定要冰鎮(zhèn)后再喝,才會感受到那種酸甜的厚度。此外,不能用鐵鍋熬杏皮水。
(菜譜提供:西安萬達ONE 店“漫西游”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