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凌云,趙亮
(信陽農林學院 食品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五味調和”、“色、香、味俱全”等無不體現出中國人對“味道”的追求[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飲食業(yè)的迅速發(fā)展,調味品的生產和發(fā)展空前繁榮,人們對調味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單一的調味品已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要,復合型調味品所具有的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使用方便等特點使其優(yōu)勢越來越顯著。開發(fā)復合型調味品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也有利于資源的開發(fā)利用[2]。
板栗也稱栗子,山毛櫸科,是我國的特產。板栗營養(yǎng)價值極高,每100 g含糖及淀粉60~70 g,蛋白質5~10 g,脂肪3~7 g,并含有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和不飽和脂肪酸。常食板栗可達到抗衰老和延年益壽的目的[3]。市場上板栗工業(yè)化深加工產品不少,但是利用板栗開發(fā)的復合型調味品卻沒有相關的報道。本試驗以板栗、大豆為主要原料,研制開發(fā)一種復合型板栗大豆調味醬,不僅增添復合調味醬的花色品種,滿足人們對調味醬的需求,而且還會大大提高板栗的經濟效益。
板栗、大豆、食鹽、辣椒、生姜、花椒:均為市售。米曲霉(As3.951):由信陽農林學院食品加工實驗室提供。
電子精密天平、雙列恒溫水浴鍋、九陽電磁灶、立式壓力蒸汽滅菌鍋、封口機、電熱鼓風干燥箱、烤箱、超凈工作臺、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
1.2.1 工藝流程
1.2.2 操作要點
1.2.2.1 大豆處理
浸泡:剔除豆中雜質,用水洗凈塵土后,加3倍水室溫浸泡,浸泡至豆粒表面無皺紋,用手指按壓成兩瓣為宜。
蒸煮:浸泡后的大豆經常壓蒸約2 h,輕輕用力即可將大豆擠扁為止,攤涼(32 ℃),備用。
1.2.2.2 板栗處理
煮制、去殼、破碎、攤涼:將板栗常壓煮制約7 min至內部剛好熟透無硬心,撈出、冷卻,用小刀手工去殼及內衣,然后將其破碎成5~10 mm的小顆粒,攤涼(32 ℃),備用。
烘烤、破碎、脫殼:板栗90 ℃烘烤1 h,趁熱破碎栗殼,可將栗殼及仁衣全部脫去并將栗仁破碎成5~10 mm的小顆粒,攤涼(32 ℃),備用。
1.2.2.3 混合、制曲
混合、制曲設計2個方案:方案一:蒸煮的大豆、煮制的板栗與焙烤的板栗(二者比例為3∶2)混合均勻,32 ℃下按3.5%比例接入米曲霉種曲;方案二:蒸煮的大豆與煮制的板栗混合均勻,32 ℃下按3.5%比例接入米曲霉種曲。
以上2種曲料裝盤送入培養(yǎng)室培養(yǎng),定期測曲溫,當曲料溫度升至44 ℃時透氣降溫或翻曲并打碎結塊。培養(yǎng)約50 h,至料層有旺盛的菌絲生成,曲料出現黃綠色,即為成曲。
1.2.2.4 發(fā)酵
將成曲倒入容器中和鹽混合均勻,扒平、壓實,控制溫度在50 ℃左右,每天攪拌1次,并定時測定氨基酸態(tài)氮的含量,直至符合GB 2718-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釀造醬》。
在制醬醅時,鹽采用2種方式加入,一次加鹽:按傳統(tǒng)工藝一次性加足鹽;二次加鹽:在制醬醅時,加入鹽總量的一半,發(fā)酵5~6天后再加另一半鹽。通過試驗得知,鹽的加入方式不同對產品風味有影響,經過品評,認為二次加鹽制成的醬比一次加鹽的醬口感更飽滿,醇香味更濃郁。為此,一次加鹽方式被淘汰。
1.2.2.5 調配
參考文獻[4]。將各種原輔料分別加入鍋內進行煸炒,煸炒溫度為85 ℃以上,維持10~20 min。
1.2.2.6 滅菌
為使制成的調味醬有更長的貨架期,本試驗采用90 ℃水浴加熱20 min滅菌。
1.2.3 產品指標測定[5]
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的測定:甲醛滴定法。
1.2.4 板栗大豆調味醬的感官評價
參考文獻[6]。選定10人組成感官評價小組,對板栗大豆調味醬的風味、口感、色澤、組織狀態(tài)進行品評,各指標總分均為25分。
表1 板栗大豆調味醬感官評價標準
將煮制的板栗與蒸煮的大豆按比例混合均勻,進行發(fā)酵,結果見表2。
表2 板栗與大豆不同配比發(fā)酵結果
由表2可知,隨著板栗比例升高,醬體顏色變深,光澤度變差,這可能與板栗的褐變隨其添加量的增加而越來越明顯有關。另外隨著板栗添加量的增加,醬體的口感細膩度下降,咀嚼性也變差。綜合考慮板栗對產品色澤、滋味、口感的影響,最終確定板栗與大豆的比例為2∶3。
按1.2.2設計的方案進行制曲、發(fā)酵,在發(fā)酵期間定期測定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并對產品進行品評,結果見圖1。
圖1 制曲料的不同處理對板栗大豆調味醬中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的影響
由圖1可知,方案一和方案二中的氨基酸態(tài)氮的含量差異不大,但是方案一的產品除了有醬香外,還有一種濃郁的板栗的香味,整體口味較好。為此,方案二被淘汰。另外,由圖1可知,發(fā)酵時間不同,醬中氨基酸態(tài)氮的含量會發(fā)生變化。當發(fā)酵20天時,其中的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較15天時有所下降,故可確定板栗大豆醬的發(fā)酵期約為20天。
以板栗大豆復合醬為主料,再輔以各種香辛料及其他調味品,試驗設計為4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研究板栗大豆調味醬的配方。調味醬配方的確定見表3和表4,感官評分標準見表1。
表3 板栗大豆調味醬配方確定因素水平表 g
表4 板栗大豆調味醬配方確定結果正交試驗表
由表4可知,各因素對調味醬感官的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C>B>D>A,即花椒和辣椒的加入比例對試驗結果影響最大,生姜次之,再次是復合醬的添加量。板栗調味醬的最佳配方是A1B3C3D3,即板栗大豆復合醬∶辣椒∶花椒∶生姜為50∶5∶3∶3。經驗證試驗,進行感官評價,總分為95分。說明以此最優(yōu)配方組合制作的板栗大豆調味醬感官品質較好。
采用固態(tài)低鹽發(fā)酵法生產板栗大豆復合醬,板栗與大豆比例為2∶3(其中煮制板栗∶焙烤板栗為3∶2),且采用分批加鹽方式發(fā)酵約20天制得的復合醬色澤紅潤、有光澤,風味醇厚,口感細膩,咀嚼性好。板栗大豆調味醬中各原輔料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花椒,其次是辣椒和生姜,最后是復合醬。板栗大豆調味醬最佳配方是板栗大豆復合醬∶辣椒∶花椒∶生姜為50∶5∶3∶3。板栗大豆調味醬的研制,不僅增添復合調味醬的花色品種,滿足人們對調味醬的需求,而且還會大大提高板栗的經濟效益。